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我从未想过活着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情,与其说没想过,不如说没有真正地思考过。
直到我认真地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对“活着”又有了新的认识,小说的开头是一个人去村里采风碰巧遇到一头老牛伴着一个老人在田间劳作,满目疮痍的老人以平和的口吻讲述了自己艰难曲折的一生,主人公富贵是地主家的儿子,在那个中国并不发达的旧社会里从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因为无知、嗜赌,最后被人设计输光了所有的家产,他的父亲被他活活气死,从到一间破旧的草屋生活开始他就知道他不再是之前那个连走路都需要人背,走到哪里都被尊称少爷的那个富贵。母亲的身体不好,富贵出门请大夫,好巧不巧地被人抓了做壮丁,富贵想活着,在他挥霍了整个青春后,想和他的家人在一起,在战争中拼了命地也要活着,为了回家再和家人在一起。可惜的是回来的时候母亲已撒手人寰,儿子长大了,女儿凤霞却因为发烧家里没钱治病成了聋哑人,好在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都在家等着他,我想这也就是他活着的动力吧。儿子有庆已过了正常读书的年纪,但是家里没有钱,没办法的富贵就把女儿卖了给人家做苦力给儿子上学,一切都好像在慢慢地好起来,贫苦艰难的生活、富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让有庆对生活丧失希望,他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这样的孩子多叫人喜欢啊!善良懂事的有庆好心去献血,却被活活地抽死在病床上,气急败坏的富贵去医院找说法,得知输血对象是县长家的人,就只是对着县长说了句:“你欠了我一条命,下辈子得还我。”这深刻体现了当时某些医生没有医德,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社会现象。我能想到富贵看到气息奄奄的儿子时是何等的崩溃,我也经历过丧失亲人的疼痛,所以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感触很深。中年丧子是多么让人无法接受,富贵抱着儿子回家自己再亲手把有庆埋了,一夜白了头。后来富贵一个人在路上对有庆死后平静地感慨:“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回家还不敢和家珍、凤霞说,一直是自己默默承受,事后也找过那里的医生问是谁抽干了他儿子的血,人人都称不知道,在这种悲痛的情况下富贵他还是要好好地活着。女儿凤霞也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她有时看着村里姑娘结婚时羡慕不已,富贵家珍也都看在眼里,后来她嫁给他邻村的歪脖子二喜,二喜也是个实在人,凤霞虽不会说话,两人却十分要好。眼看着生活又有了期盼,凤霞怀孕,肚子一天比一天大,在医院生产的时候,全家人都揪心着,没成想医生出来之后就问:“保大的还是小的?”二喜说了保大的,医生却保了小的。家珍本来身体就虚弱,加上女儿儿子的相继离去也离开了人世,只剩下了爷孙三人,富贵后来也是经常去二喜家看望外孙苦根,小小年纪十分懂事。生活却总是这样在你不经意间让你难过,二喜在工地里意外被两块石板压死了,临死前痛苦地叫了一句:“苦根。”看到这里,真是让人痛心,富贵是真的不愿意送二喜去那间小小的太平间——在那里已经躺过四个他生命中的至亲,一次次直面亲人的死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心力交瘁,历史涅槃重生却又出奇相似,可生活依然要继续,富贵只能跟外孙苦根相依为命。有一次苦根发烧,富贵心疼外孙就煮了半锅豆子,没想到正是这半锅豆子活活把苦根撑死。
这是个时代的缩影,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悲剧都是痛苦的,这本书叙述的时代,比任何一本历史书都要清晰,都要真实。在命运面前,人是渺小的。而富贵连“扼住命运的喉咙”的能力也没有,像是任何一个普通人,过着困苦而渺小的生活,或许,正是因为渺小,所以显得真实,正是因为渺小到了尘埃里,所以我们能够在他身上看到那个注定争不过命运的自己。我本以为富贵会接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因为我觉得支撑他活下去的是他的妻子、儿女、这个家,但是他可以看似内心毫无波澜地和作者讲述他的一生,我想他是真的为了活着而活着,一步一步,一开始也是为了母亲和妻子儿女他不得不活着,到后来经历得多了,人是要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东西而活着,所以在那个旧社会的时代里富贵也是大部分人的缩影,都是在亲人死去而没有能力的悲哀,每个人都是为了活着,所以说在那个艰辛的时代里他们都很坚强。
我想富贵能活着,也少不了曾经那些温暖的回忆,也许只是支离破碎的,当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时,当凤霞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的时候,让某些时刻有了脉脉温情,有了简陋的快乐。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人活着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对浩瀚的宇宙来说,也许我们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我们依然要好好地活着,努力地,积极地,为自己与其所珍惜的而活,这就够了。愿回归自然时,是笑着的,平静的,满足的,回忆的。(汪铭)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