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奇旅观后感5000字 最新读后感范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2月20日语录文摘评论54 阅读5114字

最近观看了一部属于成人的动画电影——《心灵奇旅》。虽然听不懂英语,得靠字幕明白人物的对白,颇为费力,但我依然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后惆怅不已。到底在惆怅什么?我居然静静思考了几天。

《心灵奇旅》是由彼特·道格特执导的动画电影,讲述了梦想成为爵士钢琴家的男主乔伊·高纳与厌世的灵魂22相遇,他们携手返回现实世界寻找生命的意义的故事。

让我梳理一下整个故事吧:男主乔伊·高纳,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中学代课老师,教着一群对音乐并不热爱的学生。自己热爱爵士乐却不被赏识,人到中年依旧单身,需要开裁缝店的老母亲为他打理生活日常。某一日突然时来运转,先是被校长告知,他获得了转正为专职乐队老师的机会,从此就是有医疗保险和养老金、捧上铁饭碗的体面人了。接着,从前学生的竭力推荐,让乔伊获得了在纽约最好的爵士乐俱乐部的演出机会。即将走上巅峰的乔伊老师却因为忘乎所以和乐极生悲,掉下井坑,濒临死亡。

乔伊进入灵魂世界后,拒绝随着川流不息的魂灵大军一起,去代表永恒与安宁的“生之彼岸”,而是一路奔逃,阴差阳错掉落到了“生之来处”。这是一个梦幻、软糯、Q弹的生前灵魂培训基地,乔伊在那里遇见了友善和蔼的灵魂接引官以及电影的第二主角,一个极顽劣的灵魂“二十二”。

在这一奇妙旅程中,乔伊知道了每个灵魂宝宝都有一个优秀的亡魂培训导师,帮助他们找到专属的生命火花,然后自动生成一个地球通行证,最后前往地球投胎。

“22”在培养基地待了几千年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生命火花。无数名人导师穷尽办法,都没能让她对现实世界产生信服和向往,对各类名人名言、成功学和心灵鸡汤的密集轰炸,她更是完全免疫,所以一次次拒绝投胎,成为了灵魂世界的“钉子户”。无巧不成书,冒充为著名医生的乔伊误打误撞成为了22的培训导师。22不想做人,而乔伊非常想回去做人,两个灵魂一拍即合:乔伊帮22找到“火花”,22把地球通行证给乔伊,让他起死回生,代替22去地球。

乔伊努力了很久,都没有帮22找到生命火花,于是22带着乔伊去“忘我之境”找船长帮忙。在船长的帮助下,乔伊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肉身。不过由于乔伊的急躁,导致操作失误,22进入了乔伊的身体,而乔伊进入了一只肥猫的身体里。

于是,在乔伊猫的指引下,22借助乔伊的身体,真正体验了此前数千年时光,从导师嘴里和书本上描述的人类生活:拥挤的人群,破旧的地铁,黄色的出租车,带着肉香的披萨饼,红色的水果棒棒糖,对前途迷茫但最终坚持的女学生,地铁站里自弹自唱的乐手,留着哈登式大胡子的理发师,不理解儿子事业选择,却依然对他关怀体贴的乔伊母亲……她从寻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找到了数千年都找寻不得的生命火花,明白了最简单的生活,原来也可以如此有趣。

然而此时的乔伊急于换回身体,赶去演出。他与22发生争执,指责22根本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完全是靠着附体自己,喜欢了音乐,才找到了生命火花。22失落、伤心,把徽章扔给了乔伊,跑进“忘我之境”里,成为了困在执念中的怪物。拿到了徽章、顺利复活的乔伊,在俱乐部演出中大获成功,观众们掌声雷动,也被四重奏乐队认可,成为了乐队的正式钢琴师。

演奏结束后,乔伊怅然若失,没有得到成功的快乐。回到家中,乔伊忘情弹奏,进入“忘我之境”,在船长的帮助下,找到并拯救了困在执念中的22。乔伊和22经过一系列的冒险,终于都悟了,乔伊先牵起22的小手,亲自送她去地球投胎。然后坦然面对死亡,却被暖心的接引员帮助,获得了新生。再次复活的乔伊暗暗下定决心,以后的日子里,一定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好好享受自己平凡的人生!

大团圆的结局令人心安且欣喜,但故事情节还是引发了我的思考,我不喜欢讲大道理,也不会讲大道理。但依然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思绪萦绕在心头,不吐不快。

我思考的第一点:如何构建和谐舒服的亲子关系?特别是日渐衰老的父母与已经成人的子女之间应如何沟通。

影片中,乔伊猫带着占有他躯体的22找到母亲修补破损的演出西服。母子间有这样的对话:

妈妈:你还要这么做多久?你告诉我你会接受那份全职的工作。

乔伊猫:那不一样——

妈妈:新工作有养老金吗?有健康保险吗?没有对吧,那就没什么不一样。

乔伊猫对22说:好吧,我们可以从别的地方去买西装。我妈妈从来不知道我这辈子想干什么。

当22把乔伊的话复述出来,乔伊立刻紧张起来,让22给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们有过不愉快的时光,但你是对的。

22不管不顾,依照自己对乔伊的了解,说出了深埋于乔伊内心的话,所以有了下面的对话:

22:我不能对你坦率,因为我无论做什么,你似乎都不赞成。

妈妈:我知道你喜欢演奏。

22:那为什么除了教堂之外的演奏你什么都不喜欢呢?我终于得到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工作,而你却很沮丧。

妈妈:你没有看到作为一个音乐家对你父亲来说有多艰难,我不想看到你也那样挣扎。

22:所以爸爸可以追求他的梦想,而我不能?

妈妈:你爸爸有我,大多数时候,都是我靠这家店来支付账单,所以当我走了,谁来帮你支付账单?

22:我所想的只有音乐,从早上醒来的那一刻起,直到晚上我睡着的那一刻。

妈妈:你不能把梦想当早餐吃。

22:那我就不想吃了,这和我的事业无关,这是我活下去的理由。

妈妈:我知道你爸爸也是这么想的。

22:我只是害怕如果我今天死了,我的人生将一文不值。

母子四目相对、沉默良久,妈妈打开衣柜,拿出珍藏多年的乔伊父亲的毛料西装,张罗着给乔伊改成合身的演出服。眼前意想不到的一幕,令乔伊猫目瞪口呆,离开时,他真诚地说:谢谢你,妈妈!

每每读到以上对话,我都是感慨万千。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个像乔伊妈妈那样的父母呀!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操碎了心,辛苦劳碌不敢停歇。他们总是为孩子着想,希望自己的生活经验能帮助孩子少走弯路。而孩子们呢,讨厌父母的唠叨管束,厌烦父母的保守落伍,打着“父母不理解我”的旗号,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导致代沟越来越深,距离越来越远。即使有交流,也是敷衍的、阳奉阴违的表面服从。就像影片中的乔伊,如果没有22,他不会说出心里话,母子间不会相互理解,达成共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在默默远望、支持着自己的孩子。即使与孩子交锋,输的也永远是父母。

怎么和成年的孩子交流呢?在与女儿的无数次对话与冲突中,我得出了以下结论:一定要真诚,用恰当的方法袒露心声,多关心少说教,保持天天联系,知道彼此都健康平安;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态度,换位思考,想想自己年轻时与父母的碰撞,对父母的期待,努力接纳对方正确合理的想法;遇到见解相背,无需针锋相对,取舍折中,相互让步。若看法不一,各持己见,应保留各自的想法,先搁置不谈;做父母的要不断从孩子身上、从方方面面学习新事物,耐心地、润物细无声地把老经验传给孩子,争取做到取长补短,相互融合。

总之,孩子成年后,就是独立的个体,是社会人,父母要尊重他的想法,支持他的做法。即使走了弯路,也是他未来的财富。学会放手,是父母的必修课。

我思考的第二个点:人的一生该怎么过?梦想和现实该如何平衡?

大多数人从小都接受的是成功教育。什么是成功?简单一点说就达到心中所定下的目标。但如果好高骛远,目标过大呢?怎样才算成功?书本告诉我们:成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个人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并赋予个人相应的酬谢,如社会地位金钱房屋尊重等。二是自己承认自己的价值,从而充满自信,并获得幸福感,成就感。可是,现代人都去追求第一点,而忽略了后者的含义。事实上成功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通过完成心中的目标,而获得自信和成就感。咱们来看看《心灵奇旅》中的主人公是怎样诠释成功的。

1、类似乔伊的人群:乔伊属于那种志向远大的普通人,他把当全职音乐人当作自己的唯一目标。“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弹圣贤琴”的他,把音乐以外的功名利禄都当做过眼云烟,他一心痴迷梦想,常常陷入忘我状态,对身边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忽略了围绕在自己身边那些不起眼却十分珍贵的东西,比如饱含唠叨和关切的母爱、枯燥又不乏惊喜的教学等等。

乔伊认为,只有追求理想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而没有目标、没有理想的人生,毫无意义。他拼命追求音乐之外的附加价值(名声与财富),忘记音乐(本质)曾经带给他的快乐。所以,他人到中年,孑然一身,贫穷孤独迷茫,丝毫没品尝到生活的乐趣。

这让我想到了和女儿同龄的新一代们,他们拥有高智商、高学历,一心追寻远方的成功,看不到身边的小确幸。莫名地焦虑,为买不起房焦虑,为找不到好工作焦虑,为将来养不起孩子焦虑,为作为独生子女,父母未来的病老焦虑……生活仿佛只剩下了赚钱、赚钱,再赚钱。他们一边通宵达旦地工作,拼死拼活地创业,把升职加薪作为成功的标志。一边不停地抱怨工作的辛苦与乏味、生活的不易和无望,看不到生活的乐趣。

化身为猫的乔伊,终于看到了梦想以外的世界,他以前忽视的东西——一份美味的披萨,一个缓解焦虑的棒棒糖,一片随风而落的树叶,还有那久违的亲情与友情,以及他不喜欢的工作带来的小惊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能为不易的生活增添色彩。所以,梦想成真后的乔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乐,那么有成就感,于是他重新审视了过往的人生和生活,才开始意识到,曾以为求一片活水而不得的自己,实际上早已身处于整片海洋之中。

他终于明白了追求梦想、人生不留遗憾固然重要,但是享受活在当下的每一分钟,珍惜每一分钟去活着是更重要的。我特别希望像女儿那样的年轻人能找到当下的幸福,生活的乐趣,活的洒脱一点。

2、类似“22”的人群:灵魂学院的钉子户“22”,几千年的时间里遇到了像甘地、林肯、特蕾莎修女、哥白尼、穆罕默德阿里等名人导师,可以说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强大无比,但她对地球上的生活丝毫不感兴趣,且无限排斥,莫名恐惧,一直逃避。现代人中有多少个“22”呀,受了良好的教育,拥有了知识、能力,却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寻不着活着的意义。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做了调查研究: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这些特别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我们该拿现实生活中的“22”们怎么办呢?真希望他们像占用乔伊身体后的“22”那样,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火花”。如果实在找不到生活的真谛,就活在当下,活好每一分钟,用好每一份精力吧。

3、更加偏执的人群:主人公乔伊是执着追求梦想的人,但如果这种执着发展成一种执念,就会形成魔障。影片中也列举了这类偏执的人群,他们无法摆脱自己的焦虑和痴迷,最终迷失在滚滚红尘中,严重的甚至会自我了断,失去生命。

当然,影片也给我们呈现了许多平凡生活的普通人。

像乔伊的妈妈——一个独立坚韧的女性。靠一个缝纫店养活了一家人,给追求梦想的老公和儿子支付一个个账单;独自养大儿子,承受儿子在追梦路上的一次次滑铁卢;已年老还不敢退休,只为在有生之年还是儿子的依靠。从她身上,我们能看到现实中大多数母亲的影子,无私地为家庭、为孩子奉献着,踏踏实实地生活着。

像乔伊的邻居——一个乐观幽默的理发师。这位理发师博学多闻高情商,能够和每个客户聊得来。他说,自己的真正梦想是当兽医,可惜,培养一名兽医的成本比培养一名理发师要高得多。为了谋生,为了养家糊口,他放弃了手术刀,拿起了剃刀,而且拿得特别好。

看到这,我就感慨万千,现实生活中,能实现梦想的毕竟是少数呀。少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铁面无私的检察官,一度特别厌烦自己是老师,现在,我是一个快乐的很有成就感的老师。生活中,像理发师,想我一样的不甘平凡但不怕平凡的人很多,我们曾心怀理想,但不会为理想发疯,很快就与自己和解,与生活和解,过出了另一番天地。

像友善和蔼的灵魂接引官,他们会趁着审计官参加颁奖仪式的机会,帮乔伊蒙混过关,额外多获得一次新生机会,回到了人间。像兢兢业业的灵魂审计官,当他发现了乔伊这个亡灵的逃脱,导致死去的灵魂总数目,与到生之彼岸的灵魂总数目对不齐时,夸张地用从珠算到计算器的各种工具,翻了几十亿数据,才锁定了乔伊,捕捉了乔伊。他们又是芸芸众生中的另一类人,也是认真生活的平凡人。

经过几天的思考,我的怅然变成了释然,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乔伊”和“22”,但更多的是“妈妈”、“理发师”、“接引官”、“审计官”。“乔伊”和“22”们会在生活的毒打下,找到“火花”,学会生活,他们迟早会明白:这个世界是由凡人创造的,平凡的人生也是一种伟大。

《心灵奇旅》是这个寒冷冬日里的一簇火苗,为我平凡的生活添了一抹亮光。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