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1月22日读后感评论171 阅读944字

《庖丁解牛》是我高中选修时最喜爱的一篇古文,“庖丁”顾名思义为厨师,而“解牛”字面意义理解为剖开牛的肢体,在文中则被庖丁赋予更深的意义。文章的开始是一段惟妙惟肖的解牛描写:“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段非常具有音律美的笔墨,文采斐然的描绘出一幅解牛图,表现出了庖丁解牛时动作之和谐、之悠闲,一气呵成。这仿佛不是在劳动,而是在载歌载舞,具有一种自然顺畅的美感。对于庖丁来说宰牛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当他把牛分解完毕后,文中说他“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显得极为自信,得意悠然,似乎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连在旁观看他解牛的文惠君也发出“善哉”之叹。

宰牛在古时是一种繁重的劳动,并且总是与腥骚血污连在一起,被人看作是低微下贱的工作。但庄子笔下的庖丁,不以为苦,反以为乐。庖丁与普通的厨工不一样,普通的厨工不了解牛的内在组织结构,盲目地用刀劈砍骨头;好的厨工虽然可避开骨头,却免不了用刀去割筋肉;而庖丁则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内在精神去体验牛的结构,而不是去肤浅的用感官了解牛体。体现了一种顺其自然、刀我合一的境界。最精妙的是庖丁对文惠君的回答:“臣之所好道也,进乎技矣。”将技至此的原因归之于道。正谓道者,行万物也。顺应自然,物我合一本是道家的追求。庖丁以此为解牛之方,才使他由“技”进于“道”到达到炉火纯青、技艺超群的地步。方法对了,不仅牛解的快,刀子也不受损害。十九年来解牛数千头,竟未更换过一把刀,刀刃还是锋利如初。这当然是每月换一把刀的低级厨工所不能及的。

这篇文章也体现了庄子的养生之道。道不可言,人生观本是一种抽象的东西,但在庖丁的刀下,却显得如此自然、生动、具象,令人感受到道的潜化于行。庄子学派认为“技”与“道”相通,“道”高于“技”、“技”从属于“道”,当“技”合于“道”,技艺才可以纯精。道的本质在于自然无为,只有以人的内在自我去和外在自然相结合,才可达到“技”的最高境界。解牛尚且如此,更何况学习、工作呢?文末以文惠君通过庖丁之技,悟得养生之道,提出养生的根本方法乃是顺应自然,显得回味无穷,意味深远。解牛与养生,在道的轨迹中结合,读者的思绪将被引向无限的远方。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