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教育讲究的是适宜性,很多时候大家会被一些外在环境影响而全然将孩子现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抛掷脑后。将一些不适宜的内容以强灌输的方式强加给孩子,破坏了孩子原本发展规律的走向,使孩子对一些不理解的知识进行死记硬背的掌握。
上半年我们经历了漫长的居家生活,这时候很多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会落在起跑线上,开始了各种线上特长班的报名,使得很多孩子过早的去被动掌握经验。
居家的时间里,我收到了这样一段视频:“孩子眼巴巴地看着妈妈,妈妈嘴里一直说着让孩子写着一百以内数字和简单的加减算式。”妈妈发过来的目的是想让我督促一下孩子学习。但我看过之后,心里满是对孩子的不舍。孩子还是中班下学期,他的认知还没有达到可以理解的程度。我马上跟孩子统一战线,站到了妈妈的对立面。
开始的时候妈妈还很是不解,让孩子学习难道有错吗?让孩子学习,没错。但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给予他们合适的学习内容。
开学以后孩子升到了大班,随着时间的延续,孩子慢慢开始接触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们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将枯燥的数字计算变成了他们喜欢的游戏,孩子在玩的同时掌握了经验也理解了其中的意思。
当我再次询问那位妈妈,孩子对数的掌握情况时,妈妈神情自若,没有了原本的焦虑。看着她的表情,我就知道了,孩子肯定掌握的没错。没等她开口,我就说到:“是不是孩子掌握的还不错,一点都不像在家那时候不开窍,怎么教也不会。”听我说完之后,妈妈满眼笑意说了起来:“是啊,原本我还担心他会跟不上,之前我怎么教都没用,现在看来真是我多虑了。”
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及科学的教育内容就会让孩子在原本枯燥的学习中掌握一样的经验。
这让我想起,我们年轻教师时常会凑在一起交流“上课时为什么总是吸引不了孩子”的情景,活动的设计也很游戏化,每次活动的开始孩子们看着游戏都充满了兴趣,但当游戏开始之后,孩子的兴趣会越来越弱。不过多长时间孩子们就开始自顾自的交流,注意力完全不在老师身上。
现在看来,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孩子的大脑发展规律。游戏并不是适合所有孩子。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应该有适合他们难度的游戏。比如:大班的孩子,你给他们串珠子的游戏,他们肯定不会感兴趣的。因为太没挑战性。小班的孩子,你让他们玩科学小实验游戏,他们可能只会动一动工具,就随之走开了,因为太难了。
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活动的游戏性,还要考虑到孩子大脑的发展规律。了解之后,再根据孩子发展的特点以及规律进行适宜的教学。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应该一成不变地沿着教育的老路埋头向前,我们应该根据科学的走向,给孩子科学化的教育体验。(侯金萌)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