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4日电 (记者 高凯)“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谈及中小学语文教育,著名儿童作家曹文轩4日说。
当日“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于北京启动,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在启动仪式上发表了自己对于青少年培养文学文化素养的重要性的看法。
作为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编者之一,曹文轩以语文教材为切口谈到,中国语文教材有过很多版本,这些教材无论怎么改怎么变,一直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文学作品始终占很大比例。“它们是语文教材的主体,到了新课本教材,文学作品占得比例更大。有声音质疑,如此大的比重是否过于倾斜?对此我的看法非常明确,我认为这是必要的。”
“我认为文学的根本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只有从根上搞明白这一点,才能有效地说明文学在语文教材中占有显著位置的理由。”曹文轩说。
对于“教育中文学到底如何作为”这一命题,曹文轩当日谈及确立道义观,营造审美境界、培养悲悯情怀、输入历史意识和激发想象潜能等几个重要方面。
曹文轩认为,文学从一开始就是以道义为宗的,事实上,文学的这方面的功劳却一点也不比哲学、政治学逊色,甚至也许更具感召力、浸润力和持久不衰的生命力。
“文学的根本性功能之一就是审美。人们亲近它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正在于他们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能够培养审美经验,提升审美境界。所以使人类渐渐变成有情调的人类,人生变成了情调人生。”曹文轩说。
这位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的获得者特别强调了培养悲悯情怀的重要性,“我们会在文学作品的无休止的阅读中,成为一个具有悲悯情怀的人。很多时候,人们只注意到了知识和思想对推动历史的作用,其实,情感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更为巨大。”
此外,曹文轩指出,“文学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历史,而一个具有历史意识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有质量的人。事实上,书写个人经验的文学,却把最生动也最完整的历史的集体经验活生生地保留下来。一部可以触摸的历史,它超越了当时的任何文章典籍。”
当日启动的“未来青少年文学文化公益计划”由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研究所主办,以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公益课程和公益讲座等活动及“听、说、读、写”线上综合文学文化活动为主,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与知名专家学者面对面的机会。寄望通过举办公益主题的访学交流活动,涵育广大中小学生文学文化素养。(完)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