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就是尊重过往,直面历史,尊重每个时代里努力生活的人们,尊重和记住那些为保存中国文脉,捍卫中国精神,写好中国故事,挺起中国脊梁的英雄们。
尊重历史,就是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尊重我们自己的文化内涵。在当今社会,充斥着太多假的东西,有着太多对历史的篡改和重新演绎,实在不该如此,一个人、一个国家,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走过怎样的路,又怎么能知晓将要往哪里去。由此想来,社会若如此,那么处于社会中的个人在精神上则是盲目虚弱的,灵魂上是缥缈无助的,因为我们没有认同感,这样即使我们身处所谓的盛世,最好的时代,也不能正常地抒写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个“人”字。尤其是在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我们当代青年更要睁眼看世界,去得到关于外部世界和自身的真实信息,而不是沉迷于小圈子里那些既往的成就,也不能紧紧满足于过去我们作为唯一一个延续不断的文明古国所积累的成果。
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囊括了那在历史上不经意的四天四夜,却是四百余人的一生,甚至是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无数人的缩影,是中华民族的伤痛,也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对这样的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就是在倾听无数英灵的诉说,感受他们的慷慨激昂,体会他们的枉自嗟叹,感受子弹穿胸,风吹衣襟。为国家沦陷、百姓生灵涂炭而撕心裂肺,而呼天抢地,还有一份黯然神伤。也仿佛看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豪迈,当然还有那份无奈和心酸……正因为保存着这份温情和敬意,就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也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诿于古人。
壮士殉国,吾辈自强,正如电影中所讲的那样,“汉室中兴待后生”,作为一名身处和平为时代主题的后生,吾辈当如习近平总书记新年贺词中对广大中青年鼓舞和鞭策的那样——“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深切体会到只有立足于本职工作,不断砥砺奋进方能不负韶华。作为刚走出校园步入工作岗位不久的一名移动基层工作者,希望自己如电影中临时参军的角色端午一样,受先辈先贤精神鼓舞,实现从0到1的转变,立足‘移动工匠’精神,为建设‘力量大厦’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在新时代国家对企业创新的要求下,在这种‘匠心’精神和公司企业文化的熏染下,在无数个移动工匠的带领下,我们一定会永攀高峰,再创新高。(朱天琪)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