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封面以红色为底,习总书记带领村民走在康庄大道上的照片置于其上的《梁家河》一书时,我脑海瞬间闪过“赤子之心”几个字,遂执笔将其写于书的扉页。读完之后,以《赤子之心》为题,书写自己的阅读感想。
梁家河,一个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普通小山村,十八大以后成了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人们纷纷来此寻找习总书记当年插队的痕迹,寻找陕北农村在年岁增添中的发展变迁,寻找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大地与赤子,互相增益,共耀星空。
大地
陕北,一个神奇的地方。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后来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土地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一块完整的红色区域,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做出了巨大贡献。陕北沟壑纵横贫瘠的土地滋养着中国共产党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1969年1月13日到1975年10月8日七年间,当年受到文革迫害的习近平来到梁家河村,陕北淳朴的农民接纳了这个受到伤害的孩子,给予他吃穿用度。习总书记过“四关”——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观,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培养了自信心,坚定了一生为人民做事的志向,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新时代擎旗指向,奋力拼搏。
陕北这块土地何以如此神奇,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我想,是她苍茫大地上的大河大川大起大落,造就了人们的磅礴气魄;是她刀削斧斫的悬崖陡壁纵横沟壑,磨炼着人们的坚韧意志;是她自然条件造成的贫困坎坷,形成了人们的淳朴善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造就一方人。
赤子
习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掌舵者、人民的领路人。他何以能够如此?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他的心思纯洁无暇,善良温暖,充满热爱。《梁家河》一书所展示的习总书记的点点滴滴,展现着一个赤子的成长之路。
习总书记始终走的是群众路线。当他被从北京送到太行山区时,姨夫魏震五和姨母齐云劝说他:“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当然要靠群众。”从此,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和群众打成一片。他干活不“撒奸儿”,舍得出力气;不管穷家富家,他都看得起;不管什么性格的人,他都能相处。他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以后,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带领群众干什么。群众没柴烧,他就带领大家修沼气池;群众吃不饱,他就带领大家打坝造田;群众不识字,他就办扫盲班;群众生活不方便,他就在村上办缝纫社,铁业社,代销店……
习总书记始终不忘根本。“当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这里。”这是他对梁家河的眷恋,也是他有情有义的表现。他多次写信回信,关心梁家河群众的生产生活,在1993年,2015年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他为吕侯生治腿疾,安义肢,送给张卫庞两床被子,两件大衣和绣着“娘的心”的针线包;他回到梁家河村,还记得当年小伙伴们的小名,记得每家每户的情况。
习总书记始终爱学习和善于思考。他说:“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放羊时看书,劳动休息间隙看书,睡觉前看书,他把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都看了。他处处留心学习,即使一个小小的梁家河村,也是他长大学问的地方。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他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梁家河,因习近平而声名鹊起,习近平因梁家河而成长成熟。大地陕北与赤子习近平,七年因缘际会,永恒情深意长。大地养育了赤子,赤子依恋着大地,大地与赤子一片情深,凝视,回望……
作为教育局机关干部,我要以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以一颗赤子深情,满怀热情与激情,积极投入到推动大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中。在奉献与坚守中,弘扬青春的力量,闪耀青春的光芒。(谢慧)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