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范文作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1月10日读后感评论70 阅读1399字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唯一一本长篇小说,是七十多年前现实的象征,又是以虚假对现实的讽刺,现实与虚假的结合,映射出了一代人心城。

作者说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这里的“某一部分社会”指的是旧中国混乱荒谬的病态社会,“某一类人物”指的是在那个病态社会中迷惘、怯懦、寂寞的病态知识分子,实则反映生活的一角,一类人物,也想说的人在生长过程中内心潜意识里存在的阴暗。

刚开始读这本小说的时候,不理解小说为什么叫“围城”,随着对男主人公方鸿渐的认识,才意识到“围城”无处不在。那艘名为白拉日隆子爵号的法国邮船、三闾大学、不尽人意的感情、遮羞的假文凭等等,这些无不为方鸿渐的围城,圈圈绕绕,进不去,出不来。

第一圈围城——感情。男主人公方鸿渐是苏文纨的一座围城,费尽心思一心想走进方鸿渐的爱城,却一直不珍惜默默守在自己身边二十年如一日的赵辛楣。方鸿渐也是,娶了孙柔嘉,却对唐晓芙念念不忘。孙柔嘉一步步顺利嫁给了方鸿渐,却不想一步步走进了茶米油盐酱醋无止无休的争吵中。正如文中才女苏文纨所说,感情本身就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拼尽全力想要冲进去,里面的人绞尽脑汁想逃出来。如果当初苏文纨如愿走进了方鸿渐的爱城,她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不顾一切的付出;如果方鸿渐娶了唐晓芙,那会不会又是另一座想要逃出来的城池?拥有了的,往往不懂得珍惜;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人们往往就是这样的,永远也走不出这座爱的围城,身在城中,心在城外。

第二圈围城——假文凭。方鸿渐是个知识分子,在买假文凭之前,他也问过良心,他为自己起了最好的借口:就是“说了谎话,还要讲良心。”“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耻。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真幽默啊。为了这一张假文凭,编了一个谎,又用更多的谎去圆,还自欺欺人的一边防着韩学愈揭穿自己,一边又想辨别韩学愈文凭的真伪,以此找回自己的“公道”。想讲良心,却有那么一点虚荣,处处做小人,却处处提防小人,众生的缩影而已。

第三圈围城——高知的姿态。携文凭归国的高知识分子,混迹于上海滩各式知识界分子的社交圈子,对自己的定义即为文人、学士,不屑于老奸巨猾高松年的所作所为、职场心计,却又无力改变现实,只能躲在后面打着文人的口号批判。他希望做个大人物,却无奈嘴上聪明而内心懦弱,不付诸实际行动。

方鸿渐所到之处,无不是“围城”——上海滩各种的文人社交圈,三闾大学勾心斗角的职场生活、新婚家庭的琐琐碎碎……都构成了一座座围城,不仅国家、社会是如此,家庭也是一样:方鸿渐父亲对儿子人生的干预,方老太太对方鸿渐的不放手,妻子孙柔嘉柔顺之下的工于心计……家庭社会的环境使方鸿渐感到处处有围城。

生活中的“围城”随处可见。学习、交友、结婚......无一不有一个“城”把我们“围”着,城外的人拼尽全力想走进去,城内的人费劲心机想要逃出来。

故事的最后,戛然而止,难道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吗?并没有,这座围城的故事无时无刻都在上演着,对于这《围城》的故事,要慢慢的品味。

《围城》呈现于我们的面前是一份遗憾,一份惋惜,一份愤怒,但也衬托出了主人公内在的一份无力感、不安全感、自卑感、自我的无价值感,正因为他内在的不强大,紧紧的依靠外界买假文凭换取自己的立足,婚姻的态度左右摇摆似婴儿寻找母亲的怀抱,用高姿态换取别人对他的认可,其实不论哪种女人与他走入婚姻,结局都是一样的。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