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利用三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江苏南通作家陈亮先生刚刚出版的这部关于我县红色剿匪的长篇小说。掩卷长思,70年前的这段发生在宁强的惊心动魄的历史,仿佛跃然于眼前。当年为保卫新生民主政权,党、政、军、民齐动员,在秦巴崇山峻岭之间,广坪河畔,嘉陵江两岸进行的那场殊死的剿匪斗争,是多么地英勇惨烈和波澜壮阔,与顽敌的斗智斗勇又是多么地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解放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勃勃英姿仿佛还行走在山林间,小溪旁……
当五星红旗刚刚飘扬在秦巴山川之际,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有多少宁强儿女不屈不挠,与解放军指战员一起英勇战斗,他们或是参加民兵,或是给部队带路,或是营救伤员,或是冒死保护群众,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牺牲,与战士们同吃同行共进退,有许多干部和群众与战士们甚至英勇牺牲,长眠在家乡这块美丽而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
小说从1935年红军二方面军六师政治部主任刘型一部被打散,他又患上严重的伤寒,体弱无力行走,为不拖累部队,自己一再要求就地留下,后来生死不明,剩下的人由十七团政委段远鹏和团参谋长苏绪等二十余人,组成游击队,段,苏二人分任正,副队长,后来迷路,在牛圈坪被冒充成连音的成贵玺缴械写起。依次用同一时期,不同空间的若干个镜头再现了阳平关镇保安队长成连音的崛起和在千丘麻山东麓的沱湾里阻击略阳县长常飞的武装起义,广坪以匪首李树敏,其小妾柳芳为代表的400余名匪众穷凶极恶的暴乱以及解放军平定暴乱过程,以及青木川魏辅唐的杀叔夺权,势压一方,后来进县城缴械投诚的一系列故事。书中的主要人物段远鹏后来成长为解放军主力师的师长,又亲自挂帅来宁强指挥剿匪作战,是一个身经百战,智勇双全,善打硬仗,重情重义的将军。
为了表现李树敏在广坪河一手遮天,豪恶霸道,为所欲为,书中描写了一个叫冰香子的村姑的故事,这个人物贯穿全书,最后还进山洞活捉匪首刘青云,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名字未变。冰香子年方十岁时就在李家当丫环。李树敏为了拉拢一个叫冯用材的长工为李家出力卖命,答应冰香子长大成人后许给冯用材为妻。谁知女大十八变,她十七八岁时出落得亭亭玉立,十分漂亮。李树敏有些反悔,想自己占有,于是去试探口风,却遭到冯的执意拒绝。正当此时,在县城上中学的李老大(李守质)的长子李政杰也暗暗看中了冰香子。李叔敏就怂恿李政杰去威胁冯,逼其对冰香子丢手。李政杰提着手枪去冯家找事,他母亲魏守芳闻声赶来劝阻,孰料在拉扯中手枪走火,打死了自己的母亲魏守芳,她可是是魏辅唐的亲妹妹,由此闯下了滔天大祸。李政杰为了避祸辗转跑到西安,参加了国民党的青年军,后又渡海随蒋军退守台湾。改革开放后,乡音未改鬓毛衰的他有幸回到了广坪,给母亲立碑祭奠,泣拜于坟前,聊慰终生之痛。而冰香子后来与冯用材终成眷属,过上了幸福日子。
书中这样的真实故事,比比皆是,所以说这部小说我们要当历史来读,铭记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尽管情节上有所虚构,但许多事情和人物原型,历史上都是有据可考的。
小说的结构布局也是大气磅礴的,从五十七师171团,169团先后攻克大安镇,五丁关,解放宁强县城,七盘关,牢固关等战斗写起,描写了我解放大军势如破竹,所到之处,人们欢欣鼓舞,敌人戓望风而逃,或纷纷投降,为今后深入剿匪,造成了强大的政治声势,也为后来部队的剿匪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书中穿插描写了我地下党员刘加三,黎民觉,卢呈瑞等人因势利导,深入虎穴,以全国大势劝说各地民团头目纷纷缴械投诚的故事,反映了他们大智大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学识口才和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革命信念。
书中将宁强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山川地貌,描写的如临其境。为了突出地方特色,特将剿匪队长山娃子,青木川区区长吴存银写成宁强本地人,就连宁强矮马也写成部队首长的良好坐骑,充满了乡土气息,读来更加亲切感人。
在文章的结尾处,特意安排了老首长段远鹏在古稀之年来宁强广坪镇烈士陵园凭吊曹廷林,林双,山娃子等烈士的一幕情节,是为了缅怀这些为革命献身的老部下,希望世世代代的人们记住他们。
这部红色小说,是目前对青少年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鲜活教材。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幸福安宁的环境下,是当年有那么多的英烈不怕流血牺牲换来的,勿忘历史,勿忘初心,我们才会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学习烈士们的先进事迹,才会激励我们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上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也会使年轻一代了解家乡宁强发生的历史,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
如今的广坪烈士陵园,年年清明节都有学校学生和各团体人士前去祭扫,英烈们在九泉之下,也会安息了,他们的事迹也必将永垂宁强史册。
最后,希望更多的书友们都去读一下这本在高手如云的作家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好小说。同时感谢张大明老师多年来采集史料的艰辛劳动和付出的巨大努力,也感谢陈亮先生为宁强历史文化做出的这一特殊贡献。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