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月亮与六便士》,只能感叹自己平庸的头脑,还不如斯特里克兰的老婆洞明,她明白他不会回来了并很快就重拾了生活的信心。
读完全文也没有看到月亮与六便士的文字,在徐淳刚的译后记中看到,是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之前给毛姆《人性的枷锁》刊发一篇书评,称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菲利普•凯里和许多年轻人一样“为天上的月亮神魂颠倒,对脚下的六便士视而不见”毛姆喜欢这个说法,所以有了这个书名。
毫无疑问,斯特里克兰是本书中追逐月亮的人,但毛姆描写的让人反而喜欢不起来,斯特里克兰的突然离开,没有人理解。不像释迦牟尼出家修道,是为了普渡众生。斯特里克兰只是为了画画,为了画画必须弃妻与子女出走吗?可能他自己也无法解释清楚。
人到底有无必要追求这种精神,抖音上经常有外国人冒险的视频,评论都是“外国人少是有原因的”。一眼望到了尽头的人生,总是令人乏味,却是一个平凡的人所最想拥有的生活,如果这能令你满意。
文章中我的视角就像旁观者读者一样,好奇斯特里克兰的一生,谈论他的无情与自私,却无法真正理解,在斯特里克兰身上看到了一种异样的生命之光,顽强,耀眼。因为大部分只是道听途说,毛姆留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现实里就算高更这种蓝本也是少之又少,但并不妨碍我们想象。
我怀疑人有无灵魂,所以对真正的自由也保持怀疑,可能想象力才是真正的自由,在梦中是自由的,现实中走到哪里都有枷锁。
生命的意义难以捉摸,随波逐流就有点浪费生命,人生应有所追求,你所追求的就是你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意义都是自己赋予的。我们不需要像斯特里克兰一样与世隔绝,热爱生活才能享受生活。不疯魔不成活,我们可能没有斯特里克兰这种机会,但不妨碍我们选择自己的生活。
斯特里克兰最后的作品应该就是高更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生命的最后一问,斯特里克兰已经在绘画中找到了答案,我却还没有思考。最重要的也不是答案,过程可能更重要,电视剧《装台》里八叔修五福就很好,不论修没修到,整个过程还是非常有意义。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