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这一本书,还得从一件事情说起。2019年9月的一天,翻阅《上海教科研》和《基础教育参考》这两份杂志时,突然间发现,两份杂志几乎在同一时间同步介绍了芬兰教育,后者还从不同角度连载了多篇芬兰教育的文章。我对此十分好奇。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台湾旅芬作家陈之华的《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好奇心更浓。于是一边阅读这本书,一边百度“芬兰教育”。一搜索,发现网上竟有两千两百五十多万条相关信息。可见,芬兰教育世界关注度多高!芬兰基础教育惊艳世界,一个重要原因是自2000年至今7次PISA测试中,芬兰3次成绩名列世界第一,其他几次也是名列前茅。芬兰教育已经超越NOKIA(诺基亚),成为芬兰一张新名片。
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奇迹”背后,一定有他的“高明”之处。作家陈之华汇总自己在芬兰六年生活、两个女儿在芬兰受教数载及超过50所学校与机构的参访、研讨见闻和思考,撰写了《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这本书。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是什么?
我没有去过芬兰,也没有近距离接触过芬兰教育,但透过这本书,我或多或少地看到了芬兰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成功经验。从书中,我至少读出了这几个关键词:“平等”“安稳”“人本”“不躁进”“不讲形式”“不以赢为目标”。这种平和、包容的教育心态,是芬兰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秘密,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汲取的宝贵经验。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分享我的体会:
一、教育:先见林再见树
通常,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点接着一个点,一个动作学会再学另一个动作,就连我们的教材也大多这样设计。但是学生学完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将学习的内容联系起来。因此,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芬兰人则站在全局的角度,先启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整个学科即森林的了解,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对着一棵棵树木的细节雕琢,将精力消耗在题海中。
对于这一点,我很有感触。游泳馆里的教练教学游泳,第一堂课是让大家在泳池边双腿伸直使劲地打水,然后练习双臂不停地滑水,重复演练这些基本动作无数遍。在接下来的课上,也是反复操练基本动作,甚至逐个过关,最后才开始下水。可是孩子们真的能在课程结束时自主游上几十米吗?会不害怕地在水中沉浮自如、轻松换气吗?芬兰式的教法,是让大家快乐地先见林。基础游泳班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先玩水,在水波中浮沉自如,快乐逐浪,自然而然地体会自行换气、轻松游泳的乐趣。不是一直强调要学什么自由式、蛙式的标准动作。这种看似既不严谨,又不要求动作标准,而用体验、鼓舞的玩乐教学,却能让孩子们真心不怕水,以最自然的方式,如鱼得水般地畅游!
二、教育:不是百米赛跑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认为输掉了起点,一个人就输掉了未来,输掉了人生。为了能赢在起点,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买名校学区房,报多种补习班,考各种技能证书;周一至周五在学校学,周六周日奔波在不同补习班之间;寒暑假成了“第三学期”。孩子苦,家长累,成了中国孩子基础教育的新常态。这样的“常态”正常吗?
对待教育,芬兰人有自己“安稳”的心态。他们认为人生真的不是一场需要赢在起跑点的百米冲刺,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不急不躁,不争不抢。学习,不是为了夺冠军,争第一,而是为了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果每个人用百米冲刺的方法去长跑,虽然赢了起点,但会在中途把气力和耐力用尽。其实,一开始跑在前面的孩子,他们的动力并非来自自身,而是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和期望。这样的人生从小就少了自发性的热情,最后还是无法将人生马拉松跑得精彩、完整。“马拉松”,这个词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启动每个孩子那颗学习因子,在内心深处埋下习惯的种子,保持安稳的心态持续而又精彩地跑完人生的马拉松,是芬兰教育深信不疑的信念。
三、教育:平等资源育人才
芬兰基础教育一直以众生平等受教的观念,为最广大的人民提供“平等”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例如城乡无差距教育资源平等;绝不强调“精英”受教育权的平等。芬兰教育用这种“平等”观念,尽量让大多数学生享有相同品质的授课。每次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就单一学科而言,芬兰学生不一定是最为杰出的,但综合测评结果成绩最平均。原因在于,多数教师会平实地尽力去带好大多数孩子,而不会逼着少数孩子去冲高单一科目的成绩。芬兰学校没有学困班,只有引导班。芬兰为每一个“学困生”量身定做教育,为这些社会小众与弱势群体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保障那些智力不足、身体残疾、移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权与求知权,努力将他们转化成为社会安定发展的中坚力量的一部分。
芬兰人对“精英”有自己的理解。他们再三强调:“我们不需要创造出一个无法融入社会的天才,我们需要的是能与大家相处的人才。”虽然芬兰社会和家长心目中也有所谓“明星”级高中,但是一种个别选择。整体社会风气,不强调,也不炒作。教育体系不带头,不鼓动,不排名,以此落实相对的“平等”,以此作为教育施政最基本的考量。毕竟,天才与精英是真正的少数。芬兰不强调“精英”,却人人是“精英”。人人是“精英”的背后,是这个国家清廉指数世界第一,经济竞争力世界第一,全球幸福指数世界第一(2018年),信息科技能力位居世界前列……这一系列的数据充分说明,这个国家“精英”是名副其实的精英!
四、教育:建立阅读习惯
大家知道以色列犹太民族是一个读书的民族,年人均读书64本。据一项调查统计,芬兰每年人均读书竟达200本,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民族。难怪每次全球PISA测试,芬兰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表现极为出色。
芬兰的孩子平日里人手一书,随时随地利用时间空挡,让自己浸染在文字与故事的奇幻世界里。芬兰人鼓励孩子从小养成喜爱文学与阅读的习惯,让书与人从小就产生互动,并成为伴随终生的友谊和养分。阅读在芬兰,不是资质优异、环境良好、书香世家孩子们的特权,而是一项普罗大众都可以拥有的资产,与一生受用的能力。芬兰人至少每日半小时的阅读,这基本上是良心与荣誉的自我要求。学生读多读少是对自己负责,是自己建立起来的人生习惯。按我们现在的理论,就是我要学,我要读。芬兰读书氛围浓郁,各地的图书馆是当地的人文地标;以大型巴士为主要载体的流动图书馆,经常深入偏远社区和学校;抽屉一打开,总有一本自己喜爱的阅读书籍。可以这样说,阅读真正成为每个芬兰人的终生资产。
经过十多年的课程改革,我国教育对阅读,特别是整本书阅读越来越重视。近几年扬州地区开展的“五个一百”工程,统编教材中安排的《快乐读书吧》,提倡多读书、读整本书的风气逐渐形成。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教育渐渐变得更加理性。2018年全球PISA测试,中国学生的阅读成绩(2019年12月成绩公布)从2015年的排名27位,跃升第一的名次。可喜可贺!相信,随着大家对阅读理解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的年阅读量也会越来越多。
五、教育:不是为了拿第一
芬兰的教师得到教育制度的最大信任,他们相信评比与评分会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竞争,对教育健康发展没有意义。他们认为“我们的老师,都是一样好!”这跟我国教育领域内品类繁多的评先、评优、评级制度,以及用评比杠杆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教育管理理念差别巨大。当然,在芬兰只有硕士毕业才能上岗当小学老师。而且芬兰教师均选自最优秀的学生,入职前还要经过心理测试等多项面试环节,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才能走上三尺讲台。这一点,我国短期内恐怕还不能做到。
“平等、品质、公平”是芬兰教育不断强调的。他们认为老师们做的一切,不是让学生拿第一,或者让自己的教学成果拿第一。他们认为教学成果是不可能被具体评估出来的。如果整个社会从小到大都在“比”,丧失的不再只是人心的良善与互助,更让长期社会发展趋向狭隘的功利与恶性竞争。这一点,对我们的教育评价的完善,应该是积极的。
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评估方式。每隔一阵子,老师会收到校方、家长、学生等各方不同意见和满意度数据。这些反馈让教师对各方反应有全盘的了解与反思。老师们会对自己未来教学规划进行构思、完善。这样的评价能让老师找到生涯规划的真谛,找到自我成长的动力。
六、教育:家庭教育更理性
芬兰父母从小就教孩子们读书,但却不把学业当成唯一。家长在与学校的沟通中,也不只在意孩子们的成绩。在芬兰,家长不会一窝蜂的去选择所谓的名校,比如外语学校或双语班。他们很理性,会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和不同需要做出选择。当然,这也跟芬兰基础教育和外语教育办得一样好有关。因为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均衡化还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所以择校现象还会在一段时间内存在。
芬兰父母尊重小孩的兴趣爱好,没有“证书”需求,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小孩能玩的开心,找到兴趣。芬兰是一个非常重视运动的国家。在芬兰的父母们看来,小孩要亲身去体验大自然的变化,用身体去了解环境,偶尔的磕碰导致的小伤也是小孩成长的一部分。芬兰人从小就引导孩子做家务,甚至做饭会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孩子们不仅要学会做饭、清洗厨具,还要参与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如何分配金钱去购买生活用品。小孩子从小不能只会读书,更要学会如何生活。这一点,我们的劳动和生活技能教育还需要不断加强。否则,我们培养的只是一代又一代只会读书的新人。芬兰人认为,讲礼貌要做到人人平等,不侵犯别人的利益,父母从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以身作则地去教导孩子的。因此,芬兰平等、理性的家庭教育,是打造世界第一竞争力的基石。
当然,上面所说不可能涵盖书的所有内容,更不可能涵盖芬兰教育世界第一的所有秘密。如果用芬兰和我们扬州对比:人口比我们多100万,面积是我们扬州的5倍多,GDP是扬州的2.7倍,班级学生数比我们扬州少……芬兰一年当中寒冷的时间长,而扬州四季分明。这样的对比,提醒我们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思想的理性解读。我们可以借鉴芬兰课改的成功经验,但绝对不可能全盘照搬芬兰模式。
最后,我想用芬兰前总理阿赫的一句话结尾:“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给他最好的人生”。
相信,在经历了20年实践探索后,中国教育“立德树人”的步伐一定会迈得更加稳健!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并不遥远!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