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剧作家彼得·汉德克获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所引发的争议正在持续发酵中。
包括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哈瑞·昆祖鲁(Hari Kunzru)、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iek)在内的众多作家、学者和知识分子感到愤怒,认为将这一殊荣授予一个“否认种族灭绝的人”为“可耻之举”,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后,汉德克自己的反应是“很惊讶”。据路透社报道,他对记者表示:“瑞典学院做出这样的决定非常勇敢……我感受到了一种奇怪的自由,我不知道,一种不真实的自由,就好像我是无辜的一样。”
彼得·汉德克会有这样的反应并不奇怪。在巴尔干战争期间,他的斯洛文尼亚血统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他曾否认塞尔维亚人的大屠杀,并将塞尔维亚的命运比作犹太人大屠杀——尽管他后来为他所说的“口误”道歉。2006年,汉德克还参加了前南斯拉夫领导人米洛舍维奇(Slobodan Miloevi)的葬礼,并发表了演说。
早在彼得·汉德克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的20年前,他就获得了另一个令人瞩目的头衔——1999年,英籍印度裔小说家萨尔曼·拉什迪在《卫报》报道中称其为“年度国际白痴”亚军,诟病于他对米洛舍维奇政权“慷慨激昂的辩护”。
10月10日,瑞典学院宣布汉德克为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后,拉什迪向《卫报》表示:“我今天没什么可补充的,但我依然坚持我当年的说辞。”
瑞典学院将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彼得·汉德克——并同时宣布2018年度获奖者为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这一决定,激起了全球的广泛批评,称其在两个方面违背了承诺。
首先,瑞典学院在前几天表示将减少“男性主导”和“欧洲中心”倾向的承诺被证明并没有兑现,因为它选出了两位欧洲作家,并且其中的托卡尔丘克只是120年来的第15位女性获奖者。其次,因性骚扰丑闻中止一年后,公众期待诺贝尔文学奖能选择在作品和政治上都值得赞颂的作家,以此消除它所遭受的争议。
“对于试图在丑闻后重振旗鼓的诺贝尔奖委员会来说,汉德克是一个令人不安的选择,”英籍印度裔小说家哈瑞·昆祖鲁说,“他是一名优秀的作家,但他在具备优异的洞察力的同时,也显示了惊人的道德失明。”
昆祖鲁表示,如果汉德克没有表明他对米洛舍维奇政权的支持,他是有资格得到诺贝尔奖的。他补充道:“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公共知识分子,面对政治领袖的冷漠和犬儒主义,他们能够为人权提供有力的捍卫。而汉德克不是这样的人。”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