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是美国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一部畅销作品,主题围绕忠诚——背叛——救赎展开,残忍而美丽,很是震撼人心。特别是在当下时代,让我们感到生在中国是多么的幸福,也让我们明白,“灵魂安定、生活稳定、理想坚定”是“幸福感”的“三个依靠”。
灵魂安定是幸福的本质依靠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平静。心若不平静,处时不安、负疚中,又何来快乐和幸福?小说就是以主人公从背叛友谊、辜负忠诚而负疚不安、自责痛苦,走上“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历经艰险,完成对良心的救赎,从而让灵魂安定下来这一个凄丽而令人心碎的故事来感动读者的——
年少的主人公阿米尔一心想赢得父亲的认可和宠爱,想在风筝大赛上取得荣誉。可是亲眼看着伙伴哈桑为他追回风筝时,被阿塞夫一伙侮辱与强暴,却因懦弱逃避而未能挺身而出,哈桑忍辱牺牲自己只为不辜负伙伴阿米尔的期待与嘱托,追回的风筝让阿米尔享受了胜利的荣光,得到了父亲的宠爱。可阿米尔每见到阿米尔就想起那自己懦弱而自私的一幕,想起自己荣誉的污点与难堪,他内心不能安宁。但他却选择了说谎与诬陷哈桑偷了自己金表与钱,逼走了哈桑与父亲阿里,想让哈桑不在眼前而通过遗忘继续生活下去。这种一错再错的做法并没有取得内心深处的安宁,哈桑时不时会涌上心头,让他感到自己的渺小与龌龊,以致于后来自己没有孩子他都认为是自己所犯错误的轮回与报应。20年后,移居美国的阿米尔被自己与爸爸好友拉辛汗的一个电话召回了祖国阿富汗,他才知道了哈桑的身世,原来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爸爸同样背叛了自己的伙伴阿里,睡了阿里的老婆才生下了哈桑,哈桑在自己移居美国期间被拉辛汗找回,继续为阿米尔看护房子却被塔里班杀害。面对拉辛汗临终找回哈桑儿子索拉博请求,阿米尔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毅然前往塔里班分子那里,以差点被殴打死的代价救回了哈桑儿子,经过艰难的周折,带回美国收养,走出了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完成了对自己甚至父亲的救赎,追回让自己灵魂安定的“风筝”。
哲学家伊壁鸠鲁说:“‘灵魂无纷扰’才是幸福。”小说的主人公阿米尔因为背叛了忠诚的朋友,所以负疚20余年,灵魂一直不能安定,那个“罪过”就像一根刺,常常不经意间刺痛他的良心,就像他说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但他历经艰难,救回哈桑的儿子,用真诚行动完成了对自己过错的救赎,像追风筝一样,追回了自己灵魂的“缺憾”,在一定程度上让“纷扰的灵魂”相对安定下来,无疑才能走向幸福人生,正像小说结尾所写:“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生活稳定是幸福的基础依靠
当我们岁月静好于这几十年富起来、强起来的大国庇护下,安居乐业,还常常为更多的物质欲望而焦虑不安时,可曾感受到和平稳定的家国环境下,我们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要国家一日不安定,处于内忧外患的政治、经济、战争所困扰的动荡时期,老百姓就必定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给我们展现的阿富汗就是这部图景,阿米尔的童年时期,阿富汗本身就政变频繁,种族歧视,作为哈扎拉人的哈桑父子就被普什图人的阿塞夫欺辱,让人同情而愤怒,青少年时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统计苏军进入后,阿富汗遭到了极大破坏,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虽然作者没有正面写战争,但阿米尔父子逃往美国时,在路途中一名“俄国佬”(小说中语)对女难民欲行侵犯的场面(后被父亲制止),让人感到弱国民众的悲惨!作者父子及一伙难民呆在潮湿黑暗地下室中等车的焦灼,闷在油罐车中差点窒息的痛苦、最终一少年卡莫窒息,其父痛苦欲绝,饮弹自尽等诸多场面,让人感到战争动荡给人民带来多深的痛苦和灾难。作为阿富汗有钱人的阿米尔父子,还能逃出来移居美国,可是穷苦人呢?就只能饱受战争的蹂躏了。即使在美国,父亲一下从养尊处优的老爷成了为生计奔波的低层人,先是在加油站打工,而后父子又在跳蚤市场倒卖废品旧货谋生,可想而知生活的落差给人带来的打击,对祖国家乡思念更让父亲心灵创伤!阿米尔中年时返回祖国,又听闻和目睹了塔里班政权残暴统治——对哈扎拉人的大肆屠杀,哈桑夫妇就这样惨死塔里班的屠刀下,沦为孤儿的索拉博被强行抓去作为玩偶和性奴;体育场里被塔里班乱石砸死,草草挖个坑就埋掉的一对青年男女;塔里班成员阿塞夫对阿米尔进行凶残殴打,差点致死的场面,真是让人为阿富汗人民悲悯的同时,感到无比的愤怒!试想,几十年来,处在政局动荡、种族歧视、教派争斗、战争蹂躏、塔里班残暴统治、随意屠杀、贫穷饥饿下的阿富汗人民命如草芥、惊惧慌恐、颠沛游离,有何幸福?
小说行文充满着悲悯情怀,让人对人物命运怀着深切的同情,不由得为近几十年来的阿富汗人民悲叹,同时为我们能处在这盛世中国感到幸福无比。是哪,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东某些国家仍在战火中挣扎,我们的邻居缅甸现有陷入了动荡之中,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目前已夺取了246万多人的生命,确诊已达1亿多,所幸我们强大的国家,以科学有力的防控治疗措施,战胜去年的疫情后,面对局部突发,总能以最快速度,最佳效果予以化解,保障全国人民稳定有序的生活,这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理念给了每个人生活稳定的安全感,这是某些国家放任与防控不力而造成国民恐慌无法比拟的幸福。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定是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因为只有在宁静的气氛中,真正的快乐幸福才得以存在。”在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度里,才给了我们宁静和安逸生活的最大可能,读这部小说,联系现在世界局势,真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幸福!
理想坚定是幸福关键依靠
2018习近平主席发表新年贺词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大家都知道,幸福和欢乐要靠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所以,必须坚定理想,做自己最想做最喜欢做的事业。《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的“风筝”也是理想的一个象征,启示我们勇敢去追!主人公阿米尔和妻子索拉雅就是这样的一对青年夫妻,他们爱情和婚姻很和谐美满,不得不说两人对职业理想的坚定追求就是一大秘诀。
少年时的阿米尔很有写故事的兴趣和天赋,但爸爸却不喜欢他身上的文弱气息,希望他有勇武气质,甚至常常带着他去足球场看比赛,看比武。但阿米尔就是不上心,相比之下哈桑斗风筝追风筝的本领和表现出来的气质更让阿米尔的爸爸喜欢,阿米尔甚至常常为争夺父亲的宠爱而嫉妒哈桑,这也是背叛说谎的一大起因。但在哈桑付出帮助和牺牲下换得的荣誉和宠爱并没有让阿米尔获得幸福的感受,倒是爸爸朋友拉辛汗对阿米尔写的故事认可并以高度赞赏,使年少的阿米尔感到幸福,甚至想象要是拉辛汗是自己的爸爸那就太好了。移居美国后,高中毕业上大学,阿米尔决定主修英文创作,尽管爸爸觉得这不能赚钱养家,不很满意,尽管阿米尔觉得“我的放纵是他溃疡、黑指甲和酸疼的手腕换来的”而愧对爸爸,但还是决定追求自己的理想,当一名作家,不再为爸爸牺牲。后来借写故事与妻子索拉雅结缘,婚后从事保安工作,却终于在1988年写出第一部小说,第二年得到出版,并应邀到5个城市签售,成为名付其实的小说家。“总有一天,奉安拉之名,你会成为了不起的作家”、“全世界人都会读你的故事”——想起哈桑小时候的话,阿米尔感到“这么多幸福的事情”。妻子索拉雅也一样坚持自己的理想,要主修教育当一名老师,但“爸爸却大为光火”——“像你这样聪明的女孩,应该去当律师,当政治科学家”,可索拉雅却认为“教书也许清贫,但那是我想做的!那是我所喜爱的”,最终成了一名老师,这样两人都坚定自己理想——“琴瑟和鸣让我们变得心有灵犀”。
正是阿米尔和妻子索拉雅都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坚持奋斗,才绽开了幸福的花朵。所以坚定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不懈拼搏,当理解或感受到努力所带来的回报和价值时,人就会有一种精神的快乐和满足,这就是幸福感。就像索拉雅小时候教女仆兹芭学会了读书写字,“觉得自己真正做了些有价值的事情”而萌生的感觉,也像我小时候写的故事被拉辛汗赞赏,被哈桑崇拜的感觉,这对夫妻从小到大对理想的坚定追求,也呼应了他们就是真正“追风筝的人”。
如果“风筝”象征理想和幸福,那就让我们每一个读者也勇敢坚定的去追吧,就像哈桑忠诚于阿米尔那样,我们坚定的忠于理想——“为你千千万万遍”!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