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半生缘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2月4日读后感评论68 阅读1445字

时间是个顽皮的孩子,它总是趁人不注意间溜走,同时偷走它喜欢的,被留下的总是一派时过境迁,可是那颗心怎能事过境迁,她还在等他的那颗心。

“她还等在那里吗?”连他自己都疑问了。多少年了,就算是最亲的人,十四年不见,也恍惚如陌,何况他和她的故事没有结局。不,不,是有结局的。只是这种结局有两种。她认为他因为姐姐的事看不起她,终向他的家族妥协了,他生气了,连一声道别也没有,寄出的信飘入大海。她灰心了,连那最后一根“想生命”的念想都断了,于是她向现实低头了,而他不知道。在他认为,她因为姐姐的事真的生气了,和豫瑾结婚了,迁到六安去了,连正式的道别也没有,寄出的信也飘入大海,于是他败给了身边的温柔,而她不知道。

多少时候,我们都败给了“不知道”。而这种不知道源于生命本身,我们只能对它抱以无奈。也有时候,因“不知道”而错过,因“不知道”而犯错,因“不知道”而抱怨,甚至因“不知道”而生恨,恨世界,很人生,很亲人,更甚者,恨自己,然而,人生是禅语,参透了就知道,无论你恨不恨,它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无奈这种结局。很无奈他们的悲剧。因为在局外,所以看得很清楚,我也会抱怨世均那性格上的温和,我也会佩服曼桢那份倔强。而他们呢,他们就如棋盘上的棋子,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横在他们之间的是太多的人、事。那种力量,让我们每个人在它面前都对等,一样无能为力。

一直相信缘分因果,有些事在初见的瞬间便是它的轨迹,偶尔的出轨,便是注定中最大的意外。不能说这意外是骇人的还是喜人的。但它终归给我们一种直观感——意外。它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不论是叔惠还是翠芝,意外来了就是来了,我们能做的是什么?是抱怨以前的种种,还是窃喜过往的云烟。突然想到达赖的两句话:“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念。”事实是没有“最好”。再试想,有了两个“最好”,那你的人生还剩下什么呢?是第三,无浪无风,平淡一生,这也是一种境界,对此,我并不否认,同时,我也很佩服那些人像个隐士,潜伏着力量。将至暮年,回往过去,支离破碎的记忆中连个完整的影子都无法去追忆牵念。不禁眼微红,泪两行。然后再把未满的悔写在青春的边上。所以,我想,世均和曼桢不曾后悔,彼此的生命中曾经有个他/她,那是一种念想,会维系着希望,他和她才能在绝望中,看到那么一点光,哪怕微弱都只有自己可见,足矣。

“所有的生命在陷身之前,不是不知道应该闪避应该逃离,可是在这样美丽的夜晚里啊,藏着一种渴望却绝不容许。”这是来自席慕容的《在黑暗的河流上》,是我最为喜欢的两句。因为这里有矛盾,是绝望与渴望的对立。人生就是这样,即使是曼露,她一方面对现实人生,现实家庭绝望透顶,另一方面有对爱情,亲情抱以热烈的渴望,犹如飞蛾扑火,灼烧了亲妹妹曼桢的幸福,同时又葬送了自己人性中的一点微光,我并不恨曼露,我同情她,那份同情甚至比对曼桢的还要多。因为她也曾挣扎过,只是夹于矛盾中的她未找到逃生的出口,与我们,也无刻不在寻找那个出口。

我一直认为,放弃跟断了念想是两码事,也许你要说我固执,但这是真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有时放弃是一种洒脱,与他人、于自己都是一种解脱。这种放弃没什么不好,相反,我很佩服他/她的洒脱,救赎自己灵魂的牢笼。是的。他放弃了她,和别人结合,她放弃了他,成为别人的新娘。但他或她都没有断了牵系彼此的念想。不然,一封尘封已久的信也不会让他心如波涛。不然,一个模糊的身影也不会让她心如刀绞。

未断的念想,彼此牵系半生,缘分注定,离去不离伤。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