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曾说过:“每个人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有一个对于他最合宜的位置。一个位置对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标准不是看社会上有多少人争夺它,眼红它,而应该去问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看它们是否真正感到快乐。”杨绛的一生正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她用她的一生告诉我们优雅且平淡是人生最好的样子。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外界给了她颇多赞誉——坚韧、从容、睿智、宁静……;
为什么那么多人敬重杨绛,不只是她留下的作品,更多的是她的品质、她的修行,她对事物的见解。杨先生她出身名门世家,书香门第,然而却恰逢乱世,历尽坎坷,看遍世态炎凉。最落魄的时候,曾经被下放到偏僻的小山村,粗布麻衣,挨饿受冻,艰难劳作,但是这些从来都不曾消磨杨绛的意志与心态。哪怕经历了再多的不美好,她也依旧笑对人生,活得通透,活得淡然。我个人认为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一是优秀的家族基因,也就是现在说的家风;杨家世居无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杨荫杭曾是最早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之一,之后又成为上海著名的律师。母亲唐须荌则是一个大方贤惠,身上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同时也是一个有知识的传统女性。而杨氏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如杨荫榆、杨荫浏等人,要么从事于教育事业,要么献身于艺术届,也算得上一时之俊彦基于优秀的家族基因,才有其父杨荫杭独立、自律、清高和不向世俗低头的个性,塑造了杨绛不被名利所累的品行。二是良好的教育环境;杨荫杭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他曾明白地说过:“我的子女没有遗产,我只教育他们能自立。小学阶段,杨绛与姐姐曾就读于上海著名的教会学校——启明,开启了中西文化视野。后就读振华女校,校长和老师皆为名师,教科书采用外国最新版的教科书。为此,杨绛打下了坚实的中英文基础。东吴大学毕业后,杨绛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院。1935年杨绛随同钱钟书留学英法等国,在自由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滋养下,她的思想和个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也为今后的自由民主思想奠定了基础,家学渊源的辉光与中西文化的交相融照;
三是博览群书;杨绛和爱人钱钟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惜时如金,嗜书如命”,她百年的阅历,横跨两个世纪,经历三个朝代,人生的阅历和大量的阅读丰富了杨绛的人生视野和艺术源头,这亦是她的生命和创作不曾枯竭的底蕴所在。加之敏而好学、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杨绛的创作丰富、灵动,让人咀嚼不尽,常常生出无以名状的美感、神韵。无疑与她文化构成之丰富性、多样性、复杂性丝丝相关;正因为她“腹有诗书”,所以她才“气自华”,才使她安之若素,岁月静好!时间会消逝,岁月会流失,但我们经历的那些时光和记忆会定格,美好会永存。每个人不过是凡尘中的一粒微小的尘埃,在漂泊中寻找幸福的痕迹,或许会跌跌撞撞,但身在其间骤觉开开心心、简简单单是为极好,最美丽仍然是爱,相伴牵手才是最好,为此而不惧怕这一生的波折,始终牵手到老。”“生活里有所寄托,不失为一件幸福的事。或许是物,或许是人,或许是情感,无论是哪一种,都会因有所念想,岁月得以变得更加丰盈。”“杨绛先生百岁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盼望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如杨绛先生一般,在简朴的生活中,拥有高贵的灵魂。人生不易,在短暂的一生中,不忘初心,把好本心。(郭芹)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