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4000字 读后感作文最新

征文网 2022年1月23日读后感评论97 阅读4303字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是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的故事形式,总结了与弗洛伊德、容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简称阿德勒心理学)。

身心灵作家张德芬评价这本书说:这是一部振奋人心又好读的心灵作品。看完之后,你绝对可以为你无意义的人生增添美丽色彩。

于是,在众多的推荐序下,将精神附在了青年的身上,并将其场景化,与哲人开启了漫长的谈话之旅。

【青年】

久闻先生大名,据说此地住着一位与众不同的哲人,提倡不容小觑的理想论——人可以改变世界、世界及其简单、人人能获得幸福。对我来说,先生这些论调我都无法接受。

所以,我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确认,哪怕是微小的不当之处也要给您纠正过来,不知是否打扰您了?

【哲人】

没有,欢迎之至,我自己也正期待着倾听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的心声以丰富学问呢。

我不是上面的青年,自然也提不出他的那些问题,但是我也有着同样的疑问,而且每一次的谈话结束之后,便觉得精神受到了洗礼。

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收获吧。

01

第一,是关于自卑感、自卑情结以及伙伴。

自卑感人人都有,而且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无论是追求优越性还是自卑感都不是病态,而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

什么是自卑情结呢?它是指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某种借口使用的状态,比如:因为学历低,所以无法成功;因为长得不漂亮,所以结不了婚,这种“因为有A,所以才做不到B”,其实是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了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和自己的朋友进行比较,或者你的父母可能会说:你看看你,人家的孩子都抱两了,你还没对象。诸如此类的比较数不胜数,心情简直和过山车一样的刺激。但是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比赛。有一个有趣的概念是这样描述的: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而所谓的“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筹的意思。

倘若意识到竞争或者是胜负,那就会产生自卑感,因为常拿自己与别人比,则会产生“优于这个、输于那个”之类的想法,而自卑情结或优越情结就会随之而生。而竞争的可怕之处则在于,即使不是败者,处于竞争中的人也会一刻不得安宁,而为了不成为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甚至不相信他人。之所以有很多人获得社会性的成功,但是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了竞争中,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

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就截然不同。不再把世界当成危险的存在,也不再活在不必要的猜忌当中,你眼中的世界就变成一个安全舒适的地方。人际关系的烦恼也会大大的减少。

那么如何做到呢?不要着急,请继续往下看。

02

第二,这是谁的课题。

我们为什么会把别人看成是“敌人”,而不是“伙伴“呢?那是因为勇气受挫的你在逃避人生的课题:交友、工作、爱的课题。

在职场上,大多数人并不讨厌工作本身,而是讨厌因为工作受到了他人的批评和指责,讨厌被贴上:“你没有能力”、“你不合适”等标签,更讨厌无可替代的我的尊严受到了伤害。

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如果不分清界线,而是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的话,就会变成粗暴地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区分是谁的课题最简单的方式是: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换句话来说就是:这件事,下决定和做的人是谁,那就是谁的课题。

而我们常常能够听到“我都是为了你好”这一类的话,听得多了,会产生抵抗的情绪,甚至有厌烦的、不耐烦、不舒服甚至愤怒的感受,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第一时间就帮助我们识别到,对方在以自己为中心,干涉着别人的课题,而“我都是为了你好”只是一种欺骗而已,所以我们才会奋起反抗。

我们可以把马带到河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倘若无视本人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强烈的反作用。

03

第三,何为自由。

书上说:有人认为你不好,那证明你活得自由,而获得幸福的勇气也包括“被讨厌的勇气”。

这让我想到了高一的一次班会上,一位英语学得很好、性格很开朗的同学在台上分享他学习英语的方法后,一位同学站起来问他:你的英文确实挺好的,可是我经常听到有同学说,你的性格挺让人讨厌的,对此你怎么看呢?他坚定的回答说:我觉得做自己就好啦,别人讨厌那是别人的事情,我又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他的回答赢来了一片掌声。他是活得自由的。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向往自由,只是莫名的感觉自由很难,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大多数人一直在为牵绊住对方的自由而做着“无私的贡献”,而他们本人美其名曰:我都是为了你好!奇怪的是,有时候我们选择了不听话,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后,还会因为对方的难过、失望而感到自责、内疚,却在识别到风险的存在的时候,会后悔没有听他们的意见,倘若干涉方知道了这一情况,便会更加坚定的认为自己就是对的,甚至认为你就该听我的,于是又陷入了恶性循环。

看起来里面有很复杂的心理干预,甚至存在后视偏差,实际上是自身没有做好课题分离,而做好课题分离,就要划清界限,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来干涉我的课题。

受赏罚教育的影响,我们常常在寻求着别人的认可,甚至被要求着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你别买这件衣服,这件衣服不好看;跟你说过多少回了,赶紧回来工作;你怎么能花钱买这么没水平的课程呢?他们以自己为中心,却忘了问一下本人:你是不是喜欢?你是不是感兴趣?你的想法是什么?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无论做什么,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己。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不畏惧被人讨厌而是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这才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当然,自由以及被讨厌前提是:不影响他人,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违反法律,不违背道德底线等等。

04

第四,关于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

在教育孩子或者培育下属时,批评和表扬,你会选择哪一个呢?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既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而是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即鼓励。

如果批评就像一个“鞭子”,那么表扬就像一颗“糖”,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倘若你把对方看得比自己低,或者是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高,那就是一种纵向关系。举个电视上的例子:一男子骂家庭主妇说:你又不挣钱,钱随便你花,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呀。这里的这位男子就是把人际关系看成了纵向关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还陷入了想要尽力的夸耀自己能力的优越情结。倘若家庭主妇因此而感到自卑的话,这个自卑感就是从纵向关系当中产生的一种意识。

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的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那什么是横向关系呢?横向关系就是:我们虽然有所不同,但是我们是平等的。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还是要进行课题分离,然后在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关系,而鼓励就是横向关系最好的表达方式。横向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不评价他人,因为评价性的语言是基于纵向关系的语言。

比如: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不是命令其学习,而是去帮助孩子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当然,有人会说,哪用这么麻烦,我骂两句就轻松搞定了,倘若你对孩子说:你怎么那么懒呀,一点自觉性都没有,还不赶快写作业去。那么他是会有抵触的心理的,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够识别到这样的纵向关系,更何况还被贴上了“懒”这个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标签。骂人一时爽,可是给你所爱的人所带去的影响,却是不容小觑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决定别人是不是以一种横向关系来对待我们,因为那是别人的课题,我们能决定的是自己如何面对这样的关系,以及自己该以怎样的姿态来面对别人。

05

第五,建立共同体感觉。

什么是共同体呢?它不仅仅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国家或人类等一切存在,还包括从过去到未来,甚至宇宙整体在内的一切。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归属感必须靠积极地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得到。也就是直面工作、交友、爱的人生课题。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自己去面对人生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

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而且,共同体感觉是指“把他人看成朋友,并在其中能够感受到有自己的位置”。建立起共同体感觉,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不是自我肯定,而是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举个例子:本次考试考了60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倘若你认为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够得100分,这是自我肯定。而自我接纳是:诚实的接受得了60分的自己,并思考下一步要如何努力才能够接近100分。

【他者信赖】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不应该是“信用”,而应该是“信赖”。只有无条件的相信,才能构造更加深厚的关系。

而“信赖”的反义词是“怀疑”,假如你把人际关系的基础建立在“怀疑”之上,怀疑朋友、家人、恋人,那么生活中处处充满怀疑,而对方也能瞬间感受到你怀疑的目光,会凭直觉认为:这个人不信任我。

有人会说:无条件地信赖只会遭到背叛。是的呢,或许会有朋友、恋人、甚至家人背叛你,但是那是他人的课题,如果背叛已经发生了,那就是无法改变的已定的事实,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

如果能进行课题分离,那么人生就会简单得令你吃惊。无条件的信赖是搞好人际关系和建立横向关系的一种手段。而信赖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深厚的关系。如果你并不想和那个人搞好关系,也可以用手中的剪刀彻底剪断,因为剪断关系是你自己的课题。

【他者贡献】

如果既能接纳自己又能信赖他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人对你来说就是“伙伴”的存在了。而对作为“伙伴”的他人给予影响,作出贡献,这就是他者贡献了。

他者贡献并不是自我牺牲,不是舍弃“我”而为他人效劳,它是为了能够体会到“我”的价值采取的一种手段。

就像我所写的这篇公众号,我花时间来写是我自愿的,我的目的在于输出,倘若有人阅读完我的这篇公众号感到收获很大,我会感到很开心,因为我的文字帮助到了别人,我体会到了我的价值。这是一种他者贡献的表现形式。同时工作、做家务等等也是。劳动并不是赚取金钱的手段,我们通过劳动来实现他者贡献、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进而获得自己的存在价值。

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世界和人生是简单的,有时候不是“世界”本身复杂,而是你把“世界”看得复杂。你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与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最后

愿你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人生课题;

愿你能够拥有很多可以信赖的“伙伴”;

愿你在课题分离的他者贡献中获得幸福;

愿你拥有被讨厌的勇气,活得自由。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