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读后感1500字 最新读后感范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2月20日语录文摘评论120 阅读1677字

黑格尔曾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有余温。人类就像是黑暗森林中行走的过路者,看着火把一次次地熄灭,又一次次地把它点起。而这抹灰烬中的余温,就是下一束火苗的引燃物。

一粒粒烟尘在火光中舞蹈,彰显着前世的绚烂,又照亮着前行的路。昭示着过去,又渲染着未来。

人类的分散与联系,仿佛就在弹指一瞬间。随着文艺复兴在欧洲各处兴起,随之而来的是大航海时代,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从被宗教统治的黑夜下,冉冉升起了璀璨而又热烈的阳光。巨大的财富迅速汇集,大量的土地被快速征服,科技革命的浪潮推动着世界不断朝前。

但它又是如此的不公,当英国的贵族夫人们在惬意喝着茶,远在东方的贫苦农民却在课税的阴影下苦苦挣扎,非洲的人们流离失所,像是畜牲一般在美洲的种植园中劳作……

而后便是一场资源的争夺战,轰轰烈烈,血流成河。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同一片天空下各个国家不同的姿态。

欧洲俨然是当时世界之林的强者,他们不断推动着科学与技术的革新,不断将自己的脚步踏向更远的地方,征服了数个国家的领土,又使南北美洲和非洲走上了欧化的道路。

俄国在强硬的世界浪潮下,终于从被迫接受转换成了主动改革,他们冰封已久的冻土,开始大面积迅速地瓦解。而日本,在初识侵略的惨痛后,便坚决地终结了混乱的幕府统治,“明治维新”吸收了大量先进的技术与文化,迅速夺得世界强国的一席之地。

反观人口众多的印度与中国,却总免不了捶胸顿足的叹息悔恨。印度试图打破着传统,却又难以刺穿几千年来的顽固积累。中国古老的官僚政治体系在几千年来不间断的运转下,早已不堪重负问题良多,已无能力支撑起一个庞大的国家。“天朝上国”的自大思想,在当时却又如此地顺应人心,紧紧地蒙蔽着统治者的双眼。他看不到吃不饱穿不暖的贫苦百姓;他看不到哗哗外流的白银;他更看不到迅速靠近的贪婪的魔爪……

一声炮响,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云烟,骤然幻灭。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像一头睡梦中的狮子,才朦朦胧睁开了眼,就碰上了猎人的大刀与猎枪,它试图搏斗与反抗,却只能在身上留下一道又一道伤痕,鲜血淋漓。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完全沦为殖民地,它恐惧,它痛苦,它迷茫,它愤怒……

它终于抬起头吼了一声,先是隐忍地低吼,继而是豪迈壮烈地狮吼。它终于站了起来,英勇的先烈们也站了起来,他们一点点瓦解了迂腐不堪的旧制度,废除帝制,他们或拿着手中的笔,或握着手中的枪,坚守着国土。后来人欣喜而又感动地看到,中国在日本法西斯的猛烈进攻下,顽强抵抗着,勇敢反击着。站

于此同时,斯大林格勒战役反守为攻,诺曼底登陆又继续瓦解着法西斯的力量。

直到今天,提及1945年,人们的脸上都或多或少带着壮烈而又自豪的神色。岁月的歌,用血泪与炮火谱写,深深地镌刻在每个人的心上。

历史成为了我们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它是灵魂的印记,民族的魂魄。

从一战到二战,从冷战到世界多极化。从战争的艰辛岁月,我们看到了当下和平的珍贵,我们聆听岁月的絮语,凝望美丽的阳光。

但同时,它毫无保留地展现了肮脏丑陋的一面。世界的不公,社会的阶层。大航海时代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差异。这以后,一次次的技术革新,一次次的战争,都使两级的分化不断加大。第一世界的国家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财富,第三世界却愈加贫穷。而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士农工商阶级观念便已深入人心。印度悠久的种姓制度,时至今日仍未瓦解。

如今它依然没有停止,不仅国家,乃至社会。当美国的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叙利亚的孩子却只能面对炮弹的残骸。有人在空调下敲敲键盘便衣食无忧,有人在漆黑洞穴中不断开采矿石,自己却永远没有与其价值相符的财富。

我们不应该遗忘或忽视这一部分历史,在翻篇前,必须细细阅读,哪怕不堪入目,哪怕令人痛苦。因为它所呈现的,是一个糟糕的现象,是一场失败的经验。

固然,历史根本无法提供成功的路径,但它却已找出了几条错误的,让后世得以避开,探索新的路途,一次次的失败后,必然能找出最后一条通往成功的途径。

历史的最大意义,或许就是教会人如何避开失败,探索成功。只有铭记了历史,才能够放眼未来。(张雅岚)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