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读后感 最新读后感范文大全

征文网 2022年1月7日读后感评论88 阅读3640字

认识何帆老师是在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上,也是在那时候知道了《变量》这本书。偶然间在茶水间看到了这本书,随手翻翻,不料立马被吸引,工作之余读完这本书,多少有些感悟,索性记录下来。我读的是30年报告系列的第二本,成书时间大约在2019年10月前后。

初读这本书,我首先被这本书所讲述的视角所震撼。从动荡中的委内瑞拉到唐风孑遗的杭州乌镇,从优必选的机器人到《创造101》的杨超越,从网瘾少女熹熹到接班人司传煜,无论是空间地域,产业分类,社会阶层等等都有非常大的跨度。这本书以一个观察者记录者的视角,叙述着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形形色色的小故事。由于涉及的范围实在太广,我就挑些自己读过之后印象最深的部分来讲,顺便说说我的一些感悟。

书中有一个小章节叫“调查过失业的失业者”,其中提到了失业率,2009年之前,我国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的统计方式,顾名思义,我国的失业率不是统计出来的,而是登记获得,就是失业者必须自己到劳动保障部门登记,没有登记的自然被忽略。而登记就业人员,是在民政部门交税的企业的就业人员。两者对比就很容易发现我国关于失业率的统计有些过于粗略,对于经济动荡的反馈也并不明显,无论经济的涨落登记失业率这个数字一直停留在4.2%。2009年3月开始,我国效仿国外采用一种更为准确的失业统计,即调查失业。调查人员是要走进失业者家中,一家一户去问。调查失业很大程度上让失业统计更为准确,但终究由于这种方式也存在局限性让统计结果也掺杂过多水分。由于疫情影响,全球的失业率迅速飙升,“美国失业率”这一关键词频繁上微博热搜。看了评论,多是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调侃,也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鄙夷,真正由此反思我国失业情况的人少之又少。写到这个时候,我还特地在微博搜了“中国失业”和“美国失业”这两个关键词,发现原来中国网友都是有一颗胸怀天下,救世济民的心,相较于自身,反倒更关心美国人民的疾苦。媒体关于我国失业情况的报道少之又少,失业率也有好几种说法,我这里不想罗列那些枯燥的数字,只想说说我最近疫情期间的一些直观感受。先是在北京的大学同学J向我询问一些关于面试简历的事情,起初我非常惊讶,因为她去年7月刚硕士毕业,怎么还不到一年就又换工作。后来了解到她所处的旅游业因为这次疫情受到无比大的冲击,公司裁员50%以上,不幸自己就是其中一员。然后是杭州的D同学,电话告诉我他们公司今年的工资普调取消了,福利也砍了很多。我之前知道他所在的公司是去年中美贸易战这场风暴最中心的几家公司之一,也是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就在昨天,我同样得知自己的老东家今年工资也没有普调,由于没有明确说明,所以后面还会不会普调也是一个疑问。讲一下我在一家东北饺子馆吃饭时的小事,我吃饭中途,店里来了几位东北老顾客,老板热情招待,期间还有向老顾客诉说着自己的难处:餐馆从一月下旬到三月初都没有开店,三月开始开门营业,不过仅限于外卖,不能堂食,三月底恢复堂食,但顾客数寥寥,还是没能恢复往年的同期水平。老板希望房东能减免两个月房租,这样他的店还能维系下去,而店铺房东只给他们减免了二月一半的房租。“实在不行只能关了店回老家发展了。”老板言语间透露出无耐。疫情期间,各业停摆,给我国带来的冲击并不像媒体描述的那样轻描淡写,微博上依旧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对抗疫英雄的歌颂,对社会制度的颂扬,偶尔还会讥讽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疫情的应对不力。我没有要抨击批判什么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我不够格,我对社会的认识是片面的局限的。“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只是希望,在这座山没有落在自己头上时,我们可以有所反思,有所顾忌,等山落下时我们也能从容应对。

再谈谈教育。何帆老师是这样描述的:“这一代父母的是最焦虑的:孩子尚在腹中,就开始准备胎教;孩子呱呱坠地,就要四处托人带进口奶粉;孩子上了学,要跟在他们的后面收拾书包和作业;孩子放了学,要送他们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这样的生活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常态,漫无边际、细如流沙的陷阱让我们每个人都身陷其中。你是这样,我也如此。”是的,每个父母都是这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恰如其分的描绘了这一代父母对待孩子,对待教育的心理。他们无比重视教育,造成了现在这种你追我赶的状态。在高考指挥棒下的教育,有一个备受诟病的“剧场效应”。所谓的“剧场效应”,就是在一个剧场里看戏,有一个人为了自己看得更爽,就站起来看。后面的人不得不也站起来,最后大家都站了起来,有的甚至站到椅子上看。不难发现,高考制度确实存在着弊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并成功应对。《变量》这本书讲述了一些创新的教育模式。“无为而治”的先锋学校,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让网瘾少年“沉溺”在网络中,最后从游戏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自己的兴趣。还有一个学校——百年职校。百年职校是一所公益性的职业技术学校,这里的学生都是来自非常贫穷的家庭,在这里上学不用学费和生活费。这里不教传统的文化课,而是教孩子们生活技能,以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最让我欣喜的一种教育创新是汤敏老师的“双师教学”,乡村老师对人大附中的课程录像做删减,然后课上播放,再做补充讲解。相当于乡村教师成了人大附中老师的助教,人大附中高质量的课程可以进入千千万万的普通学校。应试教育,高考模式不是完美的,但实践证明确实是最适合当下的中国的,高考金榜题名可能是大多数底层民众跨越阶级的最佳途径。正因为应试教育高考制度不完美,所以我们有了先锋学校,百年职校这样针对不那么普通的学生的特殊教育的学校,我们有了对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可以适当改善的“双师教育”模式。何帆老师预言,中国的教育将有一场大的变革,可能这个过程中会有弯路,会有错误,但都没关系,只要还有微创新,这要有适宜的土壤,新生的力量就会如鲜花一般怒放。我同样坚信。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对“饭圈女孩”的描写。我是一个90后,十几年前我们是叛逆,不拘一格,特立独行的代名词,代沟一词也是在那个时候被提及最多的,因为我们被认为和前辈们有代沟,甚至是鸿沟。我一直相信我们和00后是同类人,我们之间能完美的融合,根本谈不到代沟。直到饭圈的出现,我才真正意识到了代沟原来早已将我们划开。说实话,我是不理解饭圈的,“饭圈”一词在我经常浏览的论坛,如虎扑知乎上是包含贬义的。直到我读到《变量》中对饭圈的描述,我才重新认识这一文化,才明白原来自己之前对这一文化的不屑是源于不了解。饭圈女孩并不是说饭圈中的人都是女生,也同样可以是技术男,哲学硕士,初中生,甚至小学生。这些人有三个最明显的特质:具有强大组织能力的“行动派”,颠覆了粉丝与爱豆关系的“翻唱者”,生活在自己世界里的“部落人”。她们会有组织的为爱豆打榜投票,并消除网络上对爱豆的负面言论,不管是线上或是线下,她们都有着明确的分工。她们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着自己的爱豆,她们的爱豆会因为她们留言“胖了”而去减肥,会因为她们不喜欢黄色头发而在下次出场时染回黑色。她们有着自己的饭圈术语:“圈地自萌”和“粉随爱豆”。形成自己的小圈子,遵守自己圈子的文化规范。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我的笨嘴是讲不清楚的。但我知道疲惫的人们,厌倦的人们,犹豫的人们,懊悔的人们,好奇的人们,逆反的人们,立志的人们,独立的人们,一队一队的人们,慢慢从登山者世界向荒凉的探险者世界迁移。离开舒适区的人们在内心里渴望一种慰藉,一个偶像。她们正是这样的一群人。

2019年的两件大事何老师在书中有提,但笔墨并不多。一件事是与大洋对岸的强国贸易战,甚至上升到对华为等一些公司的制裁,另一件事是就是河对岸在中国有着特殊地位的城市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不得不承认,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日益强盛,其在国际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不再韬光养晦,而是初露锋芒,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中美关系急转直下,反对中国成了在美国新的“政治正确”,目前经济大环境确实严峻,但换个角度看,这是不是我们的机遇呢?2019年发生的这些事情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中国文化有着一定冲击,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华为事件之后,我国更加注重技术升级,香港事件之后,中华民族的爱国情绪空前高涨,我们能不能很好的利用这次危机,完成产业升级,技术升级,扭转贸易逆差,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我们拭目以待。

何帆老师的视角真的太广了,先是推演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讲到了小趋势,又通过几个例子阐释了中国教育的现状,然后讲了杨超越,讲了饭圈文化,道出代际革命,从莆田鞋看到了苟且红利,最后是互信,混搭经济全球化的是必然趋势。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太多,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影响着整个世界。之所以被这本书所吸引,就是因为书里真实描绘了当下中国多彩的一面,没有晦涩冗长的经济学教条,没有对中国经济发展进程指指点点,也没有公知那般高谈阔论。就这样平白直叙就好,故事映射出的道理,其内在的含义留给读者自己去发现。2019年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那2020年呢?

继续阅读

公众号:pcren_cn(长按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