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最新读后感范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1月15日读后感评论116 阅读3172字

第一部分

先来看看什么是拖延症。

有些人做事拖拖拉拉,但是他不难受,不自责,不纠结,也不想变得更有效率,这种情况就不叫拖延症。

有些人做事拖拖拉拉,而且在心理上他不能接受自己现在这个样子,想要改变而没有改变,这种心理矛盾导致的痛苦,影响了自己正常的生活。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拖延症。

有拖延症的人,他在做事的时候,会掉入一个叫做拖延怪圈的陷阱:在面对一个新任务的时候,他先是对自己有一个很高的预期,想要早早地开始,充分地准备,最后漂亮地完成任务。但是他一直处在这种想的状态里,就是作者所说的一种脑锁住的状态,他就是开始不了,不肯行动,他一边拖一边伴有极度的焦虑,到最后截止日期快到的时候,他要么把它一口气干完,要么就直接放弃,这整个过程特别的痛苦。

这种状态久了之后,会产生一种自我攻击、自我毁灭、破罐子破摔的倾向,越做不好,越完成不了目标,他对自己下一个目标的要求反而越来越高,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自我挫败的闭环,到最后这种心境它会投射到外部,开始对外界的环境产生强烈的不满。如果到了这种情况,这个人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觉得身在地狱一样。

有人对拖延症下了这么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没有任何的原因毁掉自己生活的一种行为。

第二部分

1.生理上的原因

在150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只需要一个遇到东西就吃、吃了就睡,遇到奇怪的东西就怕,遇到不舒服的情境本能的就躲,没有任何追求,不需要自控力的大脑。

所以,在遇到一件困难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拖是一种本能的反应。首先要树立起的第一个观念就是不要自责,因为这就是我们大脑天生的操作系统,谁都一样,没啥特别的。

2.心理上的原因

这本书的作者分析,是恐惧,也就是害怕。

害怕本来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很好的一种工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不管是在原始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我估计他都活不了多久,要么他已经挂了,要么他就在监狱里面。

A.害怕失败

拖延的人有一个典型的错误观念:

自身的表现=能力

这是一种典型的应试制度下的观念,就是一次考好了,所有人都说你厉害,聪明,有出息,感觉以后就要飞黄腾达了。一次考不好,这个人瞬间就被踩成肉饼,就是无能,不用功,蠢货。

其实我们现在都知道,表现上的浮动太正常了,所有的事情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试错、失败之后它才能出成绩。

错误观点引起的害怕,这样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故意拖着把事情搞砸,到最后他们就开始告诉自己说,你看,我不是没有能力,我只不过没有全力以赴罢了,这样他们就可以避免看到那个真实的自己。

B.害怕成功

这种类型通常都是有家庭问题,这样的家庭他倾向于怀疑一个孩子的能力,这样慢慢的就会让这个孩子也开始自我怀疑。

这就导致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都有一个惯性,就是每次在快要完成的时候,快要成功的时候,就开始担心了,万一父母说的是真的咋办,万一自己真的不是那块料咋办。那为了不看到最后的结果,他们就开始拖,拖着不完成。

C.对掌控权的恐惧

当我们被强加着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倾向于躲避,这个问题其实也挺简单的,就是一个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问题。

你看我们在做自己心里想做,自己决定做的那件事情的时候,这就是有内部动机;用外力强加着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管是父母说的还是别人给钱,或者是形势所迫,这都是外部动机。

我们行动的所有的原因都是去满足这个动机。

如果是内部动机,那就是为了满足自己去做,那我们肯定就有动力去做。

可是一旦对方要求你做,这件事情的内部动机就转化成了外部动机,那么问题就是从我们是要满足自己还是要满足别人,如果这个需要满足的人他不是你喜欢的人,是一个你很讨厌的人,这个时候动机就会彻底消失,没有动机自然就不想做,就开始拖。

简单说就是,我们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是我们喜欢的人让我们做的事情,我们就很有动力;但是我们讨厌的人让我们做事情,我们肯定就要拖嘛,是吧?

3.思想上的原因

完美主义听起来是个很美好的词,但是它也分行动上的完美主义和思想上的完美主义。

这两个差距非常地大,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套心理机制和行为习惯。

行动上的完美主义是说,他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地用行动持续改进,最后获得一个接近完美的结果。

而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可就惨了,他们只是盯着那个完美的画面,那个脑海中根本不可能达到的一个非常高的要求,但是他们就是不愿意面对眼前这个东西。

比如雕刻一样,同样是一块石头,行动的完美主义者他脑袋里面有一个画面,然后就开始动手雕,一点一点地磨。到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可能和脑子里面的想的不太一样,但是也会是一个很不错的作品。

那第二种就不一样了,他不做,他一直想,而且他一看到这个石头他就烦,因为这和他脑海中那个完美的雕像还差个十万八千里呢。所以到最后时间到的时候,他连石头碰都没有碰一下就决定放弃。然后他就相信,在遇到下一块石头的时候,一定要雕得比第一块石头还要漂亮。

你看,他又定出了一个更高的更不可能达到的要求。他们对每件事情都有很高的期望,在行动的过程中却发现总是达不到这个要求,从而产生一种持续的挫败感。他越痛苦,越没自信,他的行动力就越差,那做得越差,他就越容易放弃,最后形成一个闭环的自我挫败机制。

最最可怕的就是这种持续的自我挫败,自我挑衅,自我挑剔,最后他会投射到外部的环境,成为他应对外界世界的一种行为习惯,看什么事情他都不顺眼,像这种情况就比较惨了。

所以一个深度的拖延症患者都是很难相处的,你看他们对自己就很讨厌,和自己就不能好好地相处,就更不可能去爱别人了。

说到底,拖延症它就是一个怎么面对自己,怎么和自己相处的一个问题。

第三部分

那怎么样调动这个我的智慧,改善拖延症呢?这本书的作者给我们给出了三点建议,也是克服拖延症的三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设立截止日期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截止日期它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你看我们所有的劳动,特别是脑力劳动,那种从无到有要创造一个东西的劳动,如果没有截止日期的话真的是能给多久拖多久。

就像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的时候,因为没有截至日期呀,他就整整拖了二十年。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二十年是怎么过来的呀。

没有截止日期啊,就很容易陷到一种无限改进的陷阱里面,他感受不到一种完成一件作品之后的瞬间的成就感。

所以说设置截止日期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快速地按时地完成任务,它也是对我们心理的一种保护。

第二个方法是改变环境

就跟七八岁的小孩子一样。如果我们想让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认真写作业怎么办?肯定是把他放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面,旁边肯定也不能放动画片,不然的话他就坐不住。

所以我们在需要完成一些高度专注的事情的时候,首先就要把我们自己放在一个没有干扰的环境里面。

人的精神和意志力还有限的,抵制诱惑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意志力,我们用意志力来抵制诱惑了,我们就没有多余的精力来做眼前的事情。

所以说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环境,会让我们省很多力气。

第三个方法是心法的转变

拖延症的人他往往就是对这件事情的预期太高了,那我们就要做一种心理上的转换,就是从我要做一个完美的东西转换到我要做一个最烂的东西。

其实,拖延症的人他并不是能力弱,往往他们都挺强的。他们最难的就是没有办法开始,一旦他们开始,他们的工作效率其实还挺高的,所以对拖延症的人来说,降低预期特别重要。

比如说我要炒个菜,就告诉自己,我要炒一盘最难吃的菜;如果说要写一篇文章,就告诉自己,我要写一个废话连篇,让所有人都抓狂的文章。

这样预期一调整,他就很容易开始,心理就容易放松,反正就这样,也没啥,是吧?认真,尽力就行了,最后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样,根本就不是能控制的事。

像这样把对结果负责的这个责任推出去,我们只对过程负责,如果用这个心法就可以让拖延症的心理压力减轻很多,好多事情它就水到渠成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拖延症它本身就不是个病,它也不是个时间管理的问题,它其实是精力管理的问题。

就是我们能不能及时地调动我们的精力,调动脑袋里面那个理智,让它来帮我们做事。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