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元化更具有优越性
勒克莱齐奥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世界主义者,足迹遍布世界。他虽然在法国出生,在法国接受教育,但有法国和毛里求斯的双重国籍,同时受惠于毛里求斯的文化多元性。毛里求斯虽然是印度洋上的一个小岛,经历过不同国家的殖民统治,但保留着文化的多样性。岛上不仅有印度文化、非洲文化,还有中国文化(客家人)。人们说着不同语言,信仰不同的宗教。
在以“生态文化的国际写作”为题的演讲中,勒克莱齐奥认为,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对世界一体化、文化单一化的倾向应该保持警惕。在他看来,一些小国家,比如玻利维亚、加纳等,由于文化多元化,反而更具有优越性。他认为,抵御危险或解决文化冲突的最好方式,是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和关怀。比如中国,“作为多元民族融合的国家,如果进一步丰富文化多元性,自身就会形成一股对抗单一全球化趋势的力量,形成非常强烈的文化身份认同。”
青年作家王威廉也认为,勒克莱齐奥的小说为年轻的中国作家如何在与世界其它文明对话的过程中,既保持中国文化独有个性又能坚持世界主义提供了参照。
中国是文化多元性的典范
勒克莱齐奥对中国的向往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勒克莱齐奥就曾向法国外交部提交前往中国教法语的申请,但未能如愿,阴差阳错去了泰国曼谷。不过勒克莱齐奥一直关注着中国,他阅读《庄子》《西游记》法文版,在《逃逸之书》中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热爱鲁迅和老舍的小说。他对老舍作品尤其感兴趣,觉得老舍小说中北京人民的生活气息与毛里求斯家庭的氛围特别像,”我怀着强烈的怀旧感,感觉到老舍在描绘一种将会消逝的情感,我能感觉到这位远方的作家与我分享着同样的情感。
在勒克莱齐奥看来,中国一直是文化多元性的典范。“中国文化一直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中国的文化自信建立在对多民族文化的互相尊重上,包括对传统文学的尊重和生活方式的尊重。” 他在南京大学授课时,观察到不少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生对文学都非常感兴趣。他从中看到了美好的未来,认为中国将自然科学和人类的想象结合一起,正发展出一种新的人道主义。“如果把自然科学和人类的想象脱节,人类将出现悲惨的结局。”
中国不光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也有对自然的尊重。“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一直都是中国文学重要的源泉之一。”勒克莱齐奥钟爱杜甫的七言律诗《见萤火》,认为杜甫从萤火虫身上联想到人类生命的短暂。
巫山秋夜萤火飞,帘疏巧入坐人衣。忽惊屋里琴书冷,复乱檐边星宿稀。
却绕井阑添个个,偶经花蕊弄辉辉。沧江白发愁看汝,来岁如今归未归。
前段时间去杜甫草堂,勒克莱齐奥问馆长“萤火虫还在不在?”,馆长说已经不在了,因为环境变差了。勒克莱齐奥希望大家“能保护好自然生态,让萤火虫有一天再次飞回到杜甫的井边。”
此次座谈会由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大学法语系、 “一带一路”中国文化教育与国际交流基金、中作鼎坚(北京)艺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现场还举行了勒克莱齐奥作品朗诵、互相签名赠书和“走向世界文学顶尖作品评选”启动等活动。来源:中国作家网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