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在平常,我是不会去看《乡土中国》这样的社会学读物的,如果一定要看,也只是观其大略,不会字斟句酌,因为我对社会学并不熟悉,也不是我研究的范畴,故而一直在视野之外。
因为前阵子看导师推荐的论文,对于质性研究、量化研究和叙事研究等研究方法掌握的不够到位,老师又推荐我读《乡土中国》,以便加深对质性研究的深入理解。
买来书一看作者是费孝通所著,就像是得了保障似的认定这是一本好书。读高中时,清晰的记着老师在讲台上讲费孝通先生关于中国人口问题的见解,当时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力。从此费孝通三个字对我而言就意味着权威,至少在社会学研究方面。
拿到书,起初还担心自己读不懂,谁知虽然是一篇篇作者课堂上的讲义,但是读起来居然很过瘾。诚如作者所言,所有章节皆是自己在大学任教时,觉得通用的教材要么落后于时代发展,要么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再或者不够全面,所以一方面结合自己所学,另一方面结合自己的研究,自己编写讲义,在课堂上和青年学生交流切磋,结果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这本书读的过程并不顺利,一则是社会学对我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以前从未涉猎,也从来没有对自己所处的乡村有过深入的思考,所以读起来,破费脑筋,因为我需要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进行印证。还有时候,文中所著的观点需要我我花费很多时间去思考,感觉自己对于现象只是司空见惯的一种接受,而从去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刻内涵。对于或大或小的变化,我也只是变化中的一员,同样缺乏对变化的深思。
正如费老所说,这本书是一种尝试,尝试回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书从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家族、男女有别、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地缘与血缘、名实的分离、从欲望到需要等方面展开叙述,生动全面地展现了乡土中国的面貌。
所有的问题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维系着私人道德、男女有别以及无讼和无为政治。
在本书中,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张网络中包含着乡土民众的行为规范、行为者的信念和社会的制裁。在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有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即便是国家的法律和道德也会因为关系的影响而产生响应程度上的伸缩。简单举例:一些痛骂贪官污吏的人,遇到自己父亲贪污是,不但不骂,而且代为讳隐,更甚的,还可以向父亲贪污得来的钱,同时骂别人贪污。等到自己贪污时,还可以“能干”两字来自解。这在差序社会里可以不觉得是矛盾,因为在这种社会中,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一定要问清了,对象是谁,和自己是什么关系后们才能确定拿出什么标准来。
因为亲亲相隐,家族以及熟人效应,所以乡村社会中的事情判断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所以好的感情会在格外放大,不好的事件也会无限放大。青年人更愿意到大城市去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要摆脱乡村存在的庞大的差序格局,寻找机会的均等与参与的公平。
作为一名女性,很多时候谈感受的时候多,理性思考的时候少,所以在生活中难免出现鸡同鸭讲,火星地球之碰撞。其实,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缺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对男性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思考方式缺乏认知。男性和女性的相处方式是求同存异,从恋爱时期的冒险到一起生活时对家庭的组建,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但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合。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统的感情定向偏向于同性方面发展。男女之间的鸿沟由此形成,由于经济水平低下,收入有限,而困扰农村人的人情世故支出和农业投入,让他们不得不凭借劳动和汗水增加收入,再加上生儿育女所耗费的巨大支出和体力透支,让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探究感情,这是现代人普遍认为父母之间情感简单纯粹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当代人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农业耕种机器的运用导致生产效率提升以及文化水平的提高,男女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都有对自我的完善的需要,对伴侣的情感关怀需求也更加强烈。正是因为这种巨大的变化,让我对乡土变迁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至于无讼和无为政治,这一点我的体会更加深刻。在小的时候,经常看到族人因为一个问题的争执而寻求族中的权威人士——族长出面解决。而充当族长的一般是家庭比较兴旺或者是出生序列为老大的人承担。所以乡村所发生的争端一般都能够相对平安无事的化解。
这本书中所有的问题中我最陌生的地方就是无为政治,其实,之前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政治,政治在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是随着参加工作的时间以及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事情,让我对政治有了新的认识。庞大的国家机器想要有条不紊地运转下去,需要政治干预,有效推动各项政策的运行。但是由于无为政治的因素,加之乡村手工业发展滞后,整个中国的发展都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无论是在乡村生活的村民还是脱离乡村到城市生活的公务员群体,只要还享受着乡村产出的供给,就不能脱离了“土”。只要整个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不起来,规模效应不能够使更多民众受惠,那进步就有限。
整本书读完,我对自己成长起来的乡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目前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费孝通先生作为一代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专家,其深入透彻的观察以及对现象背后本质的探究值得我辈学习。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