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一种常绿小乔木,因全身几乎都是宝,被称为“黄金之树”,另外还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这样一个美好的词语竟然和"刑"连接在一起,让人不由恐怖起来!《檀香刑》让人保持最大限度的阅读好奇和热情,一层层揭开谜底,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剧情,随着书中人物同喜同悲,进入了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故事发生在1900年前后,八国联军入侵我中华大地,昏庸无能的清政府一味妥协退让,山东高密县东北乡的村民为阻止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强占良田,自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作家莫言用摇曳多姿的笔触,悲喜交加的语言,给读者讲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陈年往事。在主旋律的大背景下,穿插了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让人感兴趣的是书中"猫腔"的运用,这是流行在山东高密地区的民间艺术,唱腔悲凉,听之心碎!整个小说变得"有声"了,宛如一出大戏!
檀香刑,刑法之酷,这里我不想描述了。全书的高潮部分就是施刑过程,孙丙被绑在刑台上遭受檀香刑煎熬时,他开始放声"猫腔",他的歌唱悲壮苍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台下的百姓受之感染,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形形色色"的"咪呜",台上台下相互映衬配合,仿佛这不是一场受刑,而是一场戏曲演出,平日里孙丙是以艺人的身份演出别人的故事,而此时他是"故事"的主角,演出的是自己的故事。"猫腔"植根于高密大地,老百姓爱听更爱唱,新建的猫腔戏班借为孙丙送别演出作掩护,进行了大张旗鼓声势浩大的声援。他们声情并茂的演唱具有强大的号召力,令万众若狂,让执行监管的衙役们也忘了身在何处,让杀气腾腾的刑场变成了群猫嗥叫,百兽乱舞的天堂!于是敌人害怕了,举起了枪,十几颗通红的弹丸飞出钻进乡民的身体,他们是在用生命进行最后的绝唱,血,喷出来,淋漓在戏台下的土地上,一大滴,一大滴,那是苍天的眼泪,那是受苦受难民族的呐喊和控诉!
孙丙的义举终于唤醒了胆怯愚忠却不失正义的知县良知,为了减轻孙丙受刑生不如死的痛苦,他用匕首结束了孙的生命,大戏演完了,余音不散。这群性格鲜明的人物演绎的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让余久久回味,以孙丙为首的这群小人物,敢爱敢恨,如同高密地里的红高梁迎风挺立,杀不尽,斩不绝,哪里有敌人入侵,就把他消灭在哪里!
夕阳浴血,印染了天空,天际间又传来了悠扬的猫腔调,曲声越来越近,越来越高亢!在山谷、在平原,每个音符都发出了最强音。
人物个性
孙丙虽是个戏子,却勇敢的做出了与当时强权冲突的大事,即便面对酷刑,也洒脱的当成生命最后的大戏来唱。
眉娘虽以“浪语”出场,带着市井的媚俗风骚的品性,却不乏一种为人性自由爱情自由而抗争的不屈精神。
钱丁虽是个知县,但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懦夫,在百姓面前耀武扬威,在上司和洋人面前谀言谄笑。
还有虽是傻子却也能道出真理的赵小甲,刺杀袁世凯失败而被凌迟处死的钱鹏飞......
莫言自己说这部小说写的是声音,我想应该是夹杂着压迫者的狂笑、受压迫者的悲鸣,反抗者的怒吼,愚昧者的无知麻木的呻吟,还有民族传统文化即将消失的哀凄的一部大戏。
生活就是一部戏,人就在不停的入戏出戏,不过都少不了做戏。有时候你觉得自个儿特真诚,根本没有做戏的成分在里面,但事实上你下意识就已经做戏了,你自然而然地以行行色色的面具示人。生活如此,艺术也如此。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仄;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人们都在追求一个完美,力求达到十全十美,而我却觉得凡事不要太完美,差一点点才是最好的。得不到的,不一定是遗憾。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这句话很多人都很熟悉,也喜欢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原来得不到的觉得很美好的东西,但是一旦得到了,就又觉得不是那么美好了。所以凡事我觉得都要差那么一点。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断臂的维纳斯人们才觉得是最美的。满招损,谦受益。
“不求读尽人间书,但愿好书常相伴!”希望老师们在美好的岁月里共读经典,探讨人生,陶冶情操,丰富内涵。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