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写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小说描写了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
《边城》成书于1931年,这一年,中国内地社会动荡不安,同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反观《边城》,它的文字是鲜活的,处处是湿润透明的湘楚景色,处处是淳朴赤诚的风味人情。一个近似桃花源的湘西小城,保存着人间自然纯洁的爱,这就是先生带给我们他心中的“边城”。
在经历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后,先生毅然选择了湘西这片纯朴美丽的土地,这些温良率直的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一片一片的轻声述说着整个民族的悲哀,召唤我们炎黄子孙本性的良知,正是因为爱得深沉才孕育了这些带着哀思的文字。
《边城》中一切都是那样纯净自然,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然而最终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记忆里:天保与傩送一个身亡,一个出走,祖父也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死去,一个顺乎自然的爱情故事以悲剧告终。故事虽然用灰色的背景为翠翠的未来打上了一个省略号,以悲剧收场,但我却非常喜欢《边城》,喜欢《边城》里每一个善良朴实的角色。这就是生活,不管在过去还是现在,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着他本身的意义。生活中有忙碌、有欢笑、有甜美、有苦痛…或许我们一时找不到认识自己的机会,唯独心中不能缺少了信仰和追求。我热爱我的党,热爱我的共产主义信仰。拜读名人语录,学习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刻起,其实也在讲述了一个历史进程的伟大变迁。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浩瀚之林,崛起于中国人民对生活无限的向往。
文中的人都淡化了钱,爷爷摆渡不肯收钱,反而到处请人喝酒,买猪肉互相推钱,小镇里婚嫁自由,只要儿女们喜欢。即便是文中最有钱的顺顺,也是一个不十分在意钱的人,慷慨得很。而小镇里,有钱人家的儿子喜欢穷人家的姑娘,抛了门当户对的聘礼,要娶穷人家姑娘,也不是什么新闻。可见,边城,这样一个地方,是重义轻利的,不为商业气息所熏染变质。党的纪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必须自觉地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并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实行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所有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遵守党的纪律,党内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的纪律之上的特殊党员。先生的《边城》写的是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这是一个牵动人心的故事,但我不能说这是一个我喜欢的故事。在我看来,翠翠如果能跟爷爷或傩送表明自己的想法,悲剧就不会发生,遗憾也不会产生。我想,除了欣赏文章中主人公们的淳朴善良以外,我们也应该以他们作为教训。无论什么事情,机会是由自己把握的,消极的等待只会让自己陷入自己遗憾或悲剧。
故事的开始与结束都围绕着小溪,因此,小溪也有了另外一层含义。它孕育了勤劳的茶峒人民,也让渡船这一线索变得自然。小溪是水的代名词,而“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生活的归宿。从事水利行业,让我在“水”的事业中探索未知、收获知识。感谢党和人民,也感谢这份事业,让我为是一个水利人而骄傲。
或许现在看来,我国的水利建设体系还达不到先生在文章中描绘的那般:那清澈见底的河流,那凭水依山的小城,那河街上的吊脚楼,那攀引缆索的渡船,那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那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但中国水利是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化的结合,未来人工智能的管理理念,这一切都是为了建设我们心中的那个“边城”。
这座边城,是当下社会人们心中的“梦”,也是我心中的“中国梦”。梦就一定会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刻,我愿用我的后半生奉献与我国的水利事业,为祖国的建设尽绵薄之力。(童利成)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