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传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最新

征文网 2022年1月8日读后感评论149 阅读1167字

《莺莺传》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的一部小说。小说的情节也非常的简单明了,描写的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在我刚读完这本小说的时候,我对张生和崔莺莺这两个主人公是完全喜欢不起来的,在我的感觉来说,放在现代,张生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渣男、负心汉的形象,而崔莺莺则是多次欲拒还迎,极其的矫情。

但是当我再次品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又带给了我截然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张生和崔莺莺都是矛盾的甚至当时的时代背景也是矛盾的。而也正是因为矛盾的存在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崔莺莺整个人物形象,元稹描写的极其丰富饱满。她就像是被关在笼子的里的百灵鸟,美丽、清纯,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在郑母叫她出来与张生初次见面时她“久之辞疾”,不愿如此仓促见面,即使没落也不改自身的傲气。但是她心里又蕴藏着一股劲,她想冲破这封建礼教的牢笼,而张生对她多次表达爱慕便成了其导火线,她题《明月三五夜》暗示张生来此见面,甚至命“红娘敛衾携枕而至”等等都是她在对当时的封建礼教进行挑战。但是在她暗示张生来密会,却“大数张生”令“张自失者久之,复逾而出,于是绝望”。而在张生问她告诉郑母了没,莺莺却说“我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在张生要去长安,她也仍是“宛无难词”。崔莺莺整个人是矛盾的,她仿佛有点力不从心,她想要冲破封建礼教,但是她的思想却还未完全摆脱封建制度。

元稹说《莺莺传》是根据自己的经历改编的,那么张生就是元稹自己的缩影,在小说里,全篇都是以张生的角度进行展开的,张生这个角色从一开始的“大凡物之尤者,未尝不留心”到见到莺莺的“张惊为礼”又何尝不是“见色起意”,我们不能否认张生对莺莺曾经是有爱的,但是也不能否认他的冷漠和始乱终弃。张生也是矛盾的,而他的这种矛盾则更多的是一种仕途与爱情之间的矛盾,而最后他选择了功名,他将莺莺类比成褒姒和妲己,而曰:“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以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脱罪。张生这样的一方言语换个角度说更像是元稹在为自己负心汉的进行一种自我说服,颇有“掩耳盗铃”的感觉。但是结合元稹的生平,他的这个做法又是肯定和必然的,他八岁丧父,由母亲一手拉扯大,他只有考取功名才能摆脱当时贫困的处境,实现伟大抱负,而后面甚至娶了韦复卿的女儿韦从也是后话了。

提到《莺莺传》我们又不得不提《西厢记》,《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根据《莺莺传》改编而来的,不同的是,《西厢记》注重的是“反抗”,而《莺莺传》却是“屈服”。而造成这两种结局差距的主要原因我认为跟当时的时代背景休戚相关,中唐已经没有了初唐时期的盛世,因为安史之乱的原因,人们更倾向于对仕途的追求。而在元代,因为经济的发展以及市民阶层的出现,封建思想则逐渐淡化,人们则就更容易接受主人公这种为了爱情而不惜放弃功名利禄的做法。

《莺莺传》的爱情悲剧不仅仅是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更是那个时代因为封建制度受到荼毒的那类人的悲剧啊!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