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苏轼,你的,是哪首?
苏轼,想必是大家最喜欢的古代文学家之一,对于我,没有之一。用现在的话说,我是苏轼的忠实粉丝——铁粉。苏轼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造诣我不必多言,早年少不更事,读书时读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就激动不已,惊叹于这些千古绝句,于是毫无抵抗力地被圈粉。随着年岁增长,经历了一些人和事之后,回头再读这些诗句,如同陈年美酒一般越发隽永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于是,想进一步了解苏轼,仿佛命运的安排,恰在此时,遇到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读完之后我欣喜若狂,这是一本好书,我没有选错,林语堂先生和我一样喜欢苏轼!但他比我更懂苏轼。通过林先生的文字,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苏轼的人生百态,也更加喜欢苏轼,不仅是他的诗词,更是他这个人,他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让我敬佩让我欢喜,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想说——无穷丧,深深爱。
我们今天的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压力,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都在感慨生活不易,甚至扪心自问——人间到底值不值得?这是不是一个普遍“丧的时代”?很多人苦闷而抑郁地活着。但我相信,无论生活多么残酷与不堪,苏轼一定是那个最用力活着,开心过好每一天的人。
苏轼之丧无人不知,一颗赤诚忠心为国为民,怎奈口无遮拦仗义执言,得罪君臣无数可想而知,尤其是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仕途更是一落千丈,被一贬再贬,远至海南岛这等蛮荒之地。不要说仕途了,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保证,用苏轼自己的话说就是“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夏无寒泉……”
公元1097年,62岁的苏轼被贬海南。这是他人生第三次被贬,一次比一次远。在北宋,先皇有遗训,不许杀士大夫。但这样的流放,也是生不如死。数百位元祐大臣被打压,只有苏轼被贬得最远。
在海南岛,苏轼只能和当地人一样吃芋头喝白水作为饮食,很快就瘦骨伶仃。闷热多雨的气候让一切都发霉,也在蚕食着苏轼的身心意志。
最痛苦的,是没有书看。对于苏轼这样学富五车、嗜好读书的大文豪,找不到书看,无异于酷刑。苏轼就把随身带来的《陶渊明集》和《柳宗元文集》当作二友,翻来覆去地品读。
当地的县令张中欣赏苏轼,也算是苏轼当地唯一的朋友,看他没有地方住,就借官舍给他,还送酒送肉过来。然而,好景不长,小人当道,朝廷知道后,颇为震怒,把苏轼赶出官舍,还把张中革职查办了。
这简直是丧到极致,这么丧的人生,很容易把一个正常人逼向抑郁和苦闷的死胡同,但苏轼没有。他想到天地之大,人在其中,渺小不过像一只蝼蚁,没必要感慨天涯无路可走,生活苦不堪言。要找事情做,想到还有未完的书稿,苏轼又抖擞精神,鼓励自己“不能就此死去”。
他又快活起来。
在儋州,他发现了生蚝这种美味,激动得给儿子写信说:“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又千叮咛万嘱咐要儿子做好保密工作,不要让朝廷的小人们知道,否则会蜂拥跑来海南夺食。
没钱,苏轼就把酒具当了拿来换钱,独独留下一个荷叶杯,照样酌酒饮茶好不快活。
没有书,苏轼就写信向朋友借书。朋友托商船寄来一千多卷书,他激动不已,把书搬到家里,一一整理。当地人都来围观,苏轼便把自己的家变成公共图书馆,对外开放,与他们共享读书之乐。
苏轼和海南的黎族人打成一片,寻友访客,在黎族人中间载歌载舞,顶着西瓜到处走,穿着庄稼人的蓑衣和斗笠,被妇女儿童笑话也不生气。
还有许多的小事,都是苏轼在海南做过的。那是一个我们熟悉的、知足常乐的苏东坡。那样的苏东坡,我们曾在他被贬黄州、惠州的时候,也无数次见过。
苏轼不甘堕落,他还做了许多帮助当地经济、文化的好事。
他带头劝学,劝农,挖水井,让当地人喝上卫生的饮用水。如今,苏轼留下的一些水井仍在发挥着作用。
苏轼还兴办学校,给当地居民讲学,传播中原文化。
文章憎命达,在海南的困境中,苏轼写下很多传诵至今的美文佳句,但今天的人,读苏轼的文字,如果忽略了他经历的苦难,以及每次面对苦难时的行动,就失去了感受当下生活的真实诗意。
公元1100年,宋哲宗驾崩,宋徽宗赵佶继位,朝廷大赦天下。这年5月,65岁的苏轼得到诏命,他可以离开海南了。回到亲人身边不久,苏轼就去世了。离世前,他总结自己:“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苏轼三次被贬的地方,也是他人生中最落魄的三段经历。在常人看来,这都是“丧”,是“人间不值得”的证明。苏轼却认为,这是他生命中的顶点,是最宝贵的财富。
失落处,也就是成功处。明白了这点,也就明白了苏轼的魅力。今昔不是对比,而是映照和温暖。在映照中,苦难可以转化,痛苦可以释放和升华。
回顾苏轼的一生,想到自己身为教师,我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教书容易育人难,把学生育成什么样的人是成功的?什么样的人生是成功的?我们反复提到的“成功“二字,这是人们最渴望的,人们总是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追求成功,因此当今社会成功学泛滥,学校也不能幸免,我们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教学生追求成功以及如何成功,却从未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实际上也教过,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说到底还是成功。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对失败的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体会。
育人,育的是活人,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活着,再高一层就是活得开心,当然是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前提下,再高一层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能奉献社会、报效祖国、造福全人类那就更好了。
但生而为人,生活不易,我们要教学生如何生活,首先就是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再失败之后,面对极“丧”的人生,如何继续积极地生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学生王浩(化名),他学习成绩不好,但为了考大学,并不富裕的家庭还是支持他走艺术生这条路。可艺术生之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他的学习也不顺利,最终,专业统考没有通过,这意味着他不可能通过艺术这条路考大学,之前投入都白费了。他和我说这些情况时自己也完全意识到了,因此丧到了极点,可谓心灰意冷,一切努力都白费了。我只有聆听、安慰和鼓励。但他的一句话让我无法释怀,他擦干泪水,面无表情的轻声说了一句——“有时候我会想,这世界上没有我会不会更好一些……”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马上纠正了他的错误想法,事后又和他家人沟通了情况。晚上回家后,我久久不能释怀,他的那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
两天后的周末,我在家打理阳台上种植的盆栽,惊喜的发现芦荟开花了,这是难得一见的,我很激动,马上拍了照片,突然脑海想起了王浩,我就写了这样一段话
“之前不经意间发现文竹开花,今天又惊喜地发现在角落里默默无闻两年的芦荟开花,还有在我精心照料、百般折磨下顽强挺到现在的长寿花和蟹爪兰也争艳吐蕊,事实证明,活着就有希望。
生活或许也就是这样,没有常说的风雨之后见彩虹那般轰轰烈烈,更多的是平淡之中不期而遇的惊喜,这就足以惊艳时光,让人心头一暖。面对现实中那么多的不确定性,我们能确定的就是默默耕耘,静待花开。有付出,一定有收获,永不放弃!”
并配上拍摄的照片简单制作了几页ppt。周一上课,我说道:
“今天讲课前,老师给大家分享一点东西,是我的真实生活,也是我的真实体会,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说的时候我特意和王浩目光对视了一下。
接着,我播放ppt展示照片并读了我写的那段文字,王浩听的很认真,并且眼中泛着泪花。事情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之后王浩正常学习,参加高考。
高考结束后的一天,王浩特地找到我,提起那件事,说道:
“老师,真的谢谢你!那天你上课前说的那些话我知道是特意对我说的,我很感动,支撑我坚持到了最后,谢谢你!”
由苏轼的人生,想到我的教学经历,不禁感慨,生活起起落落,总会有不如意,让人灰心丧气的时候,但请记住,哀莫大于心死,无论多么丧,请大胆爱,越丧越要深深爱,爱自己,爱别人,爱一道菜,爱一阵风,爱一场雨,爱一首歌,爱一个人……
因为,这,就是生活。
无穷丧,深深爱。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