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拿起《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读罢觉得书中有一些我们做家长的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对于怎么与孩子交流、沟通的知识有感而发,想写一篇阅读些书的感悟和大家分享。
作者首先用自己的童年经历和自己教育孩子的经验来做对比,教导读者要坚持“情感引导”的方法。他列出了我们育儿的四个误区:
做一个控制性父母和放任型父母,前者是命令和威助,后者是无奈的摇头。两种方式都会使孩子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在中国控制性父母会更多一些,因为控制和惩罚简单直接而且有效。
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我们大人常常用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来否定孩子的感受,替孩子做判断。这会导致孩子长大后不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用外部激励和奖励的手段,绝大多数父母都会用这种方式,而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关注。
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甚至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用消极的后果惩罚孩子。
情感引导也就是通过情感引导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大量的情感类词汇,在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要用同理心和反映情感的方式和孩子去沟通。他才能够学会跟你用成人的方式来沟通。才能够变得善于体会自己和别人的感觉。作为父母不要只依赖于外部的激励,觉得那样能够快速的简单的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孩子内在动力的产生,让孩子长大以后极易对生活失去乐趣,做什么都没有动力。用消极的后果来惩罚孩子,实际上要用直接的后果来管束孩子,而不用消极的后果惩罚孩子。任何的事情和问题都是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的。
首先,我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里提出4大误区相信很多父母或多或少都经历过,我也一样,看了这本书感触颇多,教育孩子真不是个简单的事。当父母不是只有给孩子好的生活才是爱孩子,想要孩子优秀懂孩子的心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生命中到处都是考验,父母不可能事事代替也不是事事都对。作者对情感引导的定义,它是让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懂得自身情感的意义。能够识别和利用不同的情绪,并且能够进一步认识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变化。情感引导的本质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亲密的关系。
我们知道真正了解孩子是非常难得,父母经常是参杂了自己的主观意识,而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方式和态度也要不断的改变。我认为这几点很重要:
真正的了解孩子,包括孩子的性格、品质。在父母辈的教育中,做错事情就要受到惩罚,而在孩子的世界惩罚过后的情绪会对她未来或者现在造成伤害。我们在教育里总是期盼孩子听话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成长,却忽略孩子的天性,他们的世界玩儿是天性,乖巧听话其实是束缚。而我们做控制型父母孩子会制约,放任会变成不管。唯有看清孩子在事情本身中的情绪和感受,再去做情感引导。一个孩子的性格问题是可以追溯到父母那里去的,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应该是无条件的爱,不是忽视,不是恐吓,当然也不是溺爱。爱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要多用情感词汇。这里父母们就要做到温和而坚定。首先就是要温和,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失控,要不都管不住自己,还怎么帮助孩子呢?还要告诉孩子这不是惩罚,是设定的界限。这就是温柔的教导,适当的约束。同时,还是坚定的。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准确的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会觉得被理解和尊重,反而会情绪平复比较快。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觉用语言表达出来,慢慢尝试向情感引导这方面过度,帮助孩子认识、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用情感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他的情绪会得到释放和控制。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实践后发现真的比批评、怒吼效果好得多。所以作为父母要使出洪荒之力好好修炼呀!
让孩子自己选择。这样孩子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像书里说的一样,要允许孩子做自己。给孩子一些自己决策的空间,只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要否定他所有的要求。即使认为自己哪点不好还是要允许自己做自己。要给他思考和做决定的时间。不要让成年人的思维和限制让孩子成为别人的模样。同时,身边的家人在带孩子的过程中都给予自己的观点,就是情感引导。
教育孩子的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学习和改进。任何时候改善亲子关系都不晚,只要我们愿意行动起来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育儿即是育己,学会并运用这个方法,不仅仅能帮助孩子,更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孩子,我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是在不断尝试怎样能和你相处融洽,怎样能让你的童年快乐,怎样能让你茁壮成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坚强、合作、善于调节自己情绪的孩子,所以我们都要在孩子身边做到,父母的行为直接对孩子起到示范性的作用,正所谓身教大于言教。所以我们要陪伴。陪伴是父母给孩子心里种下一颗安全的种子,让孩子未来做什么事不自卑,不畏畏缩缩。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已经在情感上和社交能力上超越了你,我也坚信会有那一天。
孩子,爸爸会做你的玩具,永远……(孙超红)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