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还能出大作家吗?江苏文坛研讨“庞氏疼痛”

征文网 2019年10月6日文学快讯评论2,687 阅读3813字

“这些年在县城写小说的人越来越少了……”作家庞余亮给公号写过一篇文章,这是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江苏作协近日在南京举办庞余亮作品研讨会,作为一个呆在老家创作了30年的人来说,作家和中国行政地理之间的关系也在会上屡次被提及。

与庞余亮的写作不同的是,如今文坛有一种“小镇青年”现象,他们虽然将写作的地理位置放在县城,但却缺少对生活的诚意,也缺少对于所谓小镇现实主义一种精确的及物把握,沦为伪修辞伪抒情。

读完“哗啦一下”

他的写作充满泥土气息

庞余亮在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诗歌、儿童文学等各个文学体裁上都创作颇丰,是个全科作家。

江苏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汪兴国认为,庞余亮的文学写作是亲和的、接地气的、充满着泥土气息的,对家乡、对生活、对人的关注与热爱构成了庞余亮文学书写的永动力,基层的生活给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厚的文学滋养。“这种扎根社会、扎根生活的文学定力是必需的,但在当今这个浮躁、变动不居的社会也是非常难得的,在此也要向庞余亮致以敬意。”

汪兴国表示,“一直以来,江苏作协都十分重视文学的传承和文学队伍的建设,除了‘文学苏军’领军人物、‘文学苏军’新方阵、江苏文学新秀之外,还有一批在自己的文学园地里默默耕耘的中年作家,他们不卑不亢,不疾不徐,将自己的精力全力投注于自己的文学花园,他们构成了江苏文学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江苏文学独特坚实的存在,他们是江苏文学重要的贡献者和传承人。”

庞余亮的创作是从1986年发表诗歌处女作开始,在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罗振亚看来,无论体裁如何变化,诗都是庞余亮创作的策源地。

鲁迅文学奖得主、诗人胡弦用“哗啦一下”来形容庞余亮诗歌带给人的冲击力,在他看来丰厚的情感是庞余亮创作最大的宝藏。“余亮《比目鱼》给我印象很深,应该是中国当代诗歌领域一个很重要的作品。余亮作品为什么让我觉得特别感动,到这两年我才想明白,余亮是一个情感机器上掉落的零件,我觉得一个诗人看生活,有时候流泪的时候看得更清楚。”胡弦认为,从90年代开始在诗歌的创作中,叙述性的写作占了上风,有人觉得抒情没有那么重要,其实不是,怎么样在现代的写作方面恢复一个诗人抒情尊严,很重要。“乡愁这个词如今烂大街了,造成了很多陷阱随时掉进去,但是庞余亮从当初到现在都是很天然一个,他就不会陷进去。”

南师大教授何平则认为,庞余亮首先是一个散文家,“这个散文并不是一个文体意义上的散文,我认为是一个他作为一个写作者身份意义上的散文家。”何平说庞余亮与他都有共同的背景。“余亮跟我一样,我们讲话都是有乡言的,我们是把故乡随身携带这样一些人。”何平表示,从这个散文角度再看庞余亮的小说创作,特别是他的短篇小说,“庞余亮是以诗意语言,直面生活的烦俗乃至残酷。”

儿童文学作家祁智说,庞余亮是一个懂得向生活索取材料的人,“他的作品很好看,他有很多生活的素材,比如像儿童文学。他是懂得内心坚守童真的一个人,这个无论是与大人接触,还是与孩子接触,都能够真实真切流露出来,非常了不起。他是一个懂得在语言上保持敏锐的人,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散文,都非常敏锐。”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