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单元导入,板书课题谈理解并质疑。
孩子们,今天我们学习“变化”单元的“唯一的听众”一课(板书:唯一的听众)。你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看了这个题目,你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唯一的听众”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自主读识,读准字词,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自学提示一:
1.借助课后的生字表,把课文读准确,遇到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读完后想一想,你从课文中都了解到哪些内容。
检测交流:
1、读完课文,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2、出示两组词语认读并感受变化:
沮丧锯桌腿蹑手蹑脚懊恼
白痴抱歉溜走羞愧
优美美妙真正的音乐
无法割舍熟练
指名读词,并简单谈理解,从每一组词语中你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拉琴少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谁让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在你的印象中,老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合作读议:解析人物品质
自学提示二:从文中划出所有描写老妇人的语句,细细品味,感受老妇人的品质。
交流提示:我从第()自然段()这句话中,感受到老妇人是一个()的人。
1、学生汇报后,出示六句语言,
2、好的语言总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像这段语言让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这位智慧的、慈祥的老妇人。好的朗读也应该是这样,能让听众感同身受,同桌相互读一读,看看你俩谁读得更好。每人读三句。
3、分三层,展示读,找单个孩子读。
4、孩子们,你们看,这些语言都描写了老妇人的什么?(语言、动作、神态)要了解一个人,光了解她的语言、神态、动作还不够,还要研究老妇人的?(心理)
四、双线并进,想象老妇人心理活动。
师:是什么原因让老妇人第一次相见就对小作者这么关爱呀?我们来看看他们初次相见时小作者是什么样子的。
1、出示第2自然段。自由读一读,特别注意红色字体,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儿?发言。师相机总结点拨(蹑手蹑脚:不想让不是专业的父亲和妹妹听到)。齐读。
划出重点词,说说此时的作者是什么状态?
2、出示第三自然段。
可是画风突变,当信心满满的作者拉出声音时,他的心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指名读。你听出来了什么?
看到这样一个小男孩儿,猜一猜他接下来会怎么样?你觉得他需要的是指点吗?(需要信心和坚持)如果你就是老妇人,亲眼目睹这一切,你会怎么做?(预设:会鼓励他)你会告诉他你的真实身份吗?
写一写老人心理活动。
说说在老人的鼓励下,作者发生了哪些变化。
五、老师读最后一段,从一个音乐白痴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小提琴手,小作者仿佛又看到?仿佛又听到?
六、总结:
为什么是唯一的听众?对于这样的听众,作者把感激深深藏在心里,只是:齐读“每天清晨,我还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地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这位唯一的听众就是(这位老人),就是(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就是(我唯一的听众),这三个词其实说的是同一个人,作者用这样的方式来反复强调这位特殊的听众,来表达自己的感激尊敬之情,大家也可以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再满怀深情齐读课题。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