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读书笔记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27日读后感评论64 阅读6919字

读《腾讯传》是一段很享受的旅程,期间有很多的感悟、思考、共鸣,提笔记下,给我这个老年金鱼留下日后回味的引子。

1、人与书,只寻有缘人

人有精神需求,书是精神供给。每个人心中都有长长的书单,横跨古今,分门别类。每个人五彩缤纷的日常被工作、生活、社交、娱乐占满,留给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书单越来越长,书柜越来越满,灰尘越积越多。想读随手取之,这不也是效用最大化的美好体验,无需诟病。曾经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买了很多很多书,有被各种方式推荐买的,有闲逛书店顺手买的等等,买的书多到一面墙都几乎放满,又继续推了一桌,最后因为太多,即便有时间想读本书,不知从而拿起,最后放弃,把时间交给了电影、社交和精华大V公号的“好文”。现在回想那段时光,年轻气盛,被世间的无限美好迷了双眼,以为自己无所不能,配得上无限美好,想要的太多,不断做加法,很热闹,却也很寂寞,无处安放的青春。直到那个临界点的到来,按下暂停键,不再随波逐流,不再从众,不再社会,做减法,才发现,书是最好的伴侣,才体会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内涵。你所经历的或即将经历的一切都在书里,只是要么你没看到,要么你没看懂,或者不相信,或者不愿相信。然而不管你内心如何荡漾,她自岿然不动,将一切交给时间,只寻有缘人。《腾讯传》就是一本书,2018年4月16日购于亚马逊,不记得是基于什么原因,极大可能是凑单买的(当时一同购买的还有李光耀回忆录、瓜迪奥拉的自传、人类进化史诗系列、最好的告别三部曲),所以一直摆放在书柜上,从未拿起。缘分的种子始于2018年Q4,那时和Justin、Tim在捞王畅聊价值投资、巴菲特和芒格,都是异常熟悉的名词,但过去也仅流于名字和片面的认识,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从未静下心来系统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再学习、再思考和再实践。限于我对腾讯的偏见(游戏残害青少年),一直没有认真的研究这家公司,而随着自己对投资认知和人生智慧的理解深入,逐渐放下自己的偏见。去年11月1日,拿起这本书,看完前言,甚是欢喜,和小伙伴分享说“腾讯传的前言很符合我对企鹅的印象”“低调的企鹅帝国,一如南极洲的企鹅一样”……但可能也正是因为很符合我对企鹅的印象,限于种种理由和借口,也就没继续往下读,直到今年春节期间,利用碎片时间读完,读的很快,就像老朋友叙旧一般的畅快,结论没有丝毫变化,很符合我对企鹅的印象~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中伟大公司的进化史。

2、一家对自己的历史“漫不经心”的公司

创立腾讯的起因是小马哥受到了来自宁波的同龄人丁磊的刺激。丁磊在广州两家公司辗转后,受比尔盖茨收购Hotmail的影响,创办了网易,开发出了网易邮箱,以119万卖给了广州电信旗下的飞华网,之后全国各地的“信息港”都向丁磊采购,成为中国互联网史上第一个真正赚到真金白银的创业者和百万富翁。小马哥深受刺激,邮箱系统是他在润迅时就想做的,当时没人支持他,就他一个人在做。现在丁磊做出来了,感觉互联网有创业的机会。于是,1998年春节后的某一天,小马哥约上同学张志东在润迅公司所在的金威大厦边上的咖啡店里聊天,创办腾讯的想法由此萌生。腾讯的创办日被确定为1998年的11月11日,神奇吧,腾讯是我印象中第一个没有官方正式创立日的公司,如同这家公司没有太多公司大事记录档案、高管会议没有正式会议纪要一样。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没法想象这是一个市值已经7.22万亿港币公司应该有的样子吧,就是这么神奇。以我的理解,这似乎是一个不太在意自己是怎样,进而希望留下什么印记的公司,或许如此的忘我,才成就了今天的高度吧,然而今天一切的高度都似乎不重要,不是目标只是过程。正如吴晓波在后记中写到的“这似乎是一家对自己的历史‘漫不经心’的企业,这里的每个人都觉得这样的状态‘挺好的’。一个高管对我说‘互联网公司的人都是这样的,对于我们来说,昨天一旦过去,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的眼睛从来只盯着未来。’”嗯,不执于相,挺好。

3、企鹅的进化史:没有谁可以随便成功

企鹅的进化史,是中国信息通信和互联网的进化史。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企鹅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互联网的历程,但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似乎用TMT的发展历程更为合适。TMT,Telecommunications、Media and Technology,通信在先。早期的TMT阶段,由电信运营商引领,当时还没有中国移动和联通,中国电信独领风骚。腾讯成立之初也并没有明晰的方向,甚至起点都是错误的,那就是小马哥的寻呼机情节(小马哥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在润迅,见证了润迅兴衰的全过程,研发过寻呼系统的软件程序,参与过各地的寻呼台建设),即将刚刚兴起的互联网和非常普及的寻呼机结合起来,开发一款软件系统,可以在寻呼机上接受互联网的呼叫,接收新闻和电子邮件等等的“无线网络寻呼系统”,销售对象是各地的寻呼台。看完这段核心业务和产品描述,可想而知,早期的腾讯是怎样的狼狈不堪。

命运就是这么的有趣,你精心构思的产品苟延残喘,不经意的想法却如鱼得水。本来是去陪标的类似ICQ的即时通讯产品OICQ,最后却成了腾讯的立身之本,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而在当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门户网站是主流模式,OICQ这类即时通信产品是边缘之物,且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合适可落地的商业模式,但小马哥为首的5位创始人仍能坚持投入财力、人力和公司资源来“养着”OICQ,即便是当OICQ已有100万注册用户但公司账上只有1万元现金时,仍然选择高管注资、降薪来继续“养着”,这是怎样的情怀?相信绝大部分企业早就放弃了,是不是小马哥的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即便当时这可能只是潜意识里的一种感觉,我是这么猜测的。

之后改名的QQ在2001年的移动梦网计划拯救下,腾讯终于找到了自己可落地的商业模式,也迎来了第一次组织架构调整,三大部门:市场部门M线、研发部门R线和职能部门。之后QQ币、QQ秀、QQ.COM等产品的上线,腾讯迎来了第一波快速发展,也在2004年成功实现港股上市。上市是腾讯的成人礼,收获不仅是5个亿万富翁和7个千万富翁,还有刘炽平,这个帮助腾讯实现上市的前高盛投行执行董事,也是日后陪伴小马哥指点江山的战略规划师。成年人的世界多有不易,腾讯也不例外。当时腾讯收入有一半以上来自于电信增值服务,受制于监管政策和运营商,是一个无法完全掌控自身命运的弱势供应商。

在被中国移动“清逐”后,腾讯开始自救,提出在线生活战略,在2006年推出超级QQ和手机QQ,从此拥有了PC端和手机端的双流量入口,摆脱了对运营商的依赖。要知道,2006年iPhone还在实验室里,腾讯对移动端入口的布局比苹果还要早,果然人都是被逼出来的。在这个自救过程中,2005年10月24日“深腾人字38号”文件,腾讯迎来了第二次组织结构调整,划分为8个序列,5个业务部门(B0-B4:企业发展系统、无线业务系统、互联网业务系统、互动娱乐业务系统、网络媒体业务系统)和3个服务支持部门(运营支持系统、平台研发系统和职能系统)。这次的事业部制改革在腾讯的发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是在赖以为源的无线增值业务遭遇瓶颈的危急时刻进行的激进的战略调整,“在线生活”战略围绕QQ社区和平台创造的流量,5大业务系统独立为军,向娱乐、生活、搜索等互联网的各个领域进击。之后的5年,除了搜索和电商,几乎没有腾讯拿不下行业第一的情况发生,没有对手,直到周鸿祎的出现。

3Q大战是腾讯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关键时刻,是当时腾讯的最危急时刻,也是腾讯走向伟大公司的开端。在3Q大战之前,腾讯的5大事业群高歌猛进,体现了强大的执行力和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产品创新能力(或者说是拼接能力),“出外抢地盘、对内重协调”,体现了强大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的内部生态。盛世之下,洋溢着乐观的积极情绪,而这种积极的情绪并非自满,管理层对大企业病也有清醒认识,全然自省冷静的王者姿态。但暴风雨还是来了。以书中的描述及其他的一些报道,我觉得3Q大战是一个非常聪明且精心准备的对手,在当时腾讯一家独大大有垄断互联网社交生活的强势下,利用一个模糊、灰色、难以界定对错,且容易引发公众情绪的隐私、安全话题,对腾讯最核心的战略腹地进行的精准打击,向我们生动展示了一副即便是最强的王者帝国,在精准打击的暴风骤雨面前也可以如此脆弱的画卷,也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生动史料。

之所以说3Q大战是腾讯走向伟大公司的开端,是因为3Q大战之后,小马哥变了,腾讯也变了。此前,小马哥以“产品经理”自居,内心认定只要产品对了,做到极致了,便可以赢得用户,其他的外部舆论、竞争对手等都可以忽略。但3Q大战的暴风骤雨让他反思,在腾讯公司成立12周年之际,小马哥通过内部邮件发布致全体员工信,反思:“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这封内部邮件进行了5个方面的反思,非常哲学,非常佛性。小马哥承诺“开放”,注入更多开放、共享的元素,不仅让自己变得更强、更大,更是要人尊重。为此,腾讯召开了十场“诊断腾讯”的神仙会,而开放能力的构建,倚赖资本和流量,连接一切。从此,我们看到了现在的腾讯:在自己的核心腹地,牢牢抓住流量入口,再次敏锐地抓住移动互联网浪潮带来的改变,多个团队内部赛马布局新的即时通讯工具。中国最好的软件工程师、和小马哥一样崇尚极简主义的张小龙团队研发的微信由此诞生,腾讯从此拥有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两大流量杀器,覆盖所有人群的微信和主打90后的QQ,围绕微信和QQ,腾讯连接了一切,由此在游戏、娱乐、零售、广告、互联网金融、生活办公等互联网+场景的流量变现都自然而来。同时在腾讯所无法触及、不擅长、更细微更前沿的创新领域,通过资本的方式进行布局,适时适度地开放生态(当腾讯感觉到竞争对手和友商的威胁及敌意时,也会关闭流量入口),共建一片互联网森林。

站在7.22万亿港币市值的当下回看腾讯的发展历程,从开始的错误定位和意外偶得QQ出发,逐渐明晰自己的定位(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提供最佳体验的产品)和方向(互联网的流量入口),并随着互联网的大潮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业务方向和组织架构,时刻警惕互联网的快速变革和创新,不求技术原创革新,敢为天下后,一切以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为导向,不断快速迭代,无论是PC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牢牢把握住流量入口,连接不同人群,连接生活,连接一切。QQ和微信两大杀器的成功背后都有偶然因素,但偶然中有必然,这就是腾讯一直以来以用户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持续不断地围绕这个导向研发提供适应当时互联网发展阶段的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是腾讯一直以来被社会各界诟病的“抄袭”,即在我看来是敢为天下后的永远站在用户角度去评价产品的思维方式;是不断挑战自我,勇于迎接互联网浪潮带来的一切挑战,从不回看,永远向前的精神;是不断进化的看似混乱失控但却有高度秩序和高效协调的自适应生物组织,保持自发的原生态的创新能力不断应对变化多端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以4G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接近尾声,5G互联网Z时代已经到来,面对未知的未来企鹅会如何进化,我想小马哥已经准备好了:“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在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互联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在它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我们这一代人,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实验的设计师和参与者,这个实验值得我们屏气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4、小马哥其人:不断进化的内倾者

每个企业都有其基因,基因大多都来自于创始人。腾讯是由小马哥和他的四个同学张志东、陈一丹、许晨晔和曾李青(销售)共同创立,腾讯名字的由来是马化腾的“腾”和润讯的“讯”的结合。小马哥的进化与腾讯的进化密不可分。小马哥从小酷爱天文,喜欢望远镜,书中介绍望远镜的特点是焦距越长,视野越小,望得越远。面对未来的迷雾,只有把焦距拉长并把视线聚焦,才可能看得清真相的一部分,正如小马哥眼中的互联网世界,“一个不确定的、正在爆炸的星系。”小马哥1971年10月29日出生在海南岛东方市八所港,父母是八所港的雇员,有个4岁的姐姐。1984年13岁时随父母迁居到深圳。1989年以高考739分(满分900分),一个可以进清华和复旦的成绩考取了深圳大学,主修电子工程系的计算机专业。学霸,编写病毒程序的高手,22岁大四时在黎明电脑网络公司实习,编写出人生第一个软件——一款图形化界面的股票分析系统,卖了5万元,人生第一桶金。随后加入润迅做一名软件工程师,经历了润迅的兴衰和寻呼机的兴衰,也因此有了寻呼机情结。期间小马哥还有一个虚拟身份,惠多网,一款类似于BBS布告栏网站的马站长,中国最早的一批网民,从此和互联网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变成前述受丁磊刺激,在1998年创立了腾讯。这个不善言辞的玉面书生亲自参与到腾讯几乎所有的产品研发,以邮件狂人的形象深入到各个产品研发中,据书中介绍,QQ空间的研发和团队交互邮件2000封,张小龙主刀的QQ邮箱改版,当时非常边缘化的产品邮件交互1300多封,张志东介绍腾讯的迭代就是被小马哥的邮件推动者完成的。这个以用户为导向的产品经理,在3Q大战之后完成了蜕变和进化。3Q之战后腾讯创立12周年的当天4000人大型庆典之后小马哥回到公司发出了前述的那份致全体员工信,从5个角度分享了反思并提出腾讯未来的战略变化,从中我观察到了小马哥的进化。

在“1、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中他写道:“……真正的危机从来不会从外部袭来。只有当我们漠视用户体验时,才会遇到真正的危机。……”;

在“2、也没有最好的时刻”中他写道:“12年来,我最深刻的体会是,腾讯从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

平和而冷静从来是长跑选手的必备素质。

在“3、让我们放下愤怒”中他写道:“这段时间以来,一种同仇敌忾的情绪在公司内部发酵,很多人都把360公司认定为敌人。但古往今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被愤怒烧掉的只可能是自己。如果没有360的发难,我们不会有这么多的痛苦,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反思,因此也就没有今天这么多的感悟。或许未来有一天,当我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时,要感谢今天的对手给我们的磨砺。”

很佛系的开悟:伤害自己最深的往往是自己最大的恩人。

在“4、让我们保持敬畏”中他写道:“过去,我们总在思考什么是对的。但是现在,我们要更多地想一想什么是能被认同的。……但是现在,我们要在文化中更多地植入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

在“5、让我们打开未来之门”中他写道:“现在是我们结束这场纷争、打开未来之门的时候。……站在另一个12年的起点上。这一刻,也是我们抓住时机,完成一次蜕变的机会。”

满怀敬畏之心、同理心迎接未来。

他承诺“开放”:“也许今天我还不能向大家断言今后会有哪些变化,但我们将尝试在腾讯未来的发展中注入更多开放、分享的元素。我们将会更加积极推动平台开放,关注产业链的和谐,因为腾讯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变成最强、最大的公司,而是最受人尊敬的公司。”

开放、分享,从造树到造林,从利己到利他,蜕变进化。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年2月科比意外辞世时看过的科比诠释曼巴精神(Mamba Mentality)的一段采访时我所看到科比的进化,和小马哥在3Q大战之后的进化如出一辙。当时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感慨,也以此作为我人生的座右铭指引前行。

Mamba mentality,always try to be a better version of yourself.Be passionate,obsessive,relentless,resilient and fearless.最有趣的是,当主持人问到他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每个愿望成为最好的篮球运动员时,科比回答:“这很奇怪。在我眼里,随着我慢慢变老,目标也有了很巨大的变化。当我作为一个孩子,想要成为最好的球员,然后,你做的每件事情就是去试着成为史上最好的,最好的,最好的。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就开始理解,这些事情都是非常的肤浅,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不管你是做什么的,我可以赢20个冠军,但总会有争论说谁是最好的,每个人有不同的观点。所以我开始理解,也许这些都不重要,这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也许更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一个团队,该如何成长?我怎么帮助我的队友变得更好?这是我的第一个变化。而随着我慢慢变老,更多的变成了如何鼓励其他人,去发现他们自己,那才是最终的赢家。所以,我赢了5个冠军,今年另一个球队赢了冠军,明年会有又一个球队赢了冠军,这些事来了又去,但真正留下来的,是你该如何用你的激情,去鼓励其他人去使用他的激情,然后他再传递给更多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虽然从今以后你没法再教别人打球,再分享你的故事来激励后来人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内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定位并用最好的方式融入到他们的生活工作中,去享受这个过程,从而推动文化和社会的进步,但可以预见的是,一定会有更多的后来者在自己的“盒子”里领悟到你领悟到的这些,并传承下去,让文明进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R.I.P.Mamba forever.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