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全球化的初衷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整体的生活水平,那么在几十年的推行过程中由于各国分配政策的差异,导致了受益群体的巨大差别。如果按照各产业对于人力和智力的需求看来,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金字塔式的结构:即技术含量较低的农林木渔矿等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庞大,越往对于技术能力要求高的产业走,所需的人口越少,但是创造的价值越大。那么对于依赖自然资源出口获取发展资金的国家而言,怎么进行内部分配就变得很关键了。
“筷子文化圈”因为历来重视教育,所以在对于下一代的教育投入上自然是毫不吝啬的,顺理成章的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整体的现代知识水平就会上升,就具备了往更高层发展的能力。安定是社会发展的另外一块基石,而这些又都需要政府引导和带头投入,从根本上解决普通百姓生存的基本问题,比如粮食,饮用水,日常用电,通信网络,健康甚至退休保障等等。
今天回看中国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资源输出型国家转变为以机电等中端加工产品为主的国际贸易大国,不得不佩服中央政策的英明,特别是比较过同时期其它国家的状况之后。如德国总理默克尔说的“我们的成就都是依靠辛勤付出得来的”,我们已经打破了全球化发起人的预设了--发展中国家就是提供资源和进行初级加工的,没有能力也不需要发展高端产业。所以很自然的会有很多有资源优势的失败者开始反对甚至威胁退出全球化,而这种声音其实从全球化开始不久就已经存在了。
在一个由极少数“成年国家”和众多“青春叛逆期”国家组成的大班级里面,由一个智商捉急的“高富帅”带头闹分班,肯定会有很多小跟班的。自然也就对于逐渐恢复实力的“成年人”提出了挑战,不仅要继续努力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好,还得耐心辅导其它跟风的,毕竟“家和万事兴”。道理很简单,因为回顾过去的人类文明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相互交流从来都是主旋律,否则拥有吃货基因的我们无法尽情发挥,而其它国家也无法欣赏到“薄纱厨,轻羽扇”的东方美。
与玫瑰相伴的当然是刺--生物和思想的病毒。一次新冠疫情已经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命题作文摆上了台面,一开始几乎一边倒的跟着“高富帅”坐看“成年国家”的笑话,但是没想到“高富帅”自己活生生的活成了笑话,还是太年轻啊。伴随着这一笑话的是长期毒害全人类的“非我族类,其心必诛”的理念。殊不知今天势如水火的伊斯兰和基督教之间早期其实也是尽可能求同存异的(读读《丝绸之路》就知道了)。
占人类人口比例近两成的人口的正确活法为什么不可以成为选项之一呢?难道民主真的就是“只有我骂你的民主,没有你讲话的权利”?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多的“青春期国家”看清在“高富帅”控制下的国际经济机构的“说一套,做一套”的真面目,毕竟过去几十年交了学费的不在少数。而所有的学费都是以该国普通百姓的生存机会和质量为代价的。设想一下如果个人或家庭收入在十年之内下降一半,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呢?而如果发生在曾经雄居世界两强之一的国度会是怎样一副图景?作为吃瓜群众我们能够做什么呢?
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国家对于大的国际形势的判断是很精准的。也就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全球化一定会有波动,所以我们需要双循环驱动。(不要被最近的热词“内循环”带偏了,官方语言是双循环,只是内循环是第一次高调登场而已。之前的供给侧改革,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其实都是不同形式的内循环表达。)
毕竟作为全球最稳定的最大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以及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还有超过十亿人没有坐过飞机,没有出过国门,还有十几亿人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还有几亿人收入没有达到中产水平(按照有房有车能旅游的标准)。所以机会是巨大的,不盲目轻信各种带节奏的忽悠言论(特别是外媒唱了几十年的“中国崩溃论”,还有各种国际知名机构以及专家的评论,排名。
纵观能够接触到的各种渠道信息,外国人对于中国的研究真正客观公正全面的屈指可数,咋咋呼呼的倒是一大堆),扎扎实实的把内功练好,才能够在新的发展征程中继续前进。因为“除了胜利,我们无路可走”!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