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得空,在豆瓣查寻高分电视剧时,看到了《天道》这部豆瓣评分高达9.2的电视剧,看完之后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于是买来对应的原版长篇小说《遥远的救世主》一鼓作气看完了。同事说:看完一部作品,应该留出一个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自己收获了什么,然后再去输入其他作品。我深表认同,觉得此阶段再能写点东西,以输出的方式加深理解是为锦上添花。看完此书,我有思想冲击过大,无从下手笔之感。里面很多概念与想法我闻所未闻,思所未思。何为天道?借书中一语来解答:“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个人理解为:其实世上并没有神,所谓的神就是道,道就是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一切本来就是如此。大家都明白只有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的救世主,可如何做自己的救世主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本人对《遥远的救世主》一书的解读与感受。
(一)何为高人的思维方式?
(二)何为文化属性?何为弱势文化?何为强势文化?
(三)从亚文、欧阳雪与冯世杰三人身上能学到什么?
(四)丁元英与小丹的神仙爱情是如何维持的?
(五)本书的金句与启发
(一)何为高人的思维模式?
不管是读一本书还是求学深造,收获具体的知识仅仅是获取业务能力,其对一个人思维模式的塑造才是根深蒂固、受益终身的,即量变与质变之别。看完这部作品后,我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感受就是丁元英也太厉害了,都想成为丁元英这样的人——知识渊博、出口成章、阅历丰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丁元英就是本书中的高人之一,他的思维方式是“颠倒”、“倒行逆施”,意思就是把大多数人颠倒的真相再颠倒回来做事,我的理解是以果导因,即看透事物的结果之后,决定过程的处理方式。
书中/剧中丁“倒行逆施”的思维方式非常明显。其一,丁元英父亲病重,很可能变成植物人,得知现状的丁元英问了医生一句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话:“怎么才能让我父亲死?”这还不算完,回到家里和家人商讨接下来父亲的事情怎么处理的时候,丁元英又说:“如果我孝顺的口碑,要以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代价,那我就真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东西了。”其二,丁元英的前妻曾评价他:他永远都不会跟你吵架,他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居高临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于跟你讲道理。其三,混沌摊大嫂收他两次钱,他不计较;拉面店老板挤兑他不工作,他不言语。其四,在公园看芮小丹跳街舞的时候被情侣挤走抢占椅子,他连看都不看对方一眼。其五,接到小丹决定赴险时的最后一个电话,他一字未劝。他以这样的思维方式对待所有事情,看透了结果,所以他不那么在意过程,换言之,如果某件事情的结果已成定局,再去挣扎也只是徒劳。这样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一定认知基础之上的,也是绝对理智的,但是缺少些许感性或者说是道德。至于我们如何选择,权在个人如何衡量。
(二)何为文化属性?何为弱势文化?何为强势文化?
当我在书中看到“文化属性”、“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等词时,第一反应是去查名词解释,好奇到底什么样的文化是“强势文化”,思考中国目前的主流文化是什么?中国目前的主流文化属于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整部作品以这几个关键词为核心思想贯穿全书,表达对弱势文化造就的弱者的怜悯与无奈和对强势文化的推崇与肯定。
丁元英认为:“主无处不在,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主,就是文化属性。”那么文化属性重要吗?丁的回答是:“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眼中的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我认为,通俗来说,“强势文化”就是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自强不息,做自己的救世主;“弱势文化”就是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这个“别人”就是作者笔下的救世主。王庙村是典型的地少人多,属于贫困县中的贫困村,就这么样的一个贫困村里竟然还有一个教堂,以及一群虔诚的基督教徒,不是自强自立谋出路,而是等待救世主。
我国古代主流文化主要是秦时的法治和汉及汉以后的儒家文化,中国目前的主流文化应是马克思主义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中国当下主流文化是强势文化,必定造就强者,事实也验证了中国愈来愈强。需要注意的是,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我们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进步。
(三)从亚文、欧阳雪与冯世杰三人身上能学到什么?
亚文,一个典型的精明干练、眼光独到的职场女强人形象。
从亚文将丁元英安排到自己朋友身边开始,我就觉得她不是个简单的人。丁元英将亚文解雇后,亚文为了不断绝与这位大神的关系,将丁元英安排到自己好友小丹身边开始。最后也因为这一安排,促使她从打工人一跃成为了格律诗公司的大股东、总经理。最开始托付小丹照顾丁元英时,亚文有两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其一是:不能让这条线断了,得有个什么事还能牵挂着。你在古城尽点地主之谊顺理成章,你们不是雇佣关系,关照多少都是人情。我办完这个差事就跟他搭不上话了,但我和你是朋友,你关照他,人情是记在我账上,关照他就是给我帮忙。其二是: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就已经够了。为什么亚文这个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普通湖北农村姑娘能成功?就在于她会借力,能看到别人的价值并为己所用,且眼光独到,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随缘惜缘不攀缘)。后来与小丹见面,她说的一句话,也能很好证明这点——丁元英这种人只能定位在熟人或者朋友的位置上有意义,距离再近这点价值就毁了。
欧阳雪是七八十年代不畏艰苦,勇敢果强创业者的典型代表。
她没文化,没知识,却聪明睿智,白手起家,从摆摊干起,直至成为酒店老板,实现阶级跨越。欧阳雪常说:公司的事我不管,也不会打理,我就守着我的餐馆。从她身上我们能学习到的便是自我认识清晰,深谙“人永远无法赚认知以外的钱”之理。
冯世杰是一个淳朴善良,心怀感恩农村人的典型代表。
如果说冯比亚文差在哪里,就是知识文化和眼界。他身上值得学习的就是淳朴善良,心系村民,且是个明白人,会借力,他一眼就能认定丁的不简单,对自己会有价值。
(四)丁元英与小丹的神仙爱情是如何维持的?
说起丁与小丹的爱情,以神仙爱情形容不为过。天国女人肉体的交融与极致的灵魂碰撞。以两人的阅历与思想来看,两人本该是两条永不相见的平行线,因为肖亚文,因为古城,因为音乐,因为性格魅力,两人才“阴错阳差”的相识相知。从剧情发展来看,如果小丹没有牺牲,他们可能就真的在柏林某别墅生活下去了。
三观相差巨大的两个人阴差阳错走到一起,感情为何还维持得挺好?这就是丁与小丹的智慧,从一开始小丹就认定自己与丁肯定走不长远,于是要了一个“神话”作为礼物,将丁这条平行线拉近了自己。因为小丹的一句话——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丁便借这个“神话”去启发小丹,送了她一个觉悟,促使其思想升华,并做出了辞职投身于传播强势文化的决定,这就很好的统一了世界观的问题,即解决了“站着对话的问题”。丁给小丹制定了一个可行的赚钱计划,让她有能力用“馒头”养着自己,这就很好的解决了价值观的问题。两个相爱的人,统一了价值观和世界观问题之后,自然可以携手走更远。
(五)本书的金句与启发
本书中很多话引人深思,受益匪浅,现摘抄如下,括号内为自己对那句话的理解或启发。
(1)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当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后,就成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2)这世上原本就没什么神话,所谓的神话不过是常人的思维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人们习惯将自己无法理解或者从未见过的东西神话、夸张化,比如外星人。)
(3)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
(4)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
(5)我也想挣大钱过好日子,但是如果我是为了挣大钱过好日子去当编剧,我既挣不来大钱也写不出好剧本。如果我的能力只能让我穷困潦倒,那穷困潦倒就是我的价值。(折射到自己,我不想单纯的因为钱和生存而去考博读博,那样即使考上了,我也写不出好文章。等哪天我想明白了再去做这件事,因为这在我看来不是可以敷衍的事。)
(6)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处。(人的本质就是物质与精神,先物质后精神是多数人的选择。)
(7)所谓明白人、高人,就是看破了事物表象后面的本质,道法自然,如来!
(8)人的法则是,一颗阴暗的心永远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这是人性。
(9)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10)生存法则很简单,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条线,能是一条线,两者的间距就是生存机会。
(11)想要干好事,记住两句话,别把自己太当人了,要吃人家吃不了的苦,受人家受不了的罪。
我们都知道只有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的救世主,可是愿意自己救自己,每日三省吾身,朝闻道夕死可矣的人有多少?正如很多人挂在嘴边的话——道理我都懂,可是懂是远远不够的。贪痴嗔太毒,酒色财气太诱惑人,修行是孤独的,也是一个人的。
我们需要认知的核心逻辑,就是认知自己,这样才能实事求是,如实观照地解决我们自身对应的问题,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照顾好自己,然后才能照顾更多的人。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认知,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遵循自然的法则,才能成为自己的救世主。(卢京顺)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