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精神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作文大全最新

征文网 2022年1月15日读后感评论86 阅读1551字

无意间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看到了这本书——《中国人的精神》书名引起了我的思考:

究竟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

我们的文明古国经历了什么样的文化积淀才凝练出中国人的精神?

带着这些疑问,我拾起了这本辜鸿铭老先生的著作,细细读过后有一些感触。

这本书一共分为四章,分别为: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礼教、中国问题札记、东西文明的碰撞。

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为了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及其价值。因为评估一个文明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城市建筑、政治制度等外在表现的东西,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人性的类型,而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个特征就是:精深、博大和淳朴。作者认为当时的美国人缺少精深,英国人缺少博大,而德国人缺少淳朴。通过学习中国文明,学习中国的著作和文学,他们都将弥补缺憾并获得优雅。

结合时代背景来看,这本书的创作时间是欧陆一战时期,西方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中国人的精神在所谓先进的西方文明打压下不敢抬头,辜鸿铭无疑是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孔子的学说中寻找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帮助当时的中国人民树立起文化自信。同时战争成为普遍现象,军国主义蠢蠢欲动,辜鸿铭迫切希望西方在未来的道路选择上加入中国的元素,维护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书中,作者这样概括中国人性类型中的气质:从容、镇定、历经磨练后的成熟,如同一块千锤百炼的金属。真正的中国人是过着具有成人的理智同时具有孩子的单纯心灵的生活的人。我想正是这样的心态使得中国文明能够保持几千年不朽,也像作者提到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越久对中国人就越喜欢,只要面对真正的在中国人就很难找到一个令你非常厌恶的中国人。想必中国人的这种气质赋予我们一种独特的魅力,使得我们通情达理并善解人意。

相比当时欧洲文明使用自然的力量来控制人类的激情,中国人拥有着无价的文明财富——好公民的宗教,我们只有少数时候需要用到国家机关来维持文明秩序,因为中国每个人将这件事情当成义务或是必须要做到的事情,因此能够保持自觉性。作者认为欧洲人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军国主义,战后将在中国找到解决他们文明大问题的办法。将这种思想映射到今天的社会,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坚持的是法治社会,但是常言道法律不外乎人情。因此立法者、执法者在制定法律或者执行法律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公众的价值判断和可接受度。对于某些特殊情况,现代刑法有减轻、免除处罚的相关规定。

关于中国的人的礼教,作者提出道德教育应当追求的目标,并非是任何特定品德的训练,应是促成与形成某一品质、精神与性情状态。现在我们受到的来自家庭、学校或社会的道德教育,多是潜移默化的。举几个例子,我们中国人家家户户都有传承的家风家训,里面蕴含了整个家族的历史以及优秀的传统美德;近年央视推出诸如《工匠精神》、《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专题的纪录片,这些都展示我们国家所拥有的美好的精神品质。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我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并且这些价值观的趋向是正能量的。

谈到东西文明的碰撞,作者阐述了现代教育与战争的关系,现代教育认为战争是为了祖国分利益,当自己的祖国发起战争时,现代教育教导当时的人民无条件支持。但中国的儒家早有不同想法,引用孔子的论述进行反驳:“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子主张为政以德,不是一味地采用暴力手段。今天我们的国家吸收其中的精华,面对国内外的各种争端,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树立了强大友好的大国形象。

读罢此书,我仿佛来到了辜先生所处的时代,感受到他想要维护中华文化尊严的决心。虽然,他的观点放在今天,有褒中国思想毁他国宗教之嫌,关于女性的言论并不符合核心价值,但是他改变了西方对中国的文化偏见,因此这本著作具有重要价值。书中所提到的中国人的可贵精神和优秀的中国文化,在今天仍旧值得我们学习。另外,我们也应当对中国文化保持自信,努力地继承和发扬文化中的闪光点。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