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读后感4000字 最新读后感范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1月17日读后感评论628 阅读4256字

苏世民,是施瓦兹曼的中译名,我们中国人比较熟悉的,可能是清华的苏世民学院,这所学院是苏世民主导捐赠成立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仅是一所学院,更重要的是对中美关系、全球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苏世民在慈善方面做了很多投入,2020年1月2日,福布斯发布2019年最大慈善捐赠,苏世民以1.88亿美元的捐款排名第6。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苏世民如何把黑石集团从白手起家的40万美元成长到今天管理数千亿美金的上市公司。书中列举了许多生活、工作的准则,我分三个部分来介绍一些读后感。

第一部分自己对于一些成功案例的思考

第一条:如果你足够渴望一件事物,即使没有条件,也总会找到方法达成所愿。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坚持,就会变不可能为可能,就会功到自然成。

示例一:创办芭蕾舞学会,联合外校举办舞蹈节,请全世界最厉害的芭蕾舞团来学校演出。示例二:协助耶鲁招生学院院长进行招生,并提出了很有创意的想法---让高中生来学校免费参观示例三:通过问卷调查联合校报废除了耶鲁268年之久的校规---禁止女性在男生宿舍过夜

思考:

首先,要敢想敢干。耶鲁的禁止夜宿的规定持续了数百年之久,难道没人想打破吗?我想,必然是有的,只是许多人也只是在脑海里想一想,不敢去抗议。其次,要设计出创新的解决方案。试想,如果苏世民只是去学院办公室抗议,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相反,他通过问卷调查,用数据和事实向校方证明,这不是自己个人的诉求,这是全体学生们的诉求,另一方面,通过校报曝光,给校方施压。而这两者结合,又给了校方以民意为由的台阶,最终和平解决问题。通过创新解决问题是苏世民的一大特质,比如让高中生来校免费参观,解决了耶鲁招生优质学生的问题。而在之后的创业生涯中,他每每用独具特色的创新方案解决了许多并购、融资等商业方案,推动黑石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

第二条:我的理解努力一遍是不够的。你对事物存在信念,但并不能保证其他人也是这样。你必须一遍又一遍地推销你的愿景。大多数人不喜欢改变,你必须用你的论点和个人魅力压倒他们。如果你相信你推销的东西,对方却拒绝,你应该假设他们并没有完全理解,所以你要再给他们一次机会。

示例:苏世民向清华捐赠1亿美金建造苏世民学院,但是很快,他发现,这些资金不足以完成建设,就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募资。在5年的时间内,他的团队发出了2000多封信,而且每封信都市场根据潜在捐赠者的喜好和需求写的。因为苏世民在商政两界人脉极广,无论他走到哪里,都会推销苏世民学者项目。后来他说服了《原则》的作者达利欧和孙正义分别捐赠了2500万美元。最终,项目募集了5.8亿美元。

思考:1、对于产品拒绝,要多沟通,明白他们的障碍在哪里。也许是我们没有表达清晰我们的价值,没有让他们意识到价值所在。比如苏世民在推广项目的时候,瑞达利欧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而苏提出了解决方案,250美元的捐赠可以连续15年,推荐一名学生到中国苏世民学院学习。

第二部苏世民成功人生的十大信条的自我解读

因为对本书的兴趣,在网上找了十大信条,算是一碗超级鸡汤送给自己1、卓越成就=原则+经验+教训+做法

思考:字面看得懂,操作无输出,说的是自己2、有意义的人生=创造出人意料、影响深远的新事物

思考:或者发现新的内在逻辑关系,这点国外的我想到的是目前大伙的马斯克。3、成功的秘密: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永不言弃

思考:就是这样4、面对问题时,要勇于挑战权威、挑战等级制度

思考:其实是更重要的是怎么样的方式去瓦解及挑战。5、忧虑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它可以开阔人的思路

思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6、人生有无限可能,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做成你想做的任何事

思考:内核驱动力7、了解问题的角度越多,越接近问题的答案。问题越困难,解决方案越少,你的建议就越有价值。

思考:多面的看问题,芒格的反着再反着思路。8、追求卓越的人往往对学习充满热情,孜孜以求,他们善于提问、勤于思考,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想法之间的联系,从不失手。

思考:和前段时间的滚雪球里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这次疫情带来的变化,预见到后续变化,就是赢家。比如这次的线上产业的强势。9、成功就是充分利用那些你无法预测的罕见的机会,但抓住这些机会的前提是你必须时刻保持开放的思维、高度的警觉和严阵以待的姿态,并愿意接受重大变革。

思考:思路的开阔活跃很重要。10、有时现实与自己想象的生活和事业之间存在巨大差距,这一差距会压得人喘不过气,几乎令人绝望。人们往往只能看到成功的光环或是失败的黯淡,却忽视那些可能彻底改变人生轨迹的转折点,可正是在这些转折点上,我们学到了事业和人生中最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思考:人生的关键几步还是要咬牙坚持。

加上自己很喜欢的两点

11、关于人才,8分人才是任务执行者,9分人才是非常擅长执行和制订一流策略。如果公司都是9分人才,就可以获得成功。但10分人才,无须得到指令,就能主动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并将业务推向新的方向。10分人才能够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思考:这个还是一个对自己的要求以及可以到达的高度问题,算是我比较喜欢的。

12、处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专注于他们自己的问题,而使自己脱困的途径通常在于解决别人的问题。

思考:日常管理过程以及提升管理边界,带好队伍的一个必须的路径。

第三部割裂的世界可以给与我们怎么样的思考路径。

第一谈从拼多多崛起背后看认知问题。日前,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排名,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身价已经超过马云,成为仅次于马化腾的中国第二富豪。黄峥身价的一路暴涨,直接受益于拼多多公司股价的一路高歌猛进。目前,拼多多市值1049亿美元(超过京东的906亿),黄峥身价454亿美元。“价格一定会波动,但只要你的价值提升,最终价格会和价值接近。”黄峥格言,这个常识让自己可以安心于增加企业的内生价值,而不是过度在意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

理解拼多多先看一下几个问题

1)代表中国的,到底是哪些人?

这个问题想不明白,很多商业模式恐怕你都是想不清楚也无法理解的。

此前看到过一个数据,说月薪5000块,已经超过了中国95%的人群。这样的结论放在一线城市,放在我们很多白领的群体中来讨论,恐怕也是无法被接受和理解的。

再比如,中国每年能上211及以上本科的学生人数占所有高考报名人数仅为5%左右,这个比例放在一些好大学的学生群体当中,恐怕也是没有想到过的。

其实今年两会李总理的说的6亿人月收入1000元才是我们生活的大多数。

2)你属于哪类“聪明人”?

通过这个问题看究竟是哪类的人?

三等聪明人比较会计算,分析能力较强,但通常没有大局观,重视眼前所见利益,看不到认知之外的东西,且对其保持排斥心态。通常被称之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就是“小聪明”。

二等聪明人能认清自己的认知界限,并对认知分歧保持尊重,能理解但不会越界。

一等聪明人往往“降维打击”,能横向纵向兼容,这就是格局的意思。他们会做三等和二等聪明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把自己弄得看起来很“愚蠢”,但其实是大智若愚或者叫“别有用心”。

社会构成当中,从一等往下,肯定是金字塔结构。有大成就的人往往都是一等聪明人,很多自以为聪明的都是三等聪明人,包括很多所谓的名校毕业生。

黄峥肯定是一等聪明人,类似的还有快手的宿华。

很多diss拼多多的,其实是三等聪明人,学过一些文化,知道一点商业模型,会几个英文,其实认知固执而呆板。这些人认知边界,从大学毕业基本就固定住了,开放性和活性在随后的滚滚红尘生活琐碎当中被迅速挤压而死。你让他们去理解拼多多,理解快手,理解抖音,当然得出的结论都是“害人的的垃圾产品”。

2、国内很多企业或者企业家的个人能力的大小的思考

能解决身边多少人的就业,其实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能量体现。

如果你能解决一个家族中几个人的就业,那你在家族里就会小有地位。

如果你能解决一个村里十几个人的就业问题,那你就是村里有头有脸的人物。

如果你能解决一个小镇几百人的就业问题,那你就是明星乡镇企业家。

如果你能解决一个城市几千人乃至几万人的就业,那你就能成为市领导的座上宾,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

如果你能解决一个国家几百万人或者上千万人的就业问题,那你就会自动拥有相当的政治地位,毫无疑问还可以竞争一下在福布斯榜上的排名。

对于企业家来说,企业主要是带来利润。但是对于政府来说,企业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就业。企业家如果格局够大,能够在利润和就业方面做到很好的平衡,那他就是受政府欢迎的好企业家,路会越走越顺。

关于就业这一点,很明显的中外有别。但是这个有别,主要体现在说与不说。也就是说,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政体不同,只会让就业的重要性明暗有别,但是地位是差不多的。

拿美国来打个比方。很明显,特朗普的几乎所有经济政策,指向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扩大就业。所以,我们动不动就会听到,特老头嚷嚷他的某个政策会带来多少多少个就业岗位,会让美国再次强大。

会不会让美国再次强大,美国人其实是不知道的,因为那是以后的事,是画大饼。但是能不能解决就业,让美国人再次吃上饭,那就是眼巴巴的事,美国人是知道的。

就业问题,就是特朗普经济政策的命根子。特朗普那些经济政策带来的就业好处,是说给美国民众听的,从而让美国人支持他。而美国的各种就业数据也十分完善和透明,特朗普的政策带来的效果将会十分明显和可见。

最近,美国的黑人问题带来的骚乱,看起来是种族问题,根子上还是就业。社会闲散无业人员太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闹去呗抢去呗。进了班房至少还有口饭吃。

我们中国人当然不会像特朗普那样直接嚷嚷带来多少个就业岗位那么直接那么low,毕竟我们是礼仪之邦,有些话得绕着弯子说,得细品。直接说某个政策会带来几千万个就业岗位,意思好像就是我们现在就有几千万人失业似的。那种情况当然不存在。但是不说,并不是代表不做。那么有时候博弈也出来,

最后用一个段子结算本次分享,我们为什么要开阔思路,拓展思维。比如对于中美贸易争端与太空竞争,可以这么看。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今的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或许本质在于地球太渺小了,而我们科技进步也大大减缓,所以内卷倾向越来越明显。如果我们真的能将太空当做一门事业,将整个宇宙作为渺小人类的资源库,或许那时我们的眼里只有星际殖民,探索未知,原油、金属、水、空间,一切价值体系都将被重估。换个视角世界不同,而价值也会不同。但是目前我国的实际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要想取得成绩,必须结束两元对立:军/民结构。如果中国国有航天事业不让出空间,民营航天事业无法发展。这个作为最后留个口子,有机会再聊。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