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自由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18日语录文摘评论58 阅读2037字

逃避自由,光从这几个字来说,我就无法理解。现如今,人人都在说追求自由、向往自由,为什么会有人选择逃避自由?这也不由勾起了我对它的兴趣,引发了我对逃避自由的思考。

逃避自由是一种心理机制。弗洛姆融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与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独特理论视角,深入分析了人们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当人们渴望臣服以及贪求权力时,人们便会选择逃避自由。就如极权主义者,他们渴望征服世界、拥有控制他人的权力,他们便会传播逃避自由的思想,让更多的人臣服于他们。

逃避自由是一种真理追求吗?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有人坚信为反对压迫而死胜于无自由的生存,有人认为为捍卫自由而牺牲是不值得的。有人认为自由是一种内在的真理追求,可也有人把逃避自由当作内心的真理追求。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中提到极权主义者便把逃避自由当作内心的真理追求。例如:希特勒法西斯逃避自由,为的就是控制他人人权,巩固自己政权。追求真理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也是很多人追求真理的原因之一。人们追求的真理并不等于真正的真理,只是他们认识范围内的真理,认识又分正确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所以真理追求与真理是有区别的。

人们追求自由是矛盾的,而矛盾又是对立统一的。面对着压迫,人们渴望自由,拼命反抗,通过斗争的方式反抗权力者对他们的压迫,但在斗争胜利之后,人们往往又会面对新一轮的压迫。那些不惜用生命换来自由,但到头来又屈服于权力,他们的自由还是会受到限制,那他们的斗争又有何意义呢?所以说,绝对的自由是很难达到的,但获得相对的自由却很容易。

人生来就受着复杂社会的各种限制,但也从中获得了相对的自由。人的倾向,最美好的抑或最丑恶的,并非人性固定的生物部分,而是创造于人之外的社会,或满足或挫败这些与生俱来的嗜好,人性固然是社会历史进化的产物,但也有某些与生俱来的机制与规则。但是,社会不但具有压抑的功能,而且有创造的功能。社会为人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条件,所以人可以在这些条件下,自由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

个体进化与逃避自由。从孩子出生到长大,这个过程中孩子会进行个体进化,社会会对这种变化进行干预。教育便是社会有意识给儿童设置一些限制,限制他们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使他们沿着社会规定的方向发展。例如: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始终受到各种个性化的限制,在学校里,我们禁止穿着奇装异服,必须穿着统一的校服、禁止烫染头发,留着规定的头发等等。教育潜移默化的限制着我们的个性化发展。就算这样,仍然无法完全抑制人的个性化发展,因为人是有思考的,你可以短暂的抑制它的表面,但不能永远的抑制他内心的想法。

随着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人的人格也会不断完善,会更加渴望自由。但在个体化进程中,人也会丧失与别人的共性,让自己与他人越来越分离,这种日益加剧的分离可能导致寂寞的孤立,产生紧张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同时又制造了敌视与叛逆情绪。就好比在青春期时的我们,我们极度的渴望自由,当我们受到父母的约束时,我们便产生了叛逆的情绪,越是与他们所期望的背道而驰。但当我们越追求个性和自由,我们便会越觉得孤独,这种强烈的孤独感会一点一点消磨我们的个性,迫使我们逃避自由。

个性化的发展,会让我们与大多数人与众不同,但是,也拉远了我们与他人的距离,让我们更孤独。我们可以选择孤独,但我们同样需要拥有与他人和平相处和合作的能力。我们要意识到是我们选择孤独,不是被他人孤立而被迫孤独。往往很多被孤立的人,会固执地认为他是选择孤独的人,他拥有选择权,其实是他自己根本没有真正认清自己,他是被孤立的出来的。他总是把自己被孤立的事实误认为一种个性,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独行者。当你与一个人无法相处时,你可能是拥有自己的个性,但当你与其他人都无法相处,你就真的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有问题。生活在共同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拥有个性,但我们同样需要有适应共性的能力。你可以坚持你的个性(不是你误以为的个性),但你不能偏见地去看待别人对待生活的看法,不要把别人的共性看成平庸或无能,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况且掌握共性也是一种必要的能力。你拥有你的个性,但并不代表着你也同样拥有把握共性的能力。你所看不起的事情,可能就是你无法做到而逃避的事情。

社会中很难获得绝对的自由,从人类长久的历史进程来看,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相对自由之下,这也是人类在不断选择之后,做出的重要决定。因为人们通过斗争获得自由之后,又渴望屈服、逃避自由,他们会发现他们更适合生活在限制下的社会中,因为他们贪婪社会限制下的安全感、贪婪社会限制下的秩序、贪婪社会限制下财产的保护等等。人都是贪婪的,他们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益的方式生活。

《逃避自由》是一本哲学书籍,在看这本书时,我也真正感受到了哲学的魅力,这本书让我对自由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越自由也会越孤独)。以前自由对我来说很空泛,甚至被用来当作一种口号。如今,我对自由有了一个更加具体的认识——追求个性。从中也激发了我对追求个性、逃避自由的思考与反思,让我重新的认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