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读后感2000字 读后感作文收录最新

征文网 2022年1月7日读后感评论109 阅读1920字

1978-2008年中国的发展历史,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独特在于中国在短短三十年里实现了华丽的逆转,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这场巨变中,中国企业,似乎是担任先锋的角色。

我是千禧年出生的一代,这三十年,我不像父母那一辈完整地亲历,对中国的变化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感触。之前通过教材和历史书籍,脑海中只是有了零散、简单的认知。但在读完《激荡三十年》后,我对这段历史、中国企业有了一个立体的认识。

这本书以编年史的形式,记录了有关中国企业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作者将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与当时的一群极有影响力的人物的经历交织串联在一起,展现了一幅全方位的中国现代企业成长画卷。同时,这些人和事也不是被孤立地叙述,而是相互关联,这让我更好地理解那些行为逻辑。

书的内容按年展开,每一个章节,也就是一年,在开头都要引用几句当年的文辞,或是诗句,或是名人名言。在初次阅读的时候我难以理解其意思,但当我读完整一章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句子,内心总会有一些波动。视线扫过一行行文字,看到许多耳熟能详或者素昧平生的名字,穿插在那些轰动一方或传遍全国的风云往事中。

书里讲述了很多企业成长的故事和企业家的奋斗史。李东生、史玉柱、任正非、柳传志、潘石屹、马云……TCL、华为、蒙牛、中信、联想、健力宝、万科、网易、娃哈哈、阿里巴巴……这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在现在是家喻户晓,书中他们在过去的成长经历更是让我对他们从知道到了解。与此同时,书里也提到了不少在当时闪耀一时,最终褪去的“失败者”。1980年,当时中国最顶尖的核聚变专家陈春先在多次出国考察后开始探索建立中国的“硅谷”,在中关村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慢慢带动和鼓励许多科研人员和企业入驻,发展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但由于企业经营能力的问题,十几年后陈春先的公司流产。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尚海涛、马胜利、邹凤楼、周冠五、殷国茂……我们这一代对这些名字鲜有耳闻,但他们很多都是某个经济领域、某种经营方法的开创者、第一试者,他们对中国企业都有或多或少的历史推动。

书中还写了一种特殊的重要的角色—富有开创性的地方官员。他们在还没完全蜕变的旧体制、旧观念的背景下,一步一步去尝试、开拓,探索,探索经济建设的奥义,鼓励企业发展。袁庆,改革开放前二十年里蛇口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在多个领域各方面做出创新举措。民主选举方面实行干部一年一聘、考评制,废除干部终身制、任命制;经济发展方面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顶住广泛的争议释放蛇口的经济活力。任仲夷,改革开放初期担任广东第一书记,第一个公开提出“私营经济”,放宽深圳特区和蛇口工业区的权限,令其发展壮大,对华南经济复苏和开放起了重大作用。这些积极有为的地方官员的举措,成为带动中国企业发展的车轮前进的重要力量组成。

了解到更多当时背景下具体的人和事件后,我对那个时代以邓公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的伟大有了更深的感触,明白了那句“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易。在那时的大环境下,由于之前计划经济、反对“走资派”、“姓社姓资”等思想意识的影响和我国绝大部分领导人对改革的未知,许多经济领域出现了灰色地带,有些人借此钻空子牟利。比如,在大力放开搞经济后,到了1982年,中国兴起了一阵经济整肃,有了闻名全国的“八大王事件”和“韩庆生事件”,这其中,有的事件本质是真的惩罚严重破环经济的行为,但也有的事件是遏制一些高歌猛进的企业对一些改革乏力的国营企业的冲击。那时很多地方有一点混乱,但是随着中央和地方及时审时度势,做出相应的政策和权限调整,把企业这匹狂奔的马驾驭住,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继续奔跑。

回看书名中的“激荡”,的确,中国企业那三十年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在多方力量的相互博弈、此消彼长中慢慢前进,有繁荣期,也有寒流期,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正是这些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大大小小的尝试和努力,客观上为中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慢慢带动、整活中国经济,成就了今天越来越富强的中国。但更令我感动的是,作者在书中宏大的时代背景下,着墨记录了许多个人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描绘他们的“激荡”,而不只是单单的经济数据,这让这本书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氛围。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当我们这一代人去深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一段历史,才知道自己错过了多好的时代,也才知道自己生在多好的时代。”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这句话的感触更深,同时也有了更强烈的时代参与感。而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又过去了十多年,中国继续不断前行,当代的中华儿女,在新的时期开启新的“激荡”。

在2020年,向自改革开放来四十多年来成功的或失败的、青史留名的或鲜为人知的众多改革者、探索者们致以感谢!(矫健)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