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范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2月25日读后感评论60 阅读1862字

“多元智能”理论是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智力理论。他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能力的认识,而是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存在八种独立的智能。

这八种智能分别是言语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肢体—动觉(运动)智能、社交智能(理解他人)、自知智能(了解自己)和自然观察智能(观察与理解自然的和人工模式与系统)。加德纳认为一些个体可能在这八个领域中的某个方面表现突出,但在其他几个领域中表现一般,甚至出现困难。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的孩子和所教的学生,我的孩子言语能力相对比较好,但是肢体—动觉能力,也就是对身体运动的控制能力要明显弱很多。学生也是如此,有的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强,有的运动能力特别好,有的特别能和别人共情,有的对音乐的感知能力要比别人好。就是说每个孩子会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得差强人意。了解到这一点,作为老师,就要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特质,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来参考;作为家长,也能正确看待自己孩子的特点,而不至于在和其他孩子的交往中产生焦虑心理。

在语文教学中,多元智能启示我们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性,强化“多元活动”“多元评价”,从而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智能发展。

首先,从教学心态来看,慎重对待学生个体差异。如果一个学生擅长逻辑数理,并不擅长言语表达,那么我们要求他写出一篇文字优美的作文,恐怕很难;如果一个学生自知智能很弱,我们却要他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可能也会让我们感到失望。我们要慎重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擅长领域,尊重他们的不同,从心理层面去理解学生,这样我们设计出来的教学活动才能最大程度包容每一个学生,才能脱掉“统一标准”的帽子,让老师和学生都能自由呼吸,而不被道德绑架。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表现在不要随意给学生贴标签。加德纳的多元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并不完全指这八种,而且人的智能在不断发展中。我们要看到这种发展性,让学生智能发展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伍尔福克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到“标签”一词,他认为“标签可能会成为自我实现的语言。每个人——教师、父母、同学,甚至学生自己,都可能把标签看作一个不可改变的特征。标签常常被错误地用来解释学生的行为。”因而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鼓励学生去尝试,但同时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其次,从教学过程来看,可以强化“多元活动”。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鼓励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来,需要用好学生擅长的某几个领域,编排课本剧这个活动就特别好。擅长言语智能的学生可以编写剧本,擅长音乐智能的学生可以把台词唱出来,擅长肢体—动觉智能的学生可以表演,擅长空间智能的学生可以设计道具,擅长社交智能的学生可以策划整个活动。古诗教学也可以设计丰富的活动,让言语智能强的学生把古诗变成散文,让音乐智能强的学生唱古诗。古诗可以顺着背诵,也可以倒着背诵;可以让一个学生挖空,让另一个学生来填词。

多元智能理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力支撑。比如我在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先自学,再质疑,不懂的地方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合作解决。言语智能强的学生能很好地翻译课文,逻辑智能强的学生能很快把握住课文的论证思路。再如综合性学习版块,也能很好地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完成好教学活动。

最后,从教学评价来看,注重“多元评价”。有了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不再单一,而是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一是注重过程性评价,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和学习的阶段性。面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会从素材选择、语言表达、思想深度等方面去评价他的作文;而作文水平低的学生,我们往往要求也比较低,只要有一两个句子写得不错,也应该给予表扬。不同阶段,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有所变化,强调前后变化,发现学生进步之处。过程性评价还有很多形式,比如课堂提问、随堂作业、实践活动和分项竞赛,老师可以很好地看到学生的问题和进步。二是多用激励性评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老师用好激励性评价,实际上是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进步。三是鼓励学生互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同伴鼓舞的力量,学生内心能够产生同频的愉悦感,这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其局限性,但我们也可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能够帮助学生朝着积极的方向成长,是教师育人工作中最大的幸福。(邓琴)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