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看书的内容的时候,我一直以为这本书是关于人性的险恶类似的书,翻开看了前言才知道原来是一本小说,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来自木匠家庭的一位青年于连。于连可谓青年才俊,精明能干,他一边对贵族人的轻蔑,一边又想挤入他们的行列。
他首先到市长家里做家庭教师,后来他和市长的夫人有了私情,虽然书中的前言总结说他对市长夫人没有感情,只是处于自己自私的占有欲,但是在我看来,也许他刚开始确实是这种想法,随着和市长夫人的深入接触,他也许有那么一段时间是真的喜欢这位夫人的,他曾想为这位夫人放下自己的清高,放下自己的那可怜的自尊心。只是造化弄人,他们的私情终于还是被市长发现了,于连不得不离开市长家,到了巴黎伯爵的家里做私人秘书。在伯爵家里,伯爵的女儿渐渐对于连产生了好感。伯爵的女儿清高,能言善辩,她讨厌那些追求她的青年,她活在自己英雄主义的幻想之中,所以她选择了于连,在我看来她选择于连只是处于她强烈的征服心里。从后来一段时间她对于连态度的忽冷忽热就可以看出。她在她的地位和于连做选择,最终她选择了于连,她选择于连也是她的征服欲和占有欲在作怪。她选择于连我觉得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于连最终摸清了她的性格,用他的方式来追求她。后来市长夫人和于连的事情被伯爵发现了,一气之下于连开枪想打死市长夫人。他最终入狱,在狱中的那段日子里,于连反复的思考自己。也许最后他才真正看清了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虽然市长夫人没有死,可他最终因为蓄意杀人而被判处死刑。
小说使用了大量的心里描写,描写了各个人物心里变化来表达人物的个性。对于连的心里描述尤其的多,于连自认为贵族的人低俗,粗俗不堪,只是因为他们的地位让他们高贵,他觉得自己才是那个高贵人,只是因为现实的条件把他排在贵族之外。于连痛恨贵族但是自己却想进入贵族这个阶层。这是一个多么矛盾的心理。就犹如我们平时说的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就是嫉妒。市长是一个粗俗不堪的人,好面子以及好胜的心里,让他一次又一次在和于连的斗争中以失败告终。虽然于连看不起市长,但是不得不说如果不是市长也许也不会有后来的于连。市长虽然粗俗不堪,但是他的地位和环境决定了他接触到的人。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其实也是一样的,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现在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寒门再难出学子“,这句话的隐喻就是环境决定了你的未来,也许有的人说内因决定外因,不能说内因不起作用了,只是说现在外因的影响也变的同样重要,在某些情况下也许外因更重要一些。在狱中的日子对于连的折磨,让他终于不再伪装自己,他一心求死,他不想被那些粗鄙的贵族嘲笑。文中虽然对父子关系描述的不是很多,但是在狱中父亲去探望于连的那段情节也许是最后的稻草。父亲最终关心的不是自己的儿子,他所关心的是自己的名声,以及于连的遗嘱。当父亲在狱中破口大骂时,于连只是说了三个字(我有钱),让父亲的大骂嘎然而止,然后父亲就盘算着如何分这些钱。父亲虽然冷漠,但是于连却获得了朋友间的友谊,从小说开始到小说结束,他的朋友富凯对他的忠诚不变,他去巴黎,富凯想方设法的去看他,他在狱中富凯也是接二连三的帮助他,到最后他的遗愿也是富凯帮他完成的。
看完最后的结局,感觉一阵悲伤由心而生,于连虽然清高,自命不凡,他用他最讨厌的行为想方设法的进入贵族阶层。但是在最后狱中的日子他不想再伪善,不想再苟且,他宁愿死也不要向贵族屈服。如果于连踏踏实实的用自己的才能一步一步的向前走,不久的将来他肯定也是一代才俊,只是他用错了方式。最后地位的快速提升,让他自己飘飘然。当这些热情褪去之后,他才最终认清了自己。人生就是这样,现在的每一步都决定了以后的方向,不要虚度自己的光阴,到最后人生尽头时才回头,那时候就为时已晚也。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