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读后感2000字 最新读后感范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1月15日读后感评论89 阅读2199字

隐士是一个神秘的人群,隐士在他们生活的年代是少有人知的一群人。他们隐居时不求名,不求利,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自己精神世界的满足。自古以来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于隐士都有提及(历朝史书对于隐士有单一传记,至于志怪小说,民间流传更是数不胜数)。新中国建立后,隐士离人群远了,远到不知道是否还存在这样的群体。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个外国人带着对隐士浓厚的兴趣来到内地,开始了寻访隐士的旅程,这个人就是比尔·波特。在秦岭他找到了一群隐居深山的人,确认这些人就是他要找的隐士后,他写了一本关于隐士的书——《空谷幽兰》。

这本书是作者对于寻访隐士过程的一本纪实,前几章掺杂着他对于隐士文化的思考,书中讲到上古尧舜,许由,讲到老子,尹喜,讲到诸葛亮(为《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并非《三国志》中的真实历史人物形象),讲到鸠摩罗什,讲到陶渊明,讲到孙思邈······从河南一路西进到西安,沿途所见古迹,引起了他对相应的历史人物以及相关著作的思考。也有与他所遇到的道家,佛家一些修士的对话记录,如任法融,谢姓道士等,随着对这些人的接触,他渐渐的接触到了他心目中的隐士。

作者在书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他的思考,很多思考和认识在读者看来有所出入,在此举两例。一是对于大舜,作者也称之为隐士。这是不妥的,舜之所以居于山野,是因为舜的父亲要杀他,舜是一位孝子,也是后世孝道的典范。后世孝道所传:小受大走(父母如果要打自己,只要不危及生命,即使父母是错的,也要承受。如果危及生命,那就要逃走。如果不逃走为父母所杀,则会使父母成为犯罪之人)便发源于舜。舜后来感化父亲与弟弟,一家和睦,更是后世儒家所言齐家的代表。二是作者对于上古到中古掌礼祭祀的官员则统称为萨满,这也有待商榷。萨满是一种宗教神职人员。而执掌祭礼的官员则是一个国家敬奉天地的代表,中国主流文化是自三皇五帝时期就一脉相承的,对天地的敬畏以及祭典也是一种感恩的表现。相较西方教徒敬奉他们的有名有姓的神灵,中国人对天地的敬奉是对自身与环境的思考:我身之所居,不至于陷落九幽是因为有地的承载,身之所处阳光雨露的滋润是上天的馈赠。所以对于天地的感恩便表达在祭典当中(如今北京有天坛,地坛,那就是敬奉天地的地方)。当然对于一个外国人来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很不容易了,对普遍不知国学为何的今天,能够有一定的理解更是相当不容易。

寻到作者心中的隐士后,书中有几段对话。好多隐居的人是不愿意被人打扰的,很多时候他们遇到进山的人都会躲避。作者算是为数不多被隐士招待的。作者问了一些隐士们日常的生活,日常如何修行以及隐居的缘由等。通过这些对话可以看到这些修行之人与常人的不同,相较常人眼中的隐士,对他们自己而言他们是修士。普通大众是难以接受一些修行仪轨的,比如道家静坐,佛家打坐,在某些人眼中那就是装神弄鬼。(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从印度穿到中国的瑜伽以及冥想却很受国人欢迎,如果讲道家静坐与佛家打坐,那就让人觉得很另类。难道是因为花过钱的缘故?)这些修士之所以隐居修行,更多的是不想被打扰。不是为了隐居而隐居。

自古至今隐士不绝,大概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国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对于儒释道这句话一直被封为圭臬。至圣孔子早年周游列国,晚年被迎回鲁国,删诗,序书,定礼,正乐,作春秋(好多人对于圣人此举颇多争议,在此仅就删诗一事略作解说,这解说是从川大一位副教授处听得,个人觉得极为可信。孔子删诗,最终诗经定为305篇,里面有风、雅、颂。在删诗之前,风雅颂估计不下于3000篇,风为国风,为诸侯国民间诗歌,多为民间创作,比如《魏风·硕鼠》个人推测就有可能是农人务农辛劳之余在田间的发牢骚的作品: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这些诗歌被采风官听到,便编辑成册送往国都,由统治阶层通过这些诗歌来推测民间对于政策的反响,从硕鼠篇就可知国家的征收税役过重。凡此种种,或赞美或贬斥,国风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孔子删诗,便是从诸多诗篇中选择一部分编成后世所传《诗经》。有人指责孔子不该把其他风、雅、颂删除,好像圣人选305篇编成册别有用心。个人觉得,且不说《诗经》的价值,也不说为何选此305篇,个人觉得如果不是圣人精心编纂,或许能够流传后世的大概只能存在于历史书上的风、雅、颂这三种文体概念了)。孔子晚年不再涉足朝政,只为道统传承不断绝而努力,希冀后世能够更好。有道则仕,为民生,福泽四方。无道则隐,为道统,传承不绝。这是隐居的目的。历代隐居之人或潜龙勿用,以期飞龙在天(如姜太公,诸葛孔明),或修身问道,以求登峰造极(如魏晋时期的孙登)。当然大隐隐于朝市的另类隐居也不可胜数。这些人对于中国历朝历代影响不可忽略。

隐士文化,或为己修身,以求使自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或隐居习文练武,以期在朝廷建功立业,隐好像是一个必经的过程。隐士文化是潜伏,是静处,是淡泊明志,是潜龙勿用。如果有一天某个人突然名声大振,举世闻名,那么必然有一段不为人知的“隐士”生活,隐士文化对个人而言是一种进阶的文化,对国家而言是一种积蓄力量的文化。此时此刻,在中国,在某些机密的地方,必然存在着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把国家的某项科技,某项技术推进到世界前列的“隐士”这些隐士在某些方面是国之根本,另一些隐士在文化层面或许是文化传承的根本。

期待有一天去往人际罕至的地方,遇到一间茅屋,里面空无一人,但是在某个角落有一本书,那是一个人毕生的思考。(刘冬冬)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