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的压子 2022年2月4日原创文章评论131 阅读11120字

时至年关,春节欲至,对联也成了迫切需要的物资了,以前的姥爷便是远近闻名的对联好手,大家都愿意让他写字,这不,他又开始忙活了。右手握狼毫,左手开始搜寻着墨汁。

墨汁从姥爷手上的瓶中轻轻流出,不稠,不黏,不涩,墨得彻底,很不显眼,却又无法隐匿。藏于剑鞘却又露于剑锋,似他,那个曾经挽救过大明的人,那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奇人,那个纵穿古今的墨——于谦,当年正是因为他的隐与锋,才让大明得以延续,他承大统,护京师,拥代宗使得土木堡之变下的大明,仍能坚守,他的一生,在我看来分为两段,分别对应墨的两段,隐于王震,锋于土木。

很快墨便从瓶中流到了墨砚中,青砚黑墨,近看墨波荡漾,周围墨珠汇聚成一点而拢,又渐相聚,最后成一团,砚壁再无墨痕。观于此情,眼前不禁浮现出风起云涌。天色蒙尘,大地之上,日本侵略者任意践踏我辈之大好河山,中国的四万万同胞终是拧成一股绳,以开天之斧,击于黑暗中,终得晓雾没,霞光现,那墨的波便是日击来的余震,那墨的聚便是四万万同胞的同心,原本聚于墨壁的墨,在中心墨的感召之下,终是汇聚,这也正是中国军民终是于日本侵略之际可以团结,最终聚成一团,将侵略者赶出。

墨终聚,香从墨砚中涌出,厚重 悠远,在很多人看来墨是臭的,但他们又何曾知道自墨被发明,发现的那一刻至今。近几千年历史中,墨在积淀,千年的墨香正长留于中国人的文明之中,多少优秀名诗名画因墨而传承,而中华汉字的延续也不正由于墨吗?要是说“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所愿景的,那么墨便是那千年文明之孺子牛。“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千年来,作为成长的孩子,墨的始或许是来自味的臭,但它的终一定是香与悠。墨的留香如千年古国之茶,同为中国千年之物,茶清味悠香,沉淀着多少文人骚客的悲欢离合与多少中华所特有的传统。于我而言,见之于墨,顿思于茶,茶与墨竟实为一类,传承于中华之文化,悠,厚,香是它们的共同特点。

姥爷蘸墨于笔,轻挥笔杆,笔随即龙舞,墨轻轻附于宣纸,漫漫渗透着本就不厚的纸,留下了一行行绝美的龙蛇符号,着眼于宣纸上的墨符,突顿思中性笔之形,杆细长,辅之以一铁针,加一钢珠,实在是美的有限,记笔记时随笔于纸上,虽也顺滑,但却少了几分似墨笔的运笔之感,笔中油墨附于纸上,少了那一丝入木三分,笔虽仍有形,但似蚯蚁,全无气派,由此可见,中性笔之于人,无非在于书写,也就是浅薄且又仅剩的作用,其油墨空有其表,只是一层附着于纸上的字墨,全然少了字的那分大气。本来油墨就干 仅靠那一丝油来滑动。终是少了墨的那分流动,少了那份灵动,以及墨独特的形态美。

很快墨便消失,除有些许干于砚台外,全都见之于姥爷的联上,千年的墨浓在于那几个对联上,凝结了中国的千年,中华文明的千年,墨是悠的,隐的,香的……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