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的日子本就易人深思,就像静夜的蝉鸣,半夜的雨声,总扰人清梦。倘若又在合适的情景读上这样一本富有深意的书,那愁绪便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总是重复着先人的经历(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发着先人早已发过的牢骚。你看那李杜诗篇,无不是在诉说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牢骚,我把此篇牢骚发得文艺些那就是又一遍佳作。且此时若将我整个人倒过来,以身为笔,头为笔尖,思绪为墨,定能写上厚厚一叠。
正如序言钱钟书,文末附录前老夫人杨绛《记钱钟书围城》中所言“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有考屁的人也当然不会错过索隐的机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看小说,何须注释呢。可是很多读者美队一本小说发生兴趣。就对作者也发生兴趣。这是庸俗之见。并把小说里的人物和情节当作真人真事。有的干脆把小说的主角是为作者本人。非要看下蛋的鸡才行。”这一特点亦如得了接触性枯草热的人,闲着无事去大英博物馆查阅因素。结果落了重症病人的下场。(参见凯杰罗姆意识流短篇小说《想象》)。一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与读者有共鸣,结合自身的经历有所感悟,又有了不同于作者的见解,以至于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点中外的读者意外地保持一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读者亦纷纷写信给作者,表示书中的布恩迪亚谱系一家子及其家人惊人的相似。尤其在对老一辈的描述更为相像。在某些精神特质方面。
读书时分,正值我人生失意之时,拜读此书令我感悟良多。全文脉络大体分为五个部分:
一、船甲上,方鸿渐生活懒散,留学四年带着假博士文凭归来。苏文纨大小姐有意勾搭方鸿渐。方鸿渐沉迷于鲍小姐的诱惑之中。引杨绛之言即“欲偿鲍鱼之私”。
二、方鸿渐婉拒苏文纨,倾心唐晓芙。二者互生情愫。深厚的感情终于不大不小的误会。哪怕谁先一步摆明问题也不会如此。杨绛言“唐晓芙是完美的,钱钟书不想其方鸿渐糟蹋。”。
三、方鸿渐与昔日情敌赵辛楣成为兄弟,共赴三闾大学受聘。同行有孙柔嘉,李梅亭,顾得谦,行程间无不有诸多趣事,当大家有着共同的目标一同前进时,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总是难忘的。
四、到达大学。即使大学,也免不了有权术斗争。是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三人作为知识分子,有着文人固有的傲气,不屑于此。自然败下阵来,落了他人口舌。以赵辛楣逃离,方鸿渐被辞退,孙柔嘉跟随离去结束。
五、方鸿渐一步步洛入孙柔嘉为其织好得情网中,二人潦草结婚。期间,二人矛盾不断,区别于小事观点,分歧于赵辛楣之上。两人矛盾在双方父母接触后进一步被激化,上升为两个家庭间矛盾,终在一日爆发。孙柔嘉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得方鸿渐突然想起远方赵辛楣发来的电报,心中又升起了新的希望。作者就此落笔。殊不知,等待的他只是另一座围城罢了。
围城二字起地极赋深意,“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于我而言,考公亦是围城,认为其是自己的理想圣所,实则也是另一座围城罢了。就如同方鸿渐一般,旧围城的崩溃是,仿佛又看到了新的希望。若不清楚自己真心所要,其的一生也只是不断地在围城间跳来跳去。静下心来,多问问自己,尝试着去解答人生的意义,去探索自己的人生哲学。
方鸿渐为人聪颖,能言善辩,有着读书人该有的样子,却本性懒散,荒废了学业。怀有志向,却深知自己的能力有限;想得人尊敬却不屑于权术斗争,落了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下场,落入孙柔嘉的婚姻陷阱后,更是被束缚得死死的,以及断了与唯一好友赵辛楣的联系。夹在两个家庭之间受气,被批:“就权当是为了这个家,拜托,你干点什么正事吧。”。我与主人公有诸多相似之处,遇事优柔寡断,同样踌躇不前,事业与感情尽皆不顺。每当我看着窗外思索着什么的时候,耳边总会有声音在说:“你整天板着脸杵在那儿,想啥呢?你倒是想出点什么没。”。我若心情尚佳,便辩驳几句;若心生烦躁,便不予理会,正如同方鸿渐的翻版。不知钱老写出此来,是否也经历过:过早背负了太大的责任,而被束缚了自由。
理论如辞典般厚实,实践如薄纸般干瘪。感悟再多,若真要实践起来,还是要掉进坑里去的。只有亲身经历,长期深思过,明白了人生的意义,才不会在围城中迷失自我,黯然神伤。人生在世,不求自己的决定多么明智,但愿对自己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不后悔。到时回过头来也能想起,当日在玩《英雄联盟》pick宝石骑士时的独白“我曾踏足山巅,亦曾跌落低谷,二者,都使我受益良多。”。
再次提点自己,考公亦是围城,切不可将其当作自己的理想去处。明白自己所想,然后一切才会有意义。手持阿拉冈之剑,朝心之所向,一往而前,就看看这风能吹到哪儿。(多读书,学着去表述,心中感概万千,表述出来却又是另一番景象。)
希望这疫情早日散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