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红楼梦》,看了“林黛玉进贾府”和“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当然是长大后才弄明白这几集的标题)两个桥段。第一次尝试了,记在脑海里的是林黛玉水波荡漾的眼睛里透出的楚楚可怜和小心翼翼,埋在心里的是这部名著不适合小孩子观看的难以理解和难为情。
青春期,
再读《红楼梦》是借朋友的书。那时候身边的小伙伴追着韩国的偶像剧在感慨自己的青春,我却捧起《红楼梦》不愿意再放下。
跟大多数女孩子一样,看到黛玉葬花时吟出的“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会不自觉地跟着落泪。
老在幻想当时要能穿越,我定会到她身边告诉她不要这么悲观,身边有个爱的人、懂的人,就好好珍惜眼前。我也确定自己很懂她葬花的意图或者说心境,因为当时的自己也见不得树上漂亮的叶子或者花朵被大雨拍在地上弄得脏兮兮的样子;总觉得她今天葬了花,他日也会有人这样对她。我也会在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总想着今天自己这样做了,等到父母老了也会有人这样对待我的父母。总感觉善良的人会有善报,这是我从黛玉身上获得的善良,尽管,它并没有给黛玉一个圆满的结局!
后来,身边的小伙伴极力劝我放弃看这本名著,因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我的“小肚鸡肠”、“伤春悲秋”、“多愁善感”,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病”。那时的我喜欢下雨的天气、喜欢悲伤的音乐、喜欢浓情的诗句……当时,他们站薛宝钗,觉得她通情达理、秀外慧中,尽管我并不这样认为,我努力向他们展示林黛玉的蕙质兰心,用她的单纯对薛宝钗的城府,无奈,我们谁都没有让步。也是从那时起,我爱上了写东西,日记、摘抄……把内心无人倾诉的话语都告诉笔尖,请它一一帮我记录。
后来工作了,
又一次读了《红楼梦》,同时看了87版和10版的电视剧,这回彻底地信了之前小伙伴们的坚持。追了林黛玉这么多年,才发现自己仿佛有了一种父母对自己的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明知身体不好,还要过度思虑,还要拼命流泪,仗着贾宝玉对她的喜欢一直“我行我素”,也仗着自己对贾宝玉的爱贯彻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非得要将自己毕生的幸福与他挂钩,最后才落得“香魂一缕随风散”,留下“宝玉,你好……”遍撒手人寰!说他“好什么”?好狠心?好绝情?还是劝他带着自己的那份执着与不落俗尘好好活着?既然这么不舍,或者说既然这么因爱生恨,为什么不好好照顾自己,活他个七老八十亲眼看着他,哪怕活得比他幸福气气他也好啊?
反观薛宝钗,我在想,成婚后贾宝玉出家为僧,留下她一人独守空房或者独自等待,她的后半生只要她想,就不会过得很差,只是小说也完结了,并没有详细描写她后来的境况。放在现今社会,薛宝钗也是一个什么场合都游刃有余的大人物。逢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她出马时不含糊,不该她逞强时善于隐匿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气息!她的聪明在转眼间就能显现,无外乎后来赢得贾府上上下下的“器重”。
我一直不喜欢她“滴翠亭偷听甩锅林黛玉”事件,但不得不承认她脑瓜子活、手腕硬!看到网上很多人回答薛宝钗在现代适合的职业,其中回答最多的是“外交官或外交部发言人”。别说,真的可以!平时让人如沐春风,生气时也头脑清醒,怼人时能让耿直林怼怼(林黛玉)吃瘪。她有真才实学,她有圆滑处世之道,她能合理调节人际关系,她还懂医理、擅作画,能忍让,表现的无欲无求……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社会生存技能”!我想,无论是谁,只要具备薛宝钗身上的这些特点,哪怕一两点,也会过得不那么辛苦,会洒脱很多,幸福感也会暴增吧!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