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杜甫活在当下,他有没有能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征文网 2019年7月6日文学快讯评论1,546 阅读11048字

当年鲁迅曾拒绝过诺贝尔提名,说自己不配之类的话,后来鲁迅1936年就去世了,也曾经有人假设,说要是鲁迅活到1949后会怎样,以他那性子,能在那么特殊的大环境下熬过去吗?

是选择独善其身,还是拿着不屈的笔杆子继续抒发心中的悲愤,不过可以想象,不论是哪一种,下场都是一样的惨。

说回杜甫,鲁迅是近代,还能参与一下诺贝尔奖,要是把杜甫也拉回来,他是否有这个实力呢?

如果换了个年代,杜甫是否能写出那些批判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的诗作呢?

其实想想也够呛,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华的朝代之一,它能衍生出一大批犹如百花争放的诗人的原因,主要是包容性极高,不管你是要写社会黑暗现实的、揭露当官的,甚至是讽刺皇帝生活的,统统随你便,就是这么包容。

所以杜甫能写出那么多深刻又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像《丽人行》、《石壕吏》等锋芒直指高层、批判国家政策的作品。

但换个时空,杜甫能写出是一回事,能不能被允许又是另一回事了,或许他还会因为写出不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作品而被封杀呢。

还有就是杜甫作为诗人,创作的体裁肯定就是诗歌了,这种属于中国的独特的文学形式,语音、语法、情趣、理念,外国人是很难理解的,是否能精准判定也是个问题。

就说咱们自己人学习的时候,还得靠着书里的翻译才能看懂呢,而且光明白意思还很浅显,其中的意境、韵味,虽然不敢全部确定,但我想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深刻体会到的。

看看现在古诗的英文翻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当代翻译大家许渊冲的翻译下是这样的:

So let us wish that man

will live long as he can!

Though miles apart,

we'll share the beauty she displays.

林语堂翻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是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Emmm,不管怎么看,还是感觉怪怪的,如果不能将中国这种独特的意趣和韵味翻译出来,无论多好的作品,也是不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最后再说一下诺贝尔的评奖制度,除了要提名外,还需要经历一段长时间的评选过程。

当初鲁迅拒绝的只是提名而已,后面的沈从文虽然提上了,但由于漫长的评选过程,最后沈从文都去世了,也没能及时颁奖,那一年的奖也就只好给了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了。

也就是说,除了自身的实力外,想得到诺贝尔奖,你还得保证命够硬,像杜甫这样只活了58个年头的,也是英年早逝。但总归来说,杜甫的实际地位和影响,不是一个区区的奖就能比的。

作者:硬核历史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