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001年3月,曾引起文学界热议。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檀香刑》是部神品妙构的小说,其故事的讲述手法在同类作品中少有人及。故事分为三部分《凤头》,《猪肚》,《豹尾》,完完全全的讲故事的通常架势,然而一开始就让人欲罢不能。
《凤头》是以一个狗肉西施眉娘的自述开始,让这个故事甫一开端就充满了作者深爱的高密乡摇曳生姿的风情。
“秋千架是什么?秋千架就是飘荡的戏台子,上去就是表演,是展览身段卖脸蛋子,是大波浪里的小舢板,是风,是流,是狂,是荡,是女人们撒娇放浪的机会。”
“俺感到飘飘欲仙,鸟儿的翅膀变成了俺的双臂,羽毛长满了俺的胸膛。俺把秋千荡到了最高点,身体随着秋千悠荡,心里汹涌着大海里的潮水。一会儿涨上来,一会儿落下去。浪头追着浪头,水花追着水花。大鱼追着小鱼,小鱼追着小虾。哗哗哗哗哗……高啊高啊高啊,实在是高,再高一点,再高一点……俺的身体仰起来了,俺的脸碰到了飞翔着来看热闹的小燕子的嫩黄的肚皮,俺臭美地躺在了风编雨织的柔软无比的垫子上,荡到最高处时,俺探头从那棵最大的老杏树的梢头上咬下了一枝杏花,周围一片喝彩……真恣悠啊,真舒坦啊,得了道啦,成了仙啦……然后,让大坝决口,让潮水退落,浪头拖着浪头,水花扯着水花,大鱼拉着小鱼,小鱼拽着小虾,啦啦啦啦,退下去了。”
眉娘深知自己的美貌本钱,她用这本钱给自己找了一个听话的卖狗肉的丈夫。听话的丈夫突然冒出来一个曾经侍奉过慈禧的刽子手老爹——虽然职位低贱了一点,但到底也是宫里人,不光是做派吓人,关键是手里有钱,所以她依旧毫不讲究的用她最得心应手的身体伺奉;她一路用美貌开道,便宜了众多看客和咸猪手,终于虏获了新县令做情人。
《凤头》读起来十分的流利顺畅,尤其是看到眉娘丈夫小甲的自述中的关于能够看到人本来面目的奇思妙想,完全就是一个想象力构筑的全新世界,简直比眉娘的风情更加动人。他疯疯傻傻,虽然不懂旁人说他媳妇给县令不是送狗肉,而是送人肉在暗指什么,但也知道跟着老爹干活数钱,而且看出自己的老爹是只豹子,自己的媳妇是条白蛇,县令是只老虎,而来到他们家的县衙们都是豺狼的角色——该知道的都知道,不该知道的都不清楚,所以他比所有人都活得快乐。
然而故事的第二部《猪肚》开始风起云涌,浮浪夸张花红柳绿的乡间百态开始转为深沉:眉娘的父亲孙丙因为不堪妻子被德国人当众侮辱,而失手打死其中一个。当朝政府的不作为,让孙丙一家完全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妻死子亡后,孙丙逃到乡外,参加义和拳。然而因为没有斗争经验,他很快被捕获,要被处以最残酷暴力的檀香刑示众,下令的正是他女儿眉娘的情人县令,行刑的刽子手正是他的亲家公。
故事行进到这里,也给人物注入新的底色:县令是个传统的庸碌的男人,十年寒窗取得功名,赢娶了一个家世高贵能够给他带来助力的贤妻。但是事业助力之余情感空虚,又和狗肉西施眉娘发展出一段感情;阴晴不定的刽子手其实一直忠君敬业,虽然浸淫宫中良久,懂得引来送往的人情世故,但是在最最紧要的为自己谋福利的关头,宁愿选择为刽子手这个不入流的职业正名,申请将其纳入正规的国家刑司机制,而不是专注自己的蝇头小利;作为重头戏的孙丙自然更不是只知道走乡窜戏偷鸡摸狗的泛泛之流,他用号称“金刚不入”的符水骗乡亲们加入义和拳固然可恶,但是他死守城门,宁愿拿自己当人肉城墙也不让外敌入侵,却是实打实一丝不苟的付出。
《豹尾》的部分自然是全书高潮的汇集,这里不光展现了檀香刑对人的折磨,更展现了行刑前人们激荡的情绪。以前曾经设下计谋让眉娘不得体面的县令的夫人突然出手庇护,不知道是出于对眉娘痴情的怜惜,还是出于对她爹勇敢的眷顾。而孙丙在行刑前夜,对于丐帮冒死闯入大牢实施偷梁换柱的计策毫不配合,直接当着敌人的面戳穿他们的把戏,宁肯自己赴死。虽然拖累了好几个丐帮的兄弟一同和他赴死,但还是不得不让人尊敬他是个英雄。
这部小说的构思十分的独特,每一章节一个人物视角。新鲜的人物视角带来新鲜的故事细节和张力,是由不同的经线和纬线密密织出的布匹,上面缀有各式花纹,而且各种花纹交错,时时出现转折。眉娘的那一部分自然是娇艳轻俏,这个小女子从头到尾就是对于情爱的憧憬,从第一次主动献身,到夜闯县令府衙,后来和夫人交手都是她本性的流露,但是又不仅仅只有这些。时间久了,才看出她磊落的气度,比如她只身闯丐帮求援救爹爹,比如夫人在救助她之后,问她是走还是留下来做小,她毫不犹豫的说:“我走!”感情或许有模糊的时候,但是性格并不,做起事来更不会拧不清楚。
本书的几个男性角色也刻画的相当的出色,刽子手的沉着自然是大肆渲染的,尤其是几次行刑的场面中人物的专注和沉稳。如果说文字也有暴力美学的话,这些场面的刻画肯定算得上其中楚翘;孙丙的一腔忠勇,也表现得十分出色,热血而天真,被时代潮流裹挟,来不及消化和领会,单枪匹马的闯出了一片天地,但是对于自己的使命,或者说整个国家的前途都处于懵懂,最终被强大势力销毁的典型。而这样随着时代潮起潮落的人们,是当时革命成功的代价,是燎原的星火,所以被给予了无限的深情。
孙丙在狱中给同囚的丐帮兄弟讲猫腔的起源,在他行刑当天,赶来一众给他送行的猫腔戏班的戏子,是全书最为凄婉浪漫的一幕,比用人参给他吊命,比中西医大汇合一定要让他长时间在城头展览以震民心还要让人心悸。浩浩荡荡的猫腔唱起来的时候,悲伤低沉,风流婉转,语句铿锵。然而,希望用和平来对抗侵略,希望用文明来对抗野蛮,当然是一场悲壮的痴人说梦,是另一次为了理想而做出的巨大牺牲。当德国兵用机枪扫荡猫腔戏班的时候,一直懦弱中庸不敢言不的县令的一段心里描写,算是最后为这个人物正名。
“从德国人的枪口里,飘出了十几缕白色的硝烟,犹如十几条小蛇,弯弯曲曲地上升,一边上升一边扩散,燃烧火药的气味扑进了余的鼻腔,使余的心中竟然产生了悲欣交集的感觉,悲的是什么,余不知道;欣的是什么,余也不知道。热泪从余的眼睛里滚滚而出,眼泪模糊了余的视线。余泪眼模糊地看到,那十几颗通红的弹丸,从德国士兵的枪口里钻出来后,团团旋转着往前飞行。它们飞行得很慢很慢,好像犹豫不决,好像不忍心,好像无可奈何,好像要拐弯,好像要往天上飞,好像要往地下钻,好像要停止不前,好像要故意地拖延时间,好像要等到戏台上的人们躲藏好了之后它们才疾速前躜,好像从德国士兵的枪口里拉出了看不见的线在牵扯着它们。善良的子弹好心的子弹温柔的子弹恻隐的子弹吃斋念佛的子弹啊,你们的飞行再慢一点吧,你们让我的子民们卧倒在地上后再前进吧,你们不要让他们的血弄脏了你们的身体啊,你们这些圣洁的子弹啊!”
读书人的悲怆,无用,和无能为力尽显纸上,虽然改变不了结局,但是在乱世保全自身信仰也是艰难的一件事。就像他的夫人,因为听到清朝的灭亡而选择殉身,这次他会不会抛弃那些他所熟知的功名利禄进阶之学,而选择更加轰轰烈烈的为国尽忠的道路,小说最后没有给予回答就戛然而止。就像莫言其他的作品一样,《红高粱》的最后只是一片漫天的红色,新鲜的高粱酒和着亲人的血雾一起被吸入肺腑,永远不能忘怀;《蛙》的结尾,让接生和杀生无数的姑姑成为戏剧舞台上的一个角色,而当年赶尽杀绝的戾气和后来惊惶反思的脆弱,都只在舞台上回旋。
只要生活还在继续,故事就永远不会结束。而这样一部《檀香刑》几乎调动起读者心中所有的憧憬,痴想,热血,执着,彷徨还有不悔。一书终了,而我们仍旧带着这些和作者同样饱满的思潮和创伤,让各种情绪在心中回荡,继续前行。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