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寻乡村人口流动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 ——“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

qfsfynl 2022年1月22日原创文章评论180 阅读11046字

为了解山东省乡村人口流动、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情况,激发地理学子运用所学知识保护耕地、建设家乡的热情。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的全体队员在指导教师孙丕苓老师的指导下,于1月20日前往青岛市、烟台市、德州市、临沂市、泰安市、潍坊市、日照市七个地市的十多个村庄,同时开展关于丘陵地区耕地利用情况的调查工作。

实践队员们采用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丘陵地区农村的土地利用现状、耕地“非粮化”和土地细碎化等相关问题,了解农户进行耕地“非粮化”的原因,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实施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建议和措施提供依据。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空间载体,因此,乡村人口与耕地动态变化亟需关注。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乡村现代化、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农业、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业发展等多项战略举措,以期促进乡村发展,积极响应国家“中国粮、中国饭碗”、人口回流返乡就业等政策号召。如何通过乡村振兴留住人口以及合理引导耕地非粮化成为中国乡村发展与土地利用中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们运用所学的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知识,将理论联系实际,在与农户交流中,锻炼自身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实践队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乡村人口流动是农民基于自身资源禀赋,在市场条件约束下,劳动资源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重新配置的结果。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的选择性特征,实质上是一种农村资源的单项流动,使得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低素质化的特征。劳动力转移形成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对未来国家粮食安全形成潜在威胁。通过走访调查,绝大多数村民对于耕地非粮化、永久基本农田的政策比较了解,村镇也基本开展过禁止耕地非粮化的相关宣传工作。

实践队员们先后走访十余个村落,共收集调查问卷三百余份。在调查结束后,“星光不负守田人”实践队根据村民口中详细地了解了耕地利用情况,进行了细致地分析与总结,尽力地去厘清乡村人口流失、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因素、发生机制以及二者的关系,为耕地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参考。

近年来,我国人口数量仍在增加,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粮食产需仍维持紧平衡状态。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市场不稳定,必须以稳定国内粮食生产来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此外,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各地区都有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要切实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不断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