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大脑对于那些不开心的、痛苦的事情,总是会有选择的淡化乃至遗忘,这是天生的自我保护机制。然而,有一些人和事,却应该永远铭记在心,永远不被忘却。
周末,我坐在图书馆巨大的玻璃幕墙旁,一切是那么的井然有序,整齐的书架、干净的桌椅,轻手轻脚取书的读者,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惬意的阅读,一如多年以来周末的闲暇时光,仿佛从未有过那长达几个月的闭馆。
中午,陪家人外出用餐,海底捞还是那么火爆,依然需要排号,街头门店的生意又开始活跃。在我生活的城市,年初那一场疫情的痕迹几乎完全从生活中消失,只有打开储物柜看到当初千方百计购得的防护用品时、乘坐公共交通被要求佩戴口罩时,才能回想起那曾经刻骨铭心的担忧与悲伤。
晚上,一家人准时坐在电脑前,怀着庄重的心情观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放的抗疫题材电视剧《最美逆行者》。
剧中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场景,让我想起了那段病毒肆虐的日子里,举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无数逆行者慷慨以赴、向死而生。
那些生于和平年代、成长于休明盛世的年轻人,那些上有白发双亲,下有稚龄幼童的中年人,那些不知疲倦拼搏在科技前沿的国之干城,在万家团圆之时毅然辞别亲人,奔赴与病毒抗争的前线战场,甘冒危险为民众筑起生命健康的城墙。这些人,这些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1月份刚听说武汉那边有不明原因肺炎传播时,并未引起我的重视,毕竟这个世界几乎年年都会有一些局部疫情。这些年,甲流、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等,虽然影响很大,但离我的生活毕竟还算远。
直到1月20日,钟老说这个病会人传人,我才略有一点担忧,然而我生活的城市离武汉尚有相当距离,抱着这样的侥幸心理,仍然没有停止年终各种亲朋聚餐。
待到23日听说本市开始口罩紧缺时,终于意识到这一次的情况与以往不同。整个春节期间,每天一睁眼就赶紧搜索疫情最新动态,家人之间的话题几乎全部是疫情进展,老人和我订好的行程一再改变直至取消,春节也未能和父母团聚。
小区开始管制,医务人员开始一批批奔赴前线,心揪的越来越紧,还带着对老同学们的担忧。
曾经,我也是一个医务工作者,至今仍有很多同学一直奋斗在医务工作一线,并且已经成长为中坚力量。
当初入校时的誓词言犹在耳,这一次疫情的考验下,在我看来他们都交了完美的答卷,没有愧对医务工作者的初心。
有几位同学疫情期间一直在发热门诊轮值,中间休息时住在单位宿舍,2个月没有回家看一眼家人,其中就有我学生时期的闺中密友,她的孩子还小,正是需要妈妈陪伴的年龄,然而单位往前线抽调几批人员后人手十分紧张,她主动要求去发热门诊轮值。
这期间她在防护用品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经手收治了几个新冠肺炎患者,我问她怕不怕,她很爽朗的说不怕,反正这段时间不会回家了,没什么好担心的。是的,在国家需要的时刻,对于一个医务工作者来说,自身的安危并没有那么重要。
随着疫情的发展,前线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大部分在一线的同学都递交了申请要求去前线。最终被抽调到前线的有几位男同学,每一个人去之前,我们在群里都唠唠叨叨的交代各种事项,提醒各种准备工作,然而哪有那么多准备时间,单位组织统一剃头、注射胸腺肽,也就一天时间就出发了。
每一个到了前线的同学报了平安后,就很少有时间回复我们的各种关心和问题,从他们零零碎碎的信息反馈了解到,他们在前线工作量极大,防护服紧缺的情况下一旦穿上就几个小时不能吃喝拉撒,自然是没办法吃午饭的,午饭只能和晚饭一起吃,还要时刻小心情绪濒临崩溃的病人突然爆发,值完班还要写病例及其他很多工作,每天都累到筋疲力尽。
近两个月不能回家,繁忙中难免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味道,其间一位同学想方设法找到了志愿者,把家乡味道的自热饭送给另外一位同学,聊解思乡之情。
然而他们反馈给我们的情绪是积极乐观的,情况在一天天好转,看到病人一批批出院很有成就感,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很得意的向我们炫耀,让我们紧绷的心渐渐放松下来。
大概过了50多天吧,有一天早上,一位前线的同学忽然说要回来了,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前线人手充足,他们终于可以去休养了。
虽然通过新闻播放、网络信息对疫情得到控制早有了解,然而听到这个消息依然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短短几个月,我们仿佛已经习惯了小区的管制,习惯了出门都要戴着口罩,习惯了各种娱乐场所的关闭状态,几乎忘记那不戴口罩自在呼吸的感觉,大型主题乐园里熙熙攘攘排队的感觉、一大家子一起去看电影、去外出就餐的感觉。
小区和单位健康码撤掉的那一天,心中感慨万千,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孕育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每逢危难终究能力挽狂澜,而不是像其他古老文明那般逐步消失于历史的长河?
因为我们的血脉中根植着家国情怀,每逢危急时刻,总有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普通人站出来,抛却个人得失荣辱、不计自身生命安全,逆流而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疫情的洗礼下举国上下众志成城,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再次得到极大提升。在《最美逆行者》播出的日子里,再次致敬那些逆行而上、保家卫国筑起了生命健康防线的英雄!(石槑)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