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1月16日读后感评论113 阅读1916字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米兰•昆德拉所探索的人生哲学将平时难以触及的思维盲区展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得以观察思考,并留下难以言喻的震撼。凡是好的作品,或娓娓道来,让人涕泪及下,或张弛有度,让人拍案叫绝,这是文字的功劳!但仍有一种作品,不拘于华美,不限于构画,但每一节文字都拥有发人深省的作用,每一章都可揭示人生,这所彰显的却是哲学的魅力,大师的魅力,《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就是这样的作品。

米兰•昆德拉的人生哲学和永恒轮回论

米兰•昆德拉将意识形态沉淀成有限的词语,一起展现在书中:永恒与有限、重与轻、灵与肉、偶然与必然、非此不可与别样也可等等,他所提出的问题将世人带入自己的人生哲学。

尼采的永恒轮回认为,一切都将以我们经历过的方式再现,且反复重复。细细回味,这的确是我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承受的结果。生命的经历之所以值得我们赞颂,恰是因为它的唯一性和独立性。如果生命的演进只是方程式般的连续重复,那不论多么震颤灵魂,多么美丽的人生也会让人丧失追寻的理由和意义。永恒轮回如果成真,生命得以一次次重演,每一次选择都会固定,且造成连续不断重复不止的后果,因此便增加了选择和决断的风险,一旦选择错误便不可抗拒的使我们陷入永恒的苦难,仿佛额上的伤疤——创伤,修复,再创伤,再修复,永无止尽。

这是极其残酷的,仅仅假设就让人有了发自灵魂的颤悚。基于这种表现,我们可以认为永恒轮回可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所生活的并非是这样一个世界。也正因为如此,生命一旦消亡,便从苍茫中消逝,再无痕迹。那么无论这一生命所经历的是如何绚烂、如何残酷又如何美丽,却终究只停留于自我纪元的那一刻,随后便索然无味,失去了一切惊心动魄的意义。

记忆承载轻重所带来的幸与不幸

“所有世界的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都被预先谅解了,也就是卑鄙的许可了。”在今天,不论是罗伯斯庇尔的断头台还是希特勒的集中营也都带上了温情怀旧的色彩,生命之轻亦不过如此。

“不论昔年,唯知今日”。我们曾经所目睹或耳闻的罪恶,只在我们的世界中短暂排演一遍,便迅速从记忆中消失,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对那些可怕的岁月和岁月中诞生的种种都不可逆的忘却,又恰是人们的幸与不幸。印加王国的高塔早已留在了漫漫雨林中腐败,它代表往日的勇武还是今日的荒蛮?罗伯斯庇尔的断头台匆匆消失在纷扰的巴黎街头,它带来的是文明还是死亡?十字军的长剑铁蹄,已折戟在耶路撒冷城下,这是信仰的召集还是欲望的催促?这些自它发生的那一刻起就失去了一切意义。

主角在人生抉择中带来的思考

文中角色反复在人生、名誉、价值、灵魂的轻重中选择、摇摆,主角托马斯喜欢追逐女人,却从不付出爱情,然而肉体所享受的轻却是灵魂的重担,直到至轻的特蕾莎到来,托马斯终于因为深情或是同情而“非此不可“地承受了生命的重量,接受了特蕾莎。

特蕾莎在生活中始终是让人忽视的人,是个没有重量的人,甚至连母亲都会忽视她,但是她却不愿失去重量,失去生命的特质而流于媚俗。托马斯的出现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感召,她终于找到了落点,放弃了原本无足轻重的生活,但是托马斯的滥情又使她陷入了难以言喻的重担。她有了重量,有了羁绊,却也因此痛苦不堪。可也正是因为她的“轻”,使人心生怜悯,才让托马斯一次又一次接受“非此不可”的灵魂问责,回到她的身边,最终承受了生命之重。

萨比娜反复经受背叛的诱惑,她不断的背叛家人,背叛自己,背叛爱情,最后“叛己所叛”失去了一切,终于也成了无足轻重的人,没有牵挂也没有责任,变成了“半真”的存在,漂浮在无尽的背叛和孤独中,直到最后。“弗兰茨为了心中的萨比娜而不断追求生命之重,最后死在了“伟大进军”的路上,他太渴望生命的重量了,需要被关注,需要被认可,需要有所牵挂,但却将终止在了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失去了一切,也失去了生命。

在谈及视界这个问题上,昆德拉在彼界的视界之下,构成了一个理解人与普世的视界方式,不论是特蕾莎的《安娜•卡列尼娜》,还是萨比娜的礼帽,亦或是粪便对媚俗的完胜,他习惯在美好旁展示恶臭,毫不留情的撕裂了普世中的一切价值标准,将幻灭的艺术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将“哲学”棒球精准的扔到读者的手套里,提出的问题将读者带入了米兰•昆德拉的人生哲学,使我们得以与大师共同翻阅人生。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段摘自《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名句是作者对轻重抉择的内心独白。他终于让“轻重”的命题得到了统一与杂糅,也诠释了本书书名,这确就是你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