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逐梦的疯子
作者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是以法国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创作的一部小说。读完这部小说之后,觉得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就是是一个逐梦的疯子。
他从选择走上绘画道路的时候就没有再犹豫和彷徨过。思特里克兰德对艺术追寻的流浪生活先是在巴黎。他先是住在巴黎的一个破旧的小旅馆里,尽管房间狭小,但里面还有简单的家具和破旧的衣物。可是当作者五年后再到巴黎见到思特里克兰德的时候,发现孜孜以求绘画之梦的思特里克兰德仍然穿着五年前穿着的衣服,破破烂烂,油迹斑斑,本人也瘦削到皮包骨,而且住所搬到十分狭小的阁楼里,生活的困顿让这个逐梦人连命几乎都保不住了。是一个叫施特略夫的绘画人挽救了他的性命,但是即使这样也没有阻止思特里克兰德在绘画梦想的执着。接着跑到了马赛,在马赛他遇到了一个尼柯尔斯船长,作者通过尼柯尔斯的叙述介绍了思特里克兰德的流浪遭遇,住寄宿舍,一天吃一顿救济餐。被赶出寄宿舍,到硬汉子水手比尔处被收留,给介绍两个船上的工作,都被思特里克兰德执拗的拒绝,又处于流浪中,食不果腹,大冷天无处休息最后因为和比尔打架,因为害怕被比尔抱负,就凑巧在一艘开往澳大利亚的轮船上做了一名司炉逃出了马赛。即使在这样困顿的日子里,思特里克兰德从没有说过一句丧气话“”仍然像蛐蛐一样活蹦乱跳”。他能够超然于周围环境之外,应该源于对梦想的追求,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这是我们中国人为赞誉那些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最后取得卓越成就的奋斗者。我们看思特里克兰德,他应该不属于这一类。因为他奋斗并不是为了成名,没有什么功利心,而是纯粹的热爱绘画,要把他心底对现实的理解用绘画的手法表现出来。他死后确实被世人公认为是一个天才的画家,以至于他的一张普通画作在他死后不久就被炒到3万法郎。他在染上麻风病濒临死亡的最后时光里创作了他最满意的一幅伊甸园壁画,这幅画思特里克兰德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找寻到了他毕生追求的东西,是一幅杰作,但是思特里克兰德却叫爱塔用火烧掉。所以思特里克兰德的梦想奋斗并不是为寻求鲜花和掌声而来的,而纯粹是为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的。有时别人想买他的画,他虽然困顿也根本不卖。在他活着的时候,他没有品尝过别人对自己画作的一次成功喝彩。可是对于思特里克兰德来说,没有观众和掌声又又什么关系呢,尼采说“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在这个岛上,所有的人都认为思特里克兰德的绘画不值一文,以至于和他一起生活的爱塔在他死后都不知道他的画作竟然那么值钱。但是思特里克兰德却在塔希提岛的密林深处借助绘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实现了灵魂的安息,达到了内心的平静。在这里我们看到毛姆探寻了作为一个天才成长之路的艰难。就如施特略夫说的“美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艺术家只有通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来。在美被创造出来以后,它也不是叫每个人都能认出来的。”所以天才的成长之路注定是充满艰辛的。
2、天才的成长
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有一个很体面的证券经济人的工作,一个温馨和美的家庭,但是正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却抛弃了原本舒适甜美的生活,用飞蛾扑火的勇气追寻他心底深处挚爱的绘画梦想,无论多么艰苦都一直选择遵从他心底最想追寻的那个声音一直在奔跑。思特里克兰德不要现实中能够唾手可得的六便士,非要追寻那看不见的月亮梦,遭那个罪呢?作者毛姆也想探寻他这样做的原因,但是作者一直没说,从毛姆的叙述中我认为集中在两点:一是思特里克兰德就是追寻纯粹的艺术:在毛姆叙述思特里克兰德夫妇恩爱有加的时候,他用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表达了思特里克兰德性格中原始的不安于现状:“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叫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为惊险的生活”;当作者当说客去试图说服思特里克兰德重归家庭的时候,他却发现“我怀疑是否在他的灵魂中深深埋藏着某种创作欲望,这种欲望尽管为他的生活环境掩盖着,却一直在毫不留情地膨胀壮大,正像肿瘤在有机组织中不断长大一样,直到最后完全把他控制住,逼得他必须采取行动,毫无反抗能力。”思特里克兰德起初是无法控制他身体深处的那股力量,他“一直在寻找一种境界”,这是一种艺术的境界,是一个真正艺术家探寻的神秘之境,就像毛姆说“我觉得你就像一个香客,在去往一个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的庙宇。”正是他性格中最原始的冒险精神的觉醒,为他踏上追逐绘画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二是思特里克兰德无法面对对当时虚伪做作的生活环境。
这可能是毛姆想要表达批判的当时巴黎社会的现状。在作品的开头,毛姆描写了那些文学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作家们:“我们对自己荒诞不经的行为遮上一层保持体面的缄默,并不认为这是虚伪。我们讲话讲究含蓄,并不总是口无遮拦,说什么都直言不讳”“但是我总觉得这些人不像真实的人物”,艺术家们的交往呢?“我总觉得他们的谈话富于机智。他们中的一个同行刚一转身,他们就会把他批评的体无完肤;我总是惊讶不置地听着他们那辛辣刻毒的幽默话”。而这些人恰恰是思特里克兰德的太太喜好结交的生活圈。但是在毛姆看来,思特里克兰德是一个不善言辞表达自己的思想,却是一个“一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一个豪不引人注意的人”。也许就是因为思特里克兰德的忠厚老实,以及“盲信者的直截了当和使徒的狂放不羁”,他的这种性格让他无法融入社会生活的圈子,这样就使得他骨子里对艺术无法控制的欲望一下子膨胀出来,无法自拔,他在跌跌撞撞中去探寻他所想要的简单、自然、宁静又不乏原始野性的生活。
3、作者毛姆的表达
在这部小说里我认为作者毛姆想探寻与表达这样几点:
一是探寻人对梦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桎梏之间的矛盾。我们常人很少能够完全摆脱或者放下现实中的种种诱惑,能以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投入到对梦想的追求当中。《思维的囚徒》中说,当精神生活能超越于现实的时候,你就是自由的。思特里克兰德之所以能够完全摆脱现状的桎梏,就是他能独立于世俗之外,能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看待世事。他对老婆孩子漠不关心,对被他倾心相随的勃朗什的死“并不太关心”,“他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目标,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放弃优越的家庭生活去追寻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是疯子的行为,但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思特里克兰德不仅甘愿牺牲自己,而且就是牺牲别人也在所不惜。”对绘画的热情高于对生命的珍惜。在对梦想追求中,毛姆用一个名叫阿伯拉罕的天才医生放弃能够让他飞黄腾达、名利双收的圣.托马斯医院的职位而选择一个亚历山大港口的糊口公立医院的职位,想证明确实是“身体里一种远比我自己的意志力更强大的力量”在支配着那些像思特里克兰德一样有梦想的人在追求天上的月亮。所以在毛姆看来一个人对梦想的追求,现实中的种种诱惑会对人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关键看一个人的意志力,只有意志力超群的人,有着特殊才能的人在这个现实的羁绊中才能脱颖而出。作者直到最后用“他一直忘不了一个先令就可以买十三只大牡蛎的日子”,表明人们很难摆脱物质世界的限制,展现出表面上似乎不同的人,职业也不同的人,其实本质都是有相似之处的,最后,能勇敢无畏的完全抛下一切去追求月亮的人,其实只有思特里克兰德一人。
二是探寻爱的控制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思特里克兰德和妻子之间的生活“有如体内的细胞,是身体所决不能缺少的,但是只要他们健康存在一天,就被吞没在一个重大的整体里”从这样的叙述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对爱的一种相互依赖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每个人都找不到存在的自己,所以思特里克兰德走出了家庭。在与勃朗什的关系中,我们看到勃朗什对思特里克兰德近乎疯狂的爱,但这种爱在思特里克兰德看来是一种占有,是让他极不舒服的控制“我发觉勃朗什一点点地施展起我妻子的那些小把戏来。他以无限的耐心准备把我网罗住,困住我的手脚。”“她对我这个人一点也不关心,唯一想的是叫我依附于她”从这里同样能感受到思特里克兰德逃离家庭的原因,无论他的妻子还是他的这个所谓的情人都用着同样的把戏在控制思特里克兰德的精神,在这种情感里女人认为是爱,男人认为是占有,让他们窒息,因为他们不了解思特里克兰德最想追求的东西是什么,不能接受思特里克兰德的兴趣爱好。这种爱最终让思特里克兰德逃跑。但是爱塔对思特里克兰德的爱却是宽松的,她不打扰他,接受他的暴虐脾气,接受他每日每夜的绘画,接受爱画画胜过爱自己,用思特里克兰德的话说,“她给我做饭,照管孩子。我叫他做什么她就做什么。凡是我要求一个女人的,他都给我了”,所以爱塔与思特里克兰德一直生活的很幸福,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当思特里克兰德得了麻风病,所有的人都远离他们,甚至唾弃他们的时候,爱塔却坚持留下来照顾他,这时候思特里克兰德眼睛里流出了泪水。这里我们应该能够看到他对爱塔的爱。从这三个女人可以看出爱很容易,这三个女人都爱思特里克兰德,但是前两位女性都是以控制和占有为目的爱,这种爱让思特里克兰德感觉自己被奴役,没有了思想和喘息的空间;但是爱塔和其他女人不一样,就在于她不去索取他的爱,她选择不去打扰思特里克兰德,并且对这个“游手好闲”的男人重来没有没有要求和抱怨,只是远远的陪伴,这给了思特里克兰德充分自由创作的空间,也让他慢慢接受了爱塔的感情。所以在毛姆看来,爱不一定要以占有为目的,在爱情中要学会放手,让彼此都舒服的爱才能维持长久。
三是探寻理想的社会生活之境。毛姆通过小说三处的布点说明他一直在做着这方面的努力。一是小说开头章节对巴黎上流社会交往的描写,写出了巴黎上流社会的虚伪、做作,思特里克兰德骨子里追求自由、张扬的个性被迫从这个社交圈里逃离以及作者作为一个作家在这个圈子里社交时因为找不到恭维的词语都赶到很拘束,看出毛姆对这种社会生活的否定。二是通过思特里克兰德的视角来写,思特里克兰德思灵魂的安息地——塔希提岛,那里有充满神秘和阴郁的丛林、山涧,那里没有现代文明社会的等级和世俗观念,对各种各样的“怪人”饱含“同情”,那里的人真诚、热情、善良、朴素,在那里思特里克兰德找到了灵魂安息的所在,但是最后他让爱塔把他的最完美的壁画创作付之一炬,表明塔希提岛的蛮荒是产生美的地方,是理想的乐园,但不是现实能够停留的地方。第三处是通过作者对思特里克兰德一家人的态度来写,作者对当前生活环境的否定:“人最原始的本能都赤裸裸地展现在你眼前,你感到害怕,因为你看到的是你自己。”思特里克兰德的画往往能让人们看到自己,看到自己内心的善与恶,诚实与伪善。当思特里克兰德真正在巴黎困顿中求理想的时候,所谓爱他的妻子不是表现出同情与理解,“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同你谈论这件事,要是说他同哪个女儿私奔的话,你用不着辩驳”,反而是在朋友圈散布思特里克兰德因为有外遇而抛妻弃子的谣言。在思特里克兰德死后成名,作者再到巴黎思特里克兰德的家里时,发现他家里墙上挂的是思特里克兰德的复制品,面对采访,思特里克兰德太太认为自己的丈夫的画极具装饰性,而且他同思特里克兰德的关系“非常和睦,没有任何嫌隙”,自己早期自力更生养家糊口开的打字社现在改口成“为了觉得好玩”。这样一个道貌岸然的思特里克兰德太太根本不懂思特里克兰德内心世界的追求,她教育出的孩子又是什么样呢?当作者讲述完思特里克兰德的经历尤其是惨死之后,思特里克兰德的少校儿子说了句“上帝的磨盘转动的很慢,但是却转动得很细”,以此体现自己的品味与高尚,母女俩都虔诚地低下了头。对于这样的一个为梦想而执着的父亲,身为领到陆军十字勋章的儿子或身为上校的妻子的女儿,他们都身在英国上流社会的精英人物,居然对自己那个不惜以命逐梦的父亲没有投下丝毫同情和思念的泪水,而是,在作者看来显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在这里所以文章最后作者用“魔鬼要干坏事总可以印证《圣经》”,作者认为思特里克兰德的儿子就是一个魔鬼,作者又一次表达了他对现有的这种社会人的厌恶。在看到整个社会的虚伪,找不同情与真诚之后,作者这时突然想到了爱塔和思特里克兰德生的那个做水手的儿子:活泼、开朗、快快活活的小伙子。虽然他没有经历现代文明的教育,但是他与大海为伴,自力更生,却生活的快乐、真实、幸福。这里是不是作者一直在找寻的自由、幸福的生活之境呢?
四是探寻艺术家的个性与才华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作者通过思特里克兰德与施特略夫的对比来表现的。施特略夫是一个对绘画艺术无比热爱的蹩脚画家,但是可以用绘画维持基本生活,在巴黎是一个混得还算不错的画家,他善良、热情,对朋友真诚,但无法克制自己喜欢被夸赞的虚荣。他能够多次借钱给拮据的思特里克兰德,并且他用自己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下救活了不知感恩的思特里克兰德的命。但是他的画从来都只是被人取笑的谈资,思特里克兰德对他没有任何感恩之心,抢走了他的妻子,毁了他的家庭,对此,他对那个曾经拯救于流言危难,却不知感恩的妻子连一句愤怒的话都没有,还低三下四的哀求;他对思特里克兰德却表现出一个彻头彻尾的懦夫。所以这样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个蹩脚的画家,别人都把他当成小丑取笑。但作者认为思特里克兰德身上有着很多毛病,在世人看来他不顾家庭,没有感恩之心,夺别人妻子,毁别人家庭,无同情之情,缺点很多,但是他还是一个有着鲜明个性的画家,”,“我不想过去,对我说来,最重要的是永恒的现在。”作者认为,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的伟大却是真正的伟大。“艺术中最令人感兴趣的就是艺术家的个性;如果艺术家赋有独特的性格,尽管他有一千个缺点,我也可以原谅。”
“人越是忘记自己——投身于某种事业或者献身于所爱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毛姆就是想通过思特里克兰德这样一个逐梦的疯子,探寻人生、爱情、现实与理想、个性与才华等等,通过艺术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系统中的不满,对理想之境的期待。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