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比我预想中更好读、也更美的书。在“禁书”的名声下,它给了我超出政治意味的惊喜。在我看来,这就是作者噙着泪、或许微笑着为日瓦戈、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本身轻轻吟唱的一首歌谣。当逃出军营、衣衫褴褛的日瓦戈在雪夜的木屋里,看着拉拉的睡颜,写下他的诗和散文时,我恍惚间便觉得,这就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样子了。
虽然故事大开大合,有时代的剧变、有战争和死亡、有情爱和仇恨,但读完后我只觉得有一种几乎是冷静的宁静,我觉得自己简直像是日瓦戈父亲跳下火车后周围探头探脑的乘客,又像是日瓦戈街头暴毙的尸体旁听人谈论、不等知道结果就走了的瑞士妇人,窥探见别人的命运然后继续自己平静的生活。然而确实如此,越是在这样的动荡和苦难下,打动我的似乎越是日瓦戈和其他人们的生活本身,他们琐碎的幸福和苦恼,他们周遭的山丘和夕阳,都是比什么主义更实在的东西,都是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有所投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以跨越意识形态、跨越国界文明、直古直今的感动,也许可以概括为对生活本身的感动。我喜欢日瓦戈的咆哮,“改造生活!敢说这种话的人就从未了解过生活——他们从来不曾感觉到它的呼吸、它的心跳。他们把生活看做需要他们去加工的,并因他们一摸而高贵的原料,”可是生活并非等待改造的原料,而是自我刷新、再造、蜕变的,“远非你或我的愚钝学说所能解释。”只有深知生活的美才能说出这样的话吧。因此日瓦戈对曾经美好平静的生活被打破感到痛心,又对破坏者对生活本身的误读和轻蔑感到愤怒,他想维护心中那方诗和艺术、想维护生活本来的模样,即使想做一个旁观者也被一次次地裹挟进时代颠簸的洪流中,他没有了归属。
林间发生的那场游击队与白军的战斗就像是这场时代洪流的缩影。日瓦戈是被裹挟着卷入红军队伍、卷入这场战斗,一如他被裹挟着在这个混乱的时代沉沉浮浮,他只是也只想做一个枪林弹雨里的看客,却不由自主地成为了矛盾体的集合。面对对面的白军,他感到本能的亲切,“他觉得好像以前在戏院中或大街上见过。他们英俊而富有表情的面孔似乎是属于他这一类的人”,他“没有来复枪,他伏在草地上给看战斗的进行,他的同情完全放在那些英雄式的、敢死的孩子身上,他全心全意希望他们胜利。他们属于那些在精神上、教育上、道德修养上以及价值上或许与他同类的家庭。”对面的白军、对面的生活和世界离草堆里狼狈不堪的日瓦戈近在咫尺,可是当然,他不能冲去投奔那个世界的怀抱,“他突然想奔到旷野中央去投降,他就能因此而解放,不过那是危险的,太危险了”,令人震悚的是,危险的原因并不只来源于身后的游击队,“他可能腹背中弹,被双方打死——游击队是惩罚他的不忠,而白军却会误会他的动机。”这句话几乎使我落泪,他似乎已经不属于这个被撕裂的时代了,在哪儿都注定是个异乡人。即使回到白军一方,他也会发现这早已与印象中的世界不同,就像雪夜出逃回到有雕像的房子对面的拉拉住处却只剩空楼的怅惘。
然而,战斗中的看客是不好当的,“当周围在作生死激战时,一个人长此冷眼旁观下去是不可能的”,这不是尽忠或是保命的问题,而是“不得不服从事件的秩序,置身局外是规则所不容许的,你必须做大家正在做的事。”日瓦戈只能端起枪,勉力向树枝开火但还是打伤了他所怜爱的对面的青年人。他从头到尾都不愿站队、不愿行动,可是浪潮裹挟着他、礁石拍打着他,使他无可避免地受伤、甚至成为洪水猛兽的帮凶、最终又被浪花吞噬。
没有立场的日瓦戈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而染上主义色彩的帕沙·安季波夫(准确地说是斯特列尔尼科夫)也成了一具行尸走肉。拉拉注意到他曾经的丈夫,“他的面孔好像被抽象的东西爬入,他从一个活人的面孔变成了一个原则的体现、一个观念的影象”,因为“他已经把自己交给一个优越的力量,而这个力量使人愚钝、无情,并且终于不会放过他”。他俩是相似的,同样有珍重又抛却了的爱情、同样参过军、同样是在大时代中有许多身不由己的小人物。他俩又是截然不同的,日瓦戈从军中出逃,而帕沙从一开始便显现出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的积极性,不顾妻子反对参军、被俘又迅速找到新归宿。然而两人的死亡都透露着仓促的悲凉,一个是铁窗锁死的车厢上心脏的爆裂,一个是雪地里喷出的血滴形成的血球。他们像这个苦难时代里两个孪生又性格大异的胞兄胞弟,分享着隐秘的苦痛和欢欣,最终归宿般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日瓦戈和帕沙、和拉拉的际遇就像是他们那次彼此都不知晓的初遇,圣诞夜燃烧的烛火将玻璃的冰溶去一块留下一个圆圈,他们的命运也奇迹般地联结在一起。这是日瓦戈的故事,是帕沙和拉拉的故事,是冬妮娅的故事,也这个时代里许多兄弟姐妹的故事。
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我迷恋书中这一段描写——“她最喜欢的颜色是紫罗兰的淡紫色,这是举行某些大典时教堂礼服的颜色,是嫩紫丁香花色,是她最好的天鹅绒衣衫颜色,也是她一套水晶酒杯的颜色。这是她快乐和她回忆的颜色,在她看来,革命前的圣女时代俄罗斯就是紫丁香色。她很乐于坐在钱柜旁边,因为散播淀粉和糖香的店中的紫罗兰色黄昏,和玻璃瓶中紫色黑醋栗焦糖,都是她喜欢的颜色。”多美啊!紫罗兰的淡紫色啊,是曾经真真切切的生活,又是现在噙着泪、或许微笑着试图抓住的无比真实的梦境。这抹淡紫色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结尾日瓦戈死去时,我十分怀疑那位穿淡紫色衣衫的妇人是否是作者有意描摹的呢?
那抹淡紫色和日瓦戈的列车相互追逐着、交错出现着,在日瓦戈倒下的地方和他打了个照面,又匆匆然地离去了。但是我情愿歌唱,歌唱一首淡紫色的歌。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