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知道了这部小说,找到后不间断看完了这部小说,第一感受是震撼,就像是那种突然的黑暗给你的感觉,或者是路边一小坑,不经意看一眼,结果发现是悬崖那种感觉。这一点来说,作者是才华横溢的,可以完美的调动读者的情绪。这转念一想,如果这种恐怖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会怎么样?所以情绪收起来,不免冷静下来分析,对果突然发现了作者的虚伪,顿感不吐不快。
文中的房思琪被描写成了聪明,美丽的形象,而另一个闺蜜却是相貌非常普通的,而闺蜜恰是相貌普通,反而免受了伤害。而施害者被描写成一个成功的精英教师,赋予了他名利与地位。拥有可以掩饰罪恶的身份与忽悠别人的资质。其实这是一种误导,作者在这里试图暗示强爆是有原因的,也在说聪明美丽如她,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罪恶?这是不对的,是要改正的,但怎么改才能还回一个清白无辜的13岁小女孩。后面引入了律师,说出了社会可以惩治罪行,但不能消除恶的影响。这种恶的伤害是绝对的,对受害者的影响是彻底的,让受害者没有了生活的勇气,最终走向死亡。
但事实上强暴与交通事故一样,这就是一种社会的意外,施暴者就像肇事的司机一样,可能是任何人,其实是不可预测的,受害者也可能是任何人,也是不可预测的,意外就是意外。而强调双方的所谓特质就是在否定意外本身。而否定了意外,就会让受害者陷入无尽的深渊无法自拔,因为你不能对没有道理的事情做出合理的解释。影响事件的可能有各种因素,但都是在影响发生的概率,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是百分之百的,所以把统计分析的概率因素,当做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是在赤裸裸的折磨受害者。因为明显只会把受害者导向一个方向,为什么是我?结果就是因为你是受害者,所以是你,这就是一个因果的死循环。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死循环,比如暴力,知道为什么打你吗?不知道?打你都不知道,你傻逼啊?、隔天还是,知道为什么打你吗?是因为我.........。狗屁,老子怎么会为这点破事打你?回家给父母说,同学打我,几个人都打我。为什么别人会打你,怎么不打别人呢?我..........、自己好好想想,要学会做人。你被打就是你被打的理由。怎么走出来呢,是要更强壮吗?打回去,用拳头争取自己的和平,那你还是没有走出暴力的循环,只是你在暴力游戏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你会始终在暴力的规则下,按暴力的逻辑行事,拳头硬的说了算,实力强的可以欺负实力弱的,看到强者时,不自觉的就处在防范状态。而当有一天看到一个弱小者不去欺负他时,就会觉得自己很仁慈。很多人是不是这样,如果你是成年人了,还是这样,说明还没有走出暴力的逻辑,你可以说这叫丛林法则,也可以说是什么其它的东西,但确定的是,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走不出这个逻辑。
那么上面了说了这么多,就是要说明人生的死循环有很多种,无论哪一种,降到个人身上,其实本质都是一种意外,但却是一种痛苦到需要一生去解决的问题。所以对个体来说,你在书上读到的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意外就是故事,但发生在你身上的,就是你的命运。所以上面所有的文字只为了说明一件事,意外!
在说作者的虚伪的时候,我首先明确一下成年人的意义。什么是成年人,可能有很多的定义,但在这里对成年人的定义是——决定生死。就是当你突然现自己可以决定生死的时候,不仅自己的生死,还有别人的生死。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就是发现了无论自己,还是别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都是脆弱的,所有鲜活的生命都是有可能戛然而止的。而作为成年人,是有足够多的方法与能力是做这件事情的,这种能力不光是外在的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强大,强大到可以正视,可以心平气和的去琢磨这个事情。就是死是大到不得了的事情,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突然发现,脑袋掉了也不过是碗大个疤,生死原来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哪有什么大事呢,哪有什么不可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呢?当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就是一名成年人了。但是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是有那么多让人发疯的糟心事,有些问题可能就是解决不了的,长得比较丑,个头比较矮,能力比料差,情商特别低.......。这时就会发现,苟活其实是成年人必备的技能。那么苟活到什么时候呢,直到有一件事,你认为值得用生命去做,值得用生命去完成,就会为之去拼命,去死,去完成自己的一生。
当作者受到伤害时她还不是一个成年人,但当她在写作时,已经明显是一个成年人了,作为成年人再回头看自己的问题的,其实就有一种成年人的思维了。她是怎么选择的呢,写作,把这件事写成一部文学作品。对于这样一部作品,会吸引到什么的人呢?大概率会是心灵受过伤害的人,只有相似的经历才更容易产生同情心。那么面对这样的读者,作者构建了一个怎么样的世界呢?反观文中的三个受害者,无知而愚蠢反而受伤害更小。文中的成年人,受伤害最深的是伊纹,其次是毛毛,因为他们善良,聪明,敏感。而可以成功避免伤害的张太太,是明知钱家是深坑,坚决不让自己女儿入坑,反手却把伊纹推进坑里,而张太太是整个文中是完满的结局了。作者在说什么呢?虚伪奸诈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的很好,麻木的人才能在社会中得以生存,试看大楼里最后的聚餐。而对心灵受过伤害的读者,说罪恶不只是有力量,还可以活的很好,就算要生存,也要与罪恶共存,麻木的生活着。而美丽聪明善良的人只是受到伤害与折磨,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不公平,不接受。作者说这样的话,对心理受过伤害的读者,会引起多少的共鸣,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她做为一个成年人会不清楚吗?那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就是什么事情是作者付出生命都要去做的呢?那就是去否认生命的平等与虚无。什么是生命的平等与虚无呢?那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人与人之间——智与愚,美与丑,成与败,善与恶,虽然人与人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却都是平等而虚无的众生相。所以不论是执念于自己的痛苦还是快乐,那都不过是自己的一层底色,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就是要压在心底的一个心魔。
作为成年人,面对心灵受过伤的读者,应该告诉他们人生的真相。智与愚同样有力量,不然为什么它们能共存到现在呢?美与丑同样都是生命个体的娇娇者,不然物竞天择,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选择。成与败同样有价值,他们本就是平凡生命中安慰寂寞的一点彩头。善与恶同样值得珍重,无论善恶你的生命都不会因之增减几分,珍重自己的生命却是人生永恒的课题。
所以人生可以是平等而虚无,但不要被一时的幻想迷惑了双眼,人的一生就是自己写给自己的一篇日记,以自己为笔,以天地万物为纸。如果像作者那样,受到伤害后就认为人生彻底摧毁,无可挽回,那么无可挽回的是什么呢?不过是自己对完美的一场虚妄,其实人生是什么,生活什么,是需要自己用生命去体会的。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