由内而外的教养读后感 读后感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28日读后感评论129 阅读1410字

21世纪是脑科学的时代。研究儿童成长经历对孩子情绪能力、社交能力和记忆的影响,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也造就了几个诺贝尔学奖。人际神经生物学创始人的丹尼尔西格尔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大脑与人际关系三部曲《由内而外的教养》、《全脑教养法》、《第七感》受到广泛关注与推崇。前面已经分享了《全脑教养法》。顺着他的人际关系理论叙述,通读《由内而外的教养》后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安全感是孩子大脑产生持续积极变化的直接推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起点与未来。

人的性格如何形成

个人认为人的性格主要由基因、成长经历和后期教育经历决定。西格尔持同样观点,且更科学全面。他认为:“性格是由他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脾性特点(如敏感、外向或情绪化)和他与家人以及同龄人的相处经历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基因对孩子的成长有巨大影响,包括神经系统的一些固有特征以及交流过程中人们对他们的回应方式。此外,生活经历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比如影响他们的基因激活和大脑结构的塑造”(P90页)。成长中的婴儿大脑发育还极不成熟,与父母健康的联结和依恋,深刻影响和塑造着他们的大脑,大脑的构造决定了他们对生活经历的感知和记忆方式,进而形成性格。

早教的最核心内容是建立与孩子亲密的依恋

每次想起大宝伤离的眼神与泪水,总感觉到潮水般的愧疚。在多年以后和我谈起大宝3岁时晚上在父母家睡的那段短暂经历时,太太说她仍难以释怀。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日子,大宝对与妈妈的依恋的渴求,安全感的短暂小动荡,对他成长的影响多少存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大宝时常粘着妈妈的表现说明了这点。当然,后来我们的与大宝的亲密联结让安全感重回。大宝在快乐、有爱、有安全感的家庭环境中继续成长。

对于依恋西格尔有精彩论述。他把依恋类型分为四种,如下图:

冷漠、情感联结的缺乏会使孩子的依恋关系更加糟糕。西格尔认为如果父母经常不在家,或者拒绝孩子的正当需求,孩子就可能形成回避型依恋。孩子通过回避与父母的亲近和情感联结,以适应父母的冷漠态度。在这种依恋关系中,父母和孩子交流时常常语气冷漠、缺乏情感。(P92页)

孩子与父母的生活经历对孩子的内在幸福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在饿时哭泣,妈妈给予安抚,并且喂养,这细小的举动却让孩子有着巨大的满足感。家庭环境不仅影响了我们的童年记忆,也影响了我们如何记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形成稳定的情绪和性格。孩提时,家中清贫,父母一代亲戚间的复杂关系一度让家中风雨飘摇。但是爸妈都没有和我们传递这种人性的复杂。爸妈都没有什么文化,爸爸打工在外,妈妈白天种田、做家务、持家,偶有失控吼叫我的情况。但是她很多时候晚上都陪伴着我们,耐心的关注我的情绪,和我讲那过去的事情,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自小感受到妈妈给予的陪伴和爱,让我至少在贫穷、纷乱的成长环境中,保有温暖、乐观和安全感。

什么是家庭早教最核心的内容?

看过家长问过的一个问题:在早教当中,有没有一种不用花很多钱买玩具,不用大量学习育儿书籍和讲座,不用花很多钱去参加培训班和进名校,却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育儿方式?我想答案就在这里:给予孩子和谐的家庭关系和亲密的亲子联结及安全感。关注孩子的情绪,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创造良好的家庭故事与社交圈,这是我们父母所能做到的最好的安全感,无关我们贫富与否,学历高与低。

如果宝爸宝妈看书和学习的时间不多,西格尔的《由内而外的教养》(及三部曲中的随便一本)推荐看看,及早建立与孩子亲密的依恋关系,给予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